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究工程2017成果汇编

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究工程2017成果汇编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资料收集、现场观摩、深入交流、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新西兰当代艺术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与中国类似,这类作品也经常受到“新西兰当代艺术特质问题”的困扰。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的特殊性,新西兰当代艺术在国际艺术格局的处境与中国当代艺术有相似之处。在这些问题设置下,本人对新西兰当代艺术现状进行了为期89天的调研。

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究工程2017成果汇编

刘立彬

刘立彬 Liu Libin

1975年出生于山东高唐美术博士中央美术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广州美术学院聊城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中国美术批评家学会学术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20世纪中国美术、中国当代艺术、视觉文化研究。

2016年,参加中国文联主办,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2016年中国文联重点项目——全国中青年策展人赴美策展工作坊”,纽约驻留2个月。

2017年,入选国家财政提供经费支持、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实施的“2017年度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

主要论(译)著:《现代雕塑的起源——民国时期现代雕塑研究》(河北美术出版社,2010年)、《激越、归零、直面、中庸:展望创作的几个状态》(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年)、《时代雕像:民国时期现代雕塑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

译著《艺术与艺术家词典》(北京三联书店,2010年,原版泰晤士·哈德逊出版社,第一译者)承担国家课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85美术思潮”口述资料整理与研究》。

所获奖励:曾奖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中国雕塑史论奖”(中国雕塑学会主办)。展览《第三种批判:艺术语言的批判性》获“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奖(文化部艺术司主办),“优秀展览项目奖”(北京市文化局)。作品《山化》获中国雕塑家才艺奖(中国雕塑学会主办)。(www.xing528.com)

[摘要] 此次新西兰调研之行历时89天,围绕新西兰三个重要城市奥克兰惠灵顿和基督城,以当代艺术为核心,对新西兰艺术家艺术创作情况,艺术机构、大型当代艺术活动以及当代艺术教育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研。在资料收集、现场观摩、深入交流、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新西兰当代艺术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同时将中国当代艺术作为对照,发现国际境遇相类似的中新当代艺术的交流可能性。

[关键词] 新西兰 当代艺术 调研 民族 国家 三年展 艺术教育

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的特殊性,新西兰作为澳洲国家,其当代艺术发展具有鲜明的特色。即使同作为澳洲重要国家,与澳大利亚相比,其当代艺术发展也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新西兰作为英联邦成员国,与欧、美英语体系国家有文化上的传承和直接影响关系。相较于非英语国家来讲,这种联系具有天然的熟悉感,这就使新西兰当代艺术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20世纪欧美各艺术流派的影响。在地理位置上来看,与澳大利亚(英语体系国家)、西南方的美洲国家,尤其是美国也有着政治、文化、教育密切合作的便利条件。

与此相对立的是,新西兰作为一个独立国家,一直在确认自己的国家文化身份。源自欧美的“标准化的当代艺术形式”在新西兰有诸多追随者。与中国类似,这类作品也经常受到“新西兰当代艺术特质问题”的困扰。于是,新西兰也出现了大量融合土著居民文化(比如毛利人艺术)的当代艺术创作,比如基于特殊地貌的风景画创作,基于特殊模特(比如毛利人)的艺术创作,对种族问题以及殖民历史问题的视觉呈现等,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这种“成绩”如何在全球文化艺术格局中自我定位?又是面临的两难困境。

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的特殊性,新西兰当代艺术在国际艺术格局的处境与中国当代艺术有相似之处。两者一方面重视在地性和问题指向性,也期待自己的国际化——进入全球艺术版图并变为主流,乃至主导。不管这是一种文化雄心,还是一种战略需求,这是谁都无法忽视和回避的问题。但在“主导——从属”的文化格局中,误读、争取、部分接纳、一再争取变成了一种充满焦灼的常态。因此,对新西兰当代艺术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填补我国外国美术史研究的新西兰版块的空白;另一方面,了解新西兰当代艺术实情对为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文化版图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对自己多一份清醒认识也有一定积极意义。

在这些问题设置下,本人对新西兰当代艺术现状进行了为期89天的调研。此次调研之行主要围绕艺术家创作情况、艺术机构展览和运营情况(集中于博物馆、美术馆、画廊、艺术空间、艺术协会等)现状、大型当代艺术活动调研、奥克兰高校艺术教育等四个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