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17中国中青年美术家国际研究成果汇编

2017中国中青年美术家国际研究成果汇编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次考察,在Konstfack参与两个课题,一个是Jonas教授与Inger教授一起给一年级学生上的“木工课程”;另一个是Simon教授给大二学生上的“家具与社会课程”。我把这个规划翻译出来,也算是Konstfack大学设计课程的一个样本,供国内设计教育者参考。图18 Konstfack大学的课堂:“木工课”

2017中国中青年美术家国际研究成果汇编

此次考察,在Konstfack参与两个课题,一个是Jonas教授与Inger教授一起给一年级学生上的“木工课程”;另一个是Simon教授给大二学生上的“家具社会课程”。我正好赶上这里的这两门课,一门是手艺课,一门是设计课,这样我便可以更充分地理解北欧的木艺教育文化,这让我感到十分高兴!

在一年级木工课程中,先是两位教授在木工工作室中讲解了木工的基本技术、现代材料与现代构造的基本工艺流程,比如榫接、弯曲、帖片等。然后布置第一周的课程任务,讲解需要在这门课上运用到的所有设备的安全使用方式,并且一一做了示范,结束后学生便可开始自己的动手制作。作业是一个小凳子,这令我想起我在Carl Malmsten Furniture参加的那次一年级第一个课题“凳子”的结课汇报,由于这里是职业木艺的大学,因此全是学生手作,并且完成度很高,从木工到软包全程完成。在结课时候教授们还要评选出四名优秀作品,参加校外的展览。选优的标准是功能、造型美、工艺等标准。教授要详细说明获奖原因。所不同的是Konstfack教学侧重设计,对完成度要求并不会那么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凳子的制作了解各项设备与制作工艺,可以达到安全与独立使用的目的。期间我对学生与Inger做了采访,一周后木工课程结题。

第一个课题完成后,学生了解了木工设备的安全使用,掌握了各种设备的基本知识,完成了一个凳子作业。紧接着便进行第二个有挑战性的课程,在有限材料中设计并制作一张具备“坐”的功能的椅子,要求在结构与造型上完成情况良好,不需要上漆和作过多表面处理。这个课题有一定的难度,当然学校也开放了周末木工房,让他们有时间完成这个作业,结课的时候老师便带同学们一起布展了。我参与了布展,将第一、第二作业展示在学校图书馆前的展示空间。应该说对于大学一年级学生而言,这个作业完成情况还是很不错的,学生们也是很有收获感。

另一个是Simon教授的家具与社会课程。我进入课程的时候之前已经开始了两周,赶上了一次小结,小结课程很重要,Simon把课题的甲方都请到学校来,学生依次将初步方案做了陈述,我们与甲方对方案进行评价与讨论,课程进展很顺利,甲方对学生的方案感到满意。这是本科二年级的一门设计课,课题是在郊区的一座建筑内外,进行室内与家具的设计,以满足该公司(甲方)的需要。这种学生设计与社会需求直接对接的方式,对学生鼓励还是蛮大的。

非常感谢Simon教授在我到瑞典后便发了这个课程的进度规划给我,这是为了我方便规划我自己的时间并随时参与该课程。我把这个规划翻译出来,也算是Konstfack大学设计课程的一个样本,供国内设计教育者参考。

由于我在斯德哥尔摩的时间有限,并不能全程参与这一课程,但短短的几次课程介入也让我收获颇丰。(www.xing528.com)

图17  Konstfack大学的课堂:“家具与社会课程”

在Simon教授的“家具与社会课程”进展期间,我对Simon教授做了采访,交流一些现代教育的问题,他认为瑞典目前现代设计教育还是可以,但有些条块化分割得太厉害,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另外对材料特别看重,设置课程让学生在木材料之外,进行混凝土浇筑学习,金属模浇筑课程,让学生更加重视从材料角度审视设计。对于中国的设计,他说他曾参加了同济大学的一个课题,他觉得课题与展览都还可以,就是国内的展览大量浪费材料让他印象深刻,因为在瑞典,所有展览材料都要回收,并用于下一次展览,连螺丝钉都需要卸下来以备再用。这一点的确值得学习。

以上的两个体验课程中,感受到的是教学大纲和课程规划的细密有致;其次老师与同学们的充分互动,当然这与人数有关,相比当下中国大学本科教育,这里学生数相当少,这便是我们常说的“人均教育资源”状况;第三,重视过程甚于结果,应该说这是目前Konstfack的教学特点,更加注重学生创造力,允许不完美的表达但不能缺乏创造力;第四,教学中重视可持续设计,鼓励学生开发可持续设计,反对浪费。(图17、图18)

图18  Konstfack大学的课堂:“木工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