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利益相关者协同参与的历史反思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利益相关者协同参与的历史反思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史经验证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理应重视并遵循这一基本规律,若忽视教育外部要素的变化要求、违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身规律,或漠视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的任何改革实践都将难以达成预期的改革目标。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利益相关者协同参与的历史反思

回顾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近30年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如下趋势、规律、经验和教训:

第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从学术气息浓郁、产学研分离、培养主体单一、相对封闭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向应用性鲜明、校企(行业)协作、培养主体多元、愈益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这一演变趋势突出反映了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是当下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决策者和实践者应着力把握的重要方向。在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历程中,高校长期处于教育主管部门的管治状态之下,缺乏企事业单位与行业组织的全程与实质性参与,更多依赖校内学术型导师独自开展人才培养活动。企事业单位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最终接纳者,它们对人才需求的规模、结构和规格都与人才培养活动息息相关,深刻影响着人才培养活动的初端、中端和末端,尤其对人才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生成有重要的影响。在以往那种封闭、孤独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下,培养院校对企事业单位究竟需要何种规格与标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根本不闻不问,对学生和家长等利益相关者的合理诉求也根本不理不睬,致使高校根本无法培养出符合企事业单位与行业组织真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院校破除单打独斗、闭门造车的传统观念,确立开放与合作育人的观念就成为当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21]

第二,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演变轨迹反映出这样一个基本规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不仅要与国家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职业专业化程度以及区域经济等教育外部要素发展相适应,还要遵循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身具有的职业性、应用性和研究性相融合的属性与发展规律,更要充分反映与尽量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历史经验证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理应重视并遵循这一基本规律,若忽视教育外部要素的变化要求、违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身规律,或漠视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的任何改革实践都将难以达成预期的改革目标。(www.xing528.com)

第三,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措施的实施,采取的是政府宏观调控,教育指导委员会积极指导与协调,以及培养单位发挥自主权相结合的方式和手段。历史经验证明,这是比较切合中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实际的有效实施方式,但仍需要加强相关制度建设,进一步厘清政府、教育指导委员会和院校各自的权责利关系。

第四,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是政府依靠法规、指令等行政手段推行的变革,属于典型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在一定历史阶段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容易抑制院校改革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泯灭学生、行业等利益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从而难以形成不同院校、不同种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