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究:2017年度成果汇编

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究:2017年度成果汇编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所博物馆也是奥克兰规模最大的一家博物馆。150多年来,该博物馆陆续从整个新西兰收集了1000多件毛利文物,从规模上讲,这是最大规模的有关毛利文化的收藏。巨型的会议厅建筑、用单体木材雕刻而成的毛利战船、木雕大门、数量庞大体量惊人的毛利雕塑以及各种毛利文物呈现在该博物馆的一楼。

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究:2017年度成果汇编

在“民族国家”理论的研究中,博物馆是一个研究的重点所在。现代国家的形成与博物馆产生的共时性关系已经表明,博物馆绝非仅仅是一个展览古代遗物的物理空间。对展出作品的选择、对展览主题的强调,对常设展览的规划,乃至博物馆的命名,都渗透着“民族界定”和“国家合法性”的影子。诸如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卢浮宫那样的百科全书式博物馆,更是包含着一个曾经辉煌的帝国,或者正在辉煌的国家的国际梦想。

调研过程中,我在奥克兰惠灵顿、基督城重点参观了5家博物馆,两类展览在5个博物馆的频繁出现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种是“毛利文化”展,一个是纪念新西兰参加“一战”的纪念战争展。这些展览或大或小,或精致或震撼,但都成为每个博物馆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显然不是单个博物馆的行为,也并非收藏作品有限所导致,而是涉及新西兰民族地位以及新西兰这个国家的合法性问题。

毛利人在新西兰这个曾经的英属殖民地国家的地位问题毋庸赘述。而对战争的呈现,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以一种隆重追忆的方式,强化当下新西兰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存在。2014年,为纪念“一战”开始100周年,新西兰启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纪念系列活动,这一活动将延续至2019年,通过多种形式追忆新西兰在“一战”中的贡献。

在“一战”当中,新西兰共有18166名战士阵亡。熟悉新西兰历史的人们知道,新西兰参加“一战”的过程,也是这个国家凝聚力加强,并逐渐走向独立的过程。此后,新西兰在国际事务,诸如朝鲜战争、阿富汗战争中积极参与的身影依然让人记忆犹新。

下面对这次调研的博物馆的展览情况做一简略描述,配以示意的展览现场图片。

1.奥克兰战争纪念博物馆(Auckland War Memorial Museum)

尽管该博物馆是以“战争纪念”命名的博物馆,其实应视为一所综合类公共博物馆,只是在博物馆的顶层展出了“伟大战争”(The Great War)展以及新西兰建国和独立的相关内容。这所博物馆也是奥克兰规模最大的一家博物馆。

图28 奥克兰战争纪念博物馆《毛利文化展》现场

图29 奥克兰战争纪念博物馆《新西兰建国展》展览现场

图30 新西兰博物馆《加里波利战争》展览现场一

图31 新西兰博物馆《加里波利战争》展览现场二

参观期间,博物馆主要展出了毛利文化展(图28)、生物摄影展、新西兰古生物展、西方设计作品展、移民史资料展、伟大战争以及新西兰建国展等展览(图29)。

150多年来,该博物馆陆续从整个新西兰收集了1000多件毛利文物,从规模上讲,这是最大规模的有关毛利文化的收藏。巨型的会议厅建筑、用单体木材雕刻而成的毛利战船、木雕大门、数量庞大体量惊人的毛利雕塑以及各种毛利文物呈现在该博物馆的一楼。

顶层的“一战”纪念大厅设有纪念处、光荣榜、“一战”避难所彩绘玻璃吊顶。整个大厅庄重肃穆,细节精致。除此之外,这个博物馆还设有“二战”纪念堂、颜色美术馆、大屠杀美术馆、记忆唤醒中心以及“喷火战斗机”“心疤”等展览单元

2.惠灵顿新西兰博物馆(Museum of New Zealand)

作为国家级博物馆,惠灵顿新西兰博物馆一般会被赋予“国立”的前缀。这个博物馆的各个单元的布展极其到位,问题意识明确,视觉手段运用娴熟,从考察的诸多博物馆来讲,这个博物馆的硬软件都是新西兰第一流的水平。这次参观期间的展览有:

(1)加里波利战争展(Gallipoli:The Scale of Our War)

加里波利战争是“一战”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当时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在此次登陆战中,协约国方面先后有50万士兵远渡重洋来到加里波利半岛。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组成的澳新军团也参加了此次战役。近11个月的战斗中,协约军有44,072人战死。

该展览由世界著名动画设计公司Weta公司免费资助与设计,整个展览运用了多种视觉表现手段,比如喷绘、雕塑放大、纪录片、装置、文献、实物、历史录音播放等,实物和视频手段综合运用,现场展览效果震撼(图30、31)。

(2)新西兰年青难民故事展(Stories From Young Refugees in New Zealand)

该展览由主要由照片、文献、纪录片、互动装置组成,讲述了年青一代难民来新西兰的故事,表明自己对这个国家的构想与感激。整个展览观点鲜明,洋溢着青春气息(图32)。

(3)“怀唐依条约:国家的印记”展(Treaty of Waitangi: Sign of a Nation)

图32 新西兰博物馆《新西兰年青难民故事》展览现场(www.xing528.com)

《怀唐依条约》的签订是新西兰历史上一个重大事件,是1840年英国王室与毛利人之间签署的一项协议。该条约的签订,促使新西兰建立了英国法律体系,同时确认了毛利人对土地和文化的拥有权。该条约被公认为新西兰的建国文献,目前仍为现行文件。该展览采用实物复印加艺术品呈现的方式,庄严肃穆(图33)。

(4)“新西兰太平洋居民的故事”展(The Story of Pacific People in New Zealand)

这类展览是新西兰博物馆的常设展览,但在展览水平上,该博物馆的展出仍然是此类博物馆展览的翘楚。表现出该博物馆杰出的科研、展览能力。

(5)自然生物展

自然生物展主要展出新西兰地质、自然生物等。也适当辅助于艺术家作品,比如前文提到的艺术家布雷特·格雷厄姆创作的作品《海中巨兽》。

3.伟大战争博物馆(The Great War)和国家战争纪念堂(National War Memorial Hall)

伟大战争博物馆原为新西兰国家博物馆,现在这个地位让位于同在惠灵顿的新西兰博物馆。目前这个博物馆的二楼正在装修,一楼则集中展览了“伟大战争”展(图34)。相较于奥克兰战争纪念博物馆和新西兰博物馆同类题材展览,这里的战争纪念展相对比较简单,但依然组织得非常严谨。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展览关注到参加战争的新西兰华裔群体的存在,并通过文献、书籍(博士论文)等形式予以了呈现。

在该博物馆的前面,便是“伟大战争”纪念堂,也是纪念阵亡将士的纪念碑。整个建筑倾向于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宏伟,空间布置类似常见的教堂样式,有雕塑位于一般教堂的基督像位置。再往前走为国家战争纪念公园,主体为广场,广场上设有砖红色的巨型柱状雕塑群。

4.惠灵顿博物馆(Wellington Museum)

作为惠灵顿的市立博物馆,该博物馆的展览精致到位。当时该博物馆有两个展览展出:

图33 新西兰博物馆《“怀唐依条约:国家的印记”》展览现场

图34 伟大战争博物馆《伟大战争》展览现场

图35 《国家地理杂志精选摄影作品》展览现场

图36 《克服早期性虐待经历的男人肖像和故事》展览现场

(1)言说传奇:惠灵顿的20世纪(Telling Tales: Wellinton’s 20th Century)

该展览以一百年时间的顺延为线索,每年选择典型照片和实物进行展出,整个展场为环形设置。灯光设计、文献组成相对严谨,在日常性和学术之间找到了比较好的平衡点。对于惠灵顿来讲,在现代主义(Modernism)改变了建筑、设计和艺术的背景下,20世纪经历了本土权利的上升、大规模迁移和全球交流。这个展览展示了在20世纪的重大事件背景下惠灵顿的发展情况。

(2)人民、力量、土地(Mana Whenua: People,Powder,Land)

该展览通过遗产、口述史、当代艺术作品展现毛利人生活以及遗产的丰富性。在各时间段文物以及艺术作品的交织陈列中,构建出展览策展者对“人民、力量、土地”的重新阐释。

5.基督城坎特伯雷博物馆(Canterbury Museum)

该博物馆是基督城最重要的博物馆,也是新西兰最具影响力的博物馆之一。调研期间:该博物馆一楼正在展出维多利亚博物馆展、基督城19世纪街道展、历史服饰展、装饰艺术展、鲍鱼壳展、早期欧洲移民展、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藏展、发现新西兰的祖先展,临时展为国家地理杂志精选摄影作品展(图35)。

三楼正在展出:坎特伯雷自然环境展、亚洲艺术展、鸟类展、埃及木乃伊展、自然历史探索中心展等展览。临时展为《克服早期性虐待经历的男人肖像和故事》展(图36)。

两个临时展览具有相当程度上的当代性,其他展览以藏品摆放为主,藏品诸多稍显杂乱,研究性、专题性较弱。

从“过去”这个时间维度上来讲,可以把博物馆视为历史记忆的存储器博古架、文件夹。当然,博物馆的价值当然不仅仅是存储,其功在当下,也潜藏着塑造未来的预设和企图。新西兰各博物馆对“生物”“自然”的展现,对“建国重大事件”“民族遗产”的重视,对历史上的宗主国和其自身关系的“恰当”处理,都能看到其国家文化政策的影响。除去博物馆的惯有展览以及职责之外,其展览鲜明的指向性,让观众无法仅仅将其视为基于现有文物的、自然主义的古物陈列室。当然,即使其收藏文物这个行为,除去历史因素之外,也早已渗入了主观选择的倾向性。

除去毛利人和“伟大战争”两个版块之外,新西兰博物馆对其以往宗主国——英国的展现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乃至欧洲文物的展现让人记忆犹新。相对于此,博物馆对于东南亚、中国、日本、非洲、南美文物的展现则显得草率得多,并缺少研究基础和策展理念,展览空间甚至有些兜售古物的市井杂货店味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