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教学模式与学生发展研究发现

高校教学模式与学生发展研究发现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将聚焦个体特质及其院校环境对道德价值所形成的影响作用。本章的分析素材来自2011年度本专科生学生调查数据。该调查发放问卷数为3189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2559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0%。样本学年分布,一年级为27.6%、二年级为33.1%、三年级为23.6%、四年级为14.4%。在研究过程中,本研究在部分院校实施了约350人规模的初始问卷的测试。根据项目分析结果修改相应题项,修改观测效果不理想的题项。

高校教学模式与学生发展研究发现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高校学生道德认知并不单纯地取决于高等院校内部的诸多要素,道德认知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要素之间作用的产物,需要从不同的侧面去考察其背后的影响机制。

我们结合相关先行研究的成果,以院校影响力理论为理论支撑点,本研究假设高校学生道德认知的建构,受到社会环境、家庭环境、院校环境、学生个体四个层面要素的影响。研究将聚焦个体特质及其院校环境对道德价值所形成的影响作用。具体在考察院校影响环境中,研究主要关注院校学术选拔性(教学科研质量)、院校师资队伍质量、学生参与或经历、师生互动及道德教育的影响作用。此外,考虑到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实施机制和辅导员在学生思政教育中承担的职能,在考察师资队伍与师生互动环节的影响作用时,研究将关注师资队伍中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两大构成要素的影响效应。

本章的分析素材来自2011年度本专科生学生调查数据。该调查发放问卷数为3189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2559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0%。调查院校总计63所,其中“985”院校6所、“211”院校16所、一般本科院校24所、民办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3所、高职高专10所。样本学年分布,一年级为27.6%、二年级为33.1%、三年级为23.6%、四年级为14.4%。(www.xing528.com)

价值观是一个多维度的心理结构,对于学生道德认知概念内涵的界定,研究依据相关领域的研究积累,结合当今现实,将高校学生的道德价值判断标准划分为,个人(功利)主义取向vs.集体主义取向、现实主义取向vs.理想主义取向、拜金主义取向、社会公正感、社会道德规范、社会责任感、学术道德七大考察维度。在研究过程中,本研究在部分院校实施了约350人规模的初始问卷的测试。根据项目分析结果修改相应题项,修改观测效果不理想的题项。正式问卷仍采用自陈式、5等级评定.(从非常不同意到完全同意,1—5分计分),为保证研究的科学性,经测量,问卷中该组指标的Alpha系数(即内部信度系数)为0.836,表明本测量维度具有较高的信度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