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九村镇官洞传说》青山宝藏

《九村镇官洞传说》青山宝藏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九村镇田坝村老关田靠南盘江边的石崖下,有一处山洞叫“官洞”。官洞六米多宽,四米多高,十多米深。洞中的“石官”有名有姓,他叫李平。对联说的是官员对自己、对百姓该有的态度。九村镇有两个关于“官”的传说,花开两生面,人生佛魔间。故事可以杜撰,这是百姓憎恨贪官的表现。路南州官空缺两年有余,澄江府没少操心,却一直鞭长莫及。域内秩序迅速恢复,李平治贪除恶有方,威名大震,深受黎民百姓爱戴。

《九村镇官洞传说》青山宝藏

九村镇田坝村老关田靠南盘江边的石崖下,有一处山洞叫“官洞”。官洞六米多宽,四米多高,十多米深。洞中的“石官”有名有姓,他叫李平。

“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这副对联是清康熙年间河南内乡知县高以永手笔,现存于河南省内乡县老县衙三省堂。对联说的是官员对自己、对百姓该有的态度。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阶级或阶层,从古到今,消灭“差别”的努力似乎一直在进行,但阶级或阶层更像个执念储存在人们意识当中,必要时会拿出这种理念做个共勉,或者做个“理想主义参照物”,因为官民社会结构中阶级或阶层不可能消失,缩小“差别”已够费劲的了。所以高知县的对联属于“励志文”,勉人勉己:民是水,君是舟,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

九村镇有两个关于“官”的传说,花开两生面,人生佛魔间。有意思的是,两个故事的结局“不按常规出牌”。民间故事有民间故事的特色,很多时候,戛然而止和突如其来的“玄幻”都会留下更多悬念,有回味,有“嚼头”。

先说第一个故事。取材于澄江旧城黄成学前辈的口述。

澄江和宜良以南盘江为界,江西为澄江九村辖区,江东是宜良地域。相传在南盘江还叫铁池河的时候,九村镇七江村和江对岸的上下滴水村就被私有化了,连同那一段江水也归了个人,河阳县、澄江府只能眼睁睁地放手,不敢妄议。

徐蜡头是进士。徐进士文才不错,字也写得好,有一天皇上到翰林院视察,见到徐蜡头有才艺,一时高兴,想封赐点什么,就问了问徐蜡头想要什么。徐蜡头说:万岁万岁万万岁,金银财宝么我就不要了,我家住在澄江府城边上,挨着一条能淌淌房檐水的小河沟,靠着一座够我修个坟的小山包,您皇恩浩荡,把那小河沟和小山包封给我家,我打造个小小呢山水田园……皇上一听,不错哦,不贪财,小河沟小山包,弹丸之地嘛,好,回头我传旨,具体事情你就找澄江知府办吧!

▼滴水

徐蜡头说的那条小河沟是铁池河,那座小山包是老竹山。

会有如此胆大之人?有。能考上进士的人智商都不低,敢煞有介事说谎的人绝对是“有准备的人”,而且他智商太高别人接不住。这是欺君之罪,杀头的罪名,徐蜡头这么脸不红心不跳的就给做了,可见心有多大胆就有多大,胆有多大动作就有多大。徐蜡头早摸清了当朝大臣的“能耐”,紫禁城内宦官大臣无数,真正到过云南的人寥寥无几,了解边区的人更是九牛一毛,铁池河、老竹山对朝廷来说,仅是以文字形式存在着。皇上到云南的可能性极小,光顾铁池河、老竹山的可能性更小,能略施小计谋大利,能借皇上的金口玉言让徐家祖坟冒青烟,何乐不为?

圣旨一到,惊动了整个澄江府。徐蜡头亲手画了一张图,在铁池河、老竹山上圈了个标记,和圣旨放在一起喊“圣旨到”,把知府吓得冷汗直冒。新任知府年轻、胆小,不知钦差徐蜡头在京城做了多大的官,不敢得罪,见图中圈下了长达几十丈的南盘江和方圆几十里的老竹山,心里嘀咕着“来头不小,如何是好”,还是签了划地文书……

这是一个不符合大众审美习惯的故事,徐蜡头撒了个弥天大谎,骗了皇上,唬了地方政府,竟然成功了。九村镇七江村对面,有个村子叫“滴水”,传说就是徐蜡头取的村名,意思是徐家房檐滴水的地方。本属澄江府九村镇的河道也姓了徐,徐家在铁池河边开了渡口,专收“过河费”,百姓称之为“徐家渡”。

▲云海

实际上,中国古今典籍中没出现过水资源私有化记载,《汉书》中有“定水令,以广溉田”等词句,《大唐六典》有“均水”规定,宋朝史料中更有详尽记载:“河渠令诸以水溉田,皆从下始,仍先稻后陆。若渠堰应修者,先役用水之家。”华夏每个朝代都有关于水资源保护的中央层面和地方层面的立法,“均水”理念一直得到维护。故事可以杜撰,这是百姓憎恨贪官的表现。现实中不会存在皇上一道圣旨就把铁池河划给徐蜡头之类的事情。

再说第二个故事。取材于澄江九村张国安前辈的口述。

▲徐家渡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云南道台赴弥勒州三道桥拜访年迈的前辈孙髯。道台大人喜爱诗文,孙髯一百八十字大观楼长联是“千古绝唱”,写景咏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对仗工整,道台大人喜欢得不得了,两人见面少不了聊些诗词歌赋。道台大人见孙老先生案牍之上有几首七律五绝,署名“李平”,便问起李平何人。孙老先生道:本土后生,家住澄江府,正在准备科考,这娃写诗写得真好,大视野,大胸怀,前途无量!道台大人便记住了这个名字。

三年后,李平一路过关斩将考中了进士,正在京城述职的道台大人找到李平,力邀李平到路南州做官。李平一想,路南州好啊,离家很近啊,答应了,痛痛快快办了手续,回云南上任。

路南州就是如今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在明清时期隶属澄江府。道台大人从京城抢来个进士,澄江府自然高兴。路南州官空缺两年有余,澄江府没少操心,却一直鞭长莫及。李平上任,府衙欢欣鼓舞。(www.xing528.com)

路南州却是另一种气氛。两年没有“一把手”,“老猫不在家,耗子上房巴”,路南几个副职和当地土豪劣绅勾搭上了,先是画地为牢霸占资源,后是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百姓状告无门欲哭无泪,竟有人被逼得家破人亡。这些人听说要来个“一把手”,一打听竟是澄江的李平,那哪儿行啊!那是个一心只为社稷的书生,不是一路人啊!怎么办?先下手为强吧!

李平走马上任时,只带着两名护卫和一个书童,走的是山路,从澄江府往东北走,过九村见虹桥直奔黄草铺进入宜良,过了宜良才是路南州。可就在宜良寨子箐附近,山中冲出一队人马拦住去路,话也不说直接刀兵相见。护卫一看就明白了,这不是劫财的,这是要命的,打吧!这两名护卫都有来头,一位是道台大人手下的“骁骑尉”,从八品,一位是澄江知府“外委把总”,正九品,都是要在路南州任职的。两护卫让书童带李平暂做躲避,亮出雁翎刀以一敌十,都是武官,是受过系统训练的人,拦路截杀的人从没遇到过这么会打仗的高手,几个回合就不得不逃了,雁翎刀太厉害了……

▲南盘江

此后不久,路南街头贴出告示,斩贪赃枉法官吏三人,斩罪大恶极村霸四人,另有十余不法豪绅被关入大牢。域内秩序迅速恢复,李平治贪除恶有方,威名大震,深受黎民百姓爱戴。

上任第三年深秋,李平带了两名侍卫回家看望母亲和亲朋故旧,路南、宜良区域一路平安,却在澄江九村域内遭遇埋伏。身边的两名年轻侍卫不是原先那两位高手,江湖经验少,发现遇险为时已晚,被冷箭穿心暴尸山野。李平被劫持到一处无名山洞里,五花大绑,无法逃脱。绑架者共有五人,四人是外地口音,另外一人李平竟然认得!

“李大人认得我那就好办,我也不用多费口舌了。你写一份放人的文书,盖上官印,我便放你回家。”

“你兄长强拆庙宇、抢夺寺庙财产、害死无辜僧人均已立案待审,岂有放人之理!”

“这山洞偏僻,方圆十里少见人烟,不如李大人在这里过个中秋,再做决断。”

“莫说中秋,在此度春秋又有何妨!”

绑架李平的五个人再次走进山洞时,见李平盘腿坐在地上,剑眉倒竖虎目圆睁,绑匪先前留下的那坛水一口未动。绑匪纳闷,七天不吃不喝的人怎么还睁得开眼?举着火把近前一看,吓得连忙逃出洞口,惊慌中失足跌落南盘江,被卷入激流。

李平面如镔铁身如墨玉,已气绝身亡。

当年冬月,南盘江流域突降大雪。路南和澄江的百姓找了三个月,才找到了山洞里的李平。李平已经化成了一尊石人,无法移动。

百姓们悲伤不已,找来官帽、官袍,给李平穿戴上。突然那官帽官服被吸附住,瞬间与石人化成一体!百姓纷纷跪拜,第二天便来立牌烧香……

九村镇田坝村老关田靠南盘江边的石崖下,这个被后人称为“官洞”的山洞至今还在。山洞六米多宽,四米多高,十多米深。洞中的“石官”有名有姓,他是澄江人,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他叫李平。“官洞”外,或碧空如洗或浓云如墨,或清风透体或冷雨无情,都是一路春秋。

世界就像潮汐吞吐。

这个故事结尾的“神秘”,呈现的是民间传说的象征主义思维。暗示、隐喻、半明半暗,它似乎在告诉我们还有一个不同的世界。

不过,超脱现实很难,众生绝大部分还一直生存在现实中。

所以,为官也罢,为民也好,须谨记:“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南盘江大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