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山宝藏》隐藏故事,戳进来私聊!

《青山宝藏》隐藏故事,戳进来私聊!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个九村对垒,两个九村同根同系。九村确实是个大阵,未来大有可观。这个看不到的九村,正在青山绿水间崛起,蓝图粗具,蓄势待发。与九村鹤翼阵对垒的,是九村自己。我想和九村更开诚相见,坦怀相对。来,九村,我们私聊吧。站在九村山间,那座我想象出的“鹤翼阵”就在身边。九村的农庄经济面临一些难题,而最明显的难题是农业观光旅游如何推广和发展。

《青山宝藏》隐藏故事,戳进来私聊!

两个九村对垒,两个九村同根同系。它们地下都有远古生命的足迹,都有无尽的矿藏,地面都有美不胜收的山川河流,都有同心向好的百姓。这一场战胜自我的较量需要有“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的勇气和决心,需要更细致入微的感同身受,需要“左手对右手”的“用兵之道”。

九村镇辖区面积超过100平方千米,但山多地少,虽挂着“农业”标签,真正的全职耕种者仅有几千人。这里最高海拔2260米,最低海拔1530米,有“五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然而,九村镇条件有限,开发并不顺利。小滥田是古生物化石发现地之一,至今仍无法找到开发成旅游地的有效途径。竹海箐打造多年,已有风景,却仍没形成气候。澄江把工业建设、发展的重心放在了九村,一“轻”一“重”的两个园区全力行进,相应的“软性”建设却步履蹒跚。

九村确实是个大阵,未来大有可观。工业曾经是澄江的主要经济支柱,如今都集中在九村。澄江为保护绿水青山,节能减排、关停搬迁、转型升级,措施有力而得当,做出的牺牲也历历在目。九村需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寻找新的突破口,以顺应时代绿色、节约、可持续性的科学发展趋势;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理念,转型升级,寻找新的突破口。“鹤翼阵”是进取阵型,飘荡的战旗迎着山风,摩拳擦掌的将士刀枪在手,只差一声总攻号令。

此间此阵,大阵围向哪个?攻向何方?一个是看得到的九村,一个是看不到的九村。这个看不到的九村,正在青山绿水间崛起,蓝图粗具,蓄势待发。

与九村鹤翼阵对垒的,是九村自己。

▼九村镇全景摄

两个九村对垒,两个九村同根同系。它们地下都有远古生命的足迹,都有无尽的矿藏,地面都有美不胜收的山川河流,都有同心向好的百姓。这一场战胜自我的较量需要有“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的勇气和决心,需要更细致入微的感同身受,需要“左手对右手”的“用兵之道”。

我在九村“寻古问今”,尽力把我看到的、问到的、想到的都记下来,但回头看看,字里行间仍是满满的“一介书生”手笔。我想以观察者的身份更简洁、更直接地去谈论一些问题和观点,也对得起自己心里装着的微弱的使命感

我想和九村更开诚相见,坦怀相对。

来,九村,我们私聊吧。

澄江工业园区的“重”工业部分在东溪哨,至今,园区内的磷化工企业仍在“升级改造”中。升级和改造实际上是两方面同步进行,一方面是大局观念转变和发展理念统一,一方面是技术进步和绿色生产。磷化工企业对绿色发展的重视,已在努力做到观念、行动“合二为一”。然而,环境保护压力并没有因为关停转型和技术提升而减轻,反而日益增加。近二十年,企业不间断的整改,从生态环保的角度而言,成效明显,但从经济效益角度而言,澄江付出了巨大牺牲,这种牺牲有可能还要继续,实现科学、绿色、健康发展,需要旷日持久的努力。难题需要解析,才可能真正解决,其间的汗水和泪水不该被忘却,痛苦和坚持不该被忽略。比如工厂的迁徙和土地轮作休耕。

▲物流城

对不断发展的磷化工来说,电力能源是个老问题。我试想过当地引进“光电”的可能性,水电供不应求,光电或可以补充一部分短缺,但这仅是个人的憧憬,重新分析在不断发展中的能源、工业之间的关系需要精力和财力,相关建设的投资及回报需要细致计算才行。

磷化工还有原材料方面的问题,澄江磷矿丰富,为保护生态限制开发符合绿色发展理念,但从渔户村、底板村向北,经磨盘山小团坡直至蛟龙潭有约25平方千米的储磷地带,储量约6亿吨,可不可以换个思路开矿呢?比如,在九村大山之中寻找、开发合适的开采地,在地下(或地面)横向进入矿藏区,建立全新的、环保的开采模式,借鉴地铁、公路隧道的建设方式,做个环保的百年“封闭矿道”。投资必定巨大,却有优质矿石“坐镇”,优质矿石是磷化工业最重要的原料驱动……这也仅是我个人的憧憬。

站在九村山间,那座我想象出的“鹤翼阵”就在身边。我放不下对九村前景的展望。苦累和血汗一直浸染着这片青山,希望和憧憬也一直在这片青山上。

“庄园经济”的成长壮大指日可待。

九村镇种植烤烟已有多年传统,现在有近两万亩烟地,是当地农业中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近年全镇正在调整、优化、扶持其他农作物种植,蔬菜中草药、竹子、核桃等高原特色农产品相继形成规模,走的是一条无公害、绿色、有机的新型农业生态发展路子,也为农业观光旅游铺好了大路。农产品结构变化给山区发展前景打上了一片高光,光色中,新兴产业跃跃欲试,竹海箐生态旅游区、乐万家果林农庄、东坡农庄已粗具雏形。

▼东溪哨磷化工产业全景

庄园经济是春秋时期的产物,到汉代开始表现出以农为本、兼事商贸的特点。如今我们看到的庄园经济模块已经不是古人那一套了,而是商贸和农业并重,甚至在某些农庄企业里商贸的比例明显大于农业,农业已呈现修饰性、象征性特征。这是时代带来的变更。九村的农庄经济面临一些难题,而最明显的难题是农业观光旅游如何推广和发展。这一难题如能解决,农业的“修饰性”“象征性”就会渐渐消失,变成实打实的经济基础。

没有更多景区依托,如何发展农庄经济?

看看广东省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中心给出的建议。

1.选准位置,转化资源:要占据有利位置,找准景观、土地、人文等优质资源,合理选址并转化,比如,水库、古树、老井、村落、遗迹、洞穴都承载着当地人的历史记忆,巧妙地借用这些资源为农庄添彩。2.开发特色,体系化发展:结合当地独有的物产资源,开发农庄特色延伸产品、体验、项目,同时形成体系化运营,而不是简单地为消费者提供吃喝玩乐等一系列服务。很多农庄具备餐饮、住宿、娱乐、休闲功能还是不能引来人流与驻足,问题就在于没特色。3.挖掘稀罕物,打稀缺牌:寻找在农庄发展中不曾有过,但适合当地发展的东西,可以跨界整合资源,其实休闲农业很容易和其他行业结合,让人眼前一亮。4.农庄抱团,互为依托:农庄强了,休闲农业才会强。大家应团结在一起去发展这个行业,资源共享互用,互相成为依托,各取长短形成主题,尤其是在没有优越自然景区条件带动下,更应该共同培育市场,比如,北京的“酒乡之路”,周边都是知名的葡萄酒庄,这样做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吸引力。5.复兴工艺,突出文化:盘活农业离不开文化,长久性的文化依托才能带动休闲农庄的发展,用工匠精神与文化创意把当地文化资源整合、转换成一种创意形式,让游人可以在体验中、观赏中、细节中得到交流。6.营造主题,依托产品:很多农庄规划设计很全面,但没什么吸引力,这是因为缺乏一个主题,也就附带着缺乏依附主题延展的特色项目,人们来农庄体验总是有理由的,也许为了吃,也许为了玩,那吃什么?玩什么?国外有个比萨主题农场,在这个农场里种植的一切作物都是比萨的原料,这就是一个有主题的农场,可以在主题之下依托产品,吸引游客,同时也定位了属于自己的消费人群。

(摘自广东省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中心搜狐号)

▼七江村易地搬迁安置点

▲九村镇全景

有个例子可做参考。法国的休闲农业名气很大,除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之外,合作社模式要占一多半的功劳。法国的农业合作社和各个家庭农场之间既是独立的,又能相互合作,家庭农场负责农业种植和生产,合作社负责提供相关销售、运输等方面的服务,明确的分工让整个产业链相对完整。数据统计显示,法国有13000多个农业合作社,3800多家农业合作企业,这些合作社覆盖了90%以上的法国农民,每年的产值可以达到1650亿欧元

结合九村来看,相关的资源并不缺乏,虽然这里与抚仙湖周边不同,也没有太多的古迹,但它有自己别具特色的“发展”曲线,至少从明朝到现在,九村的时间轴上依附着很多时代符号,“三铺三哨”就是,见虹桥也是,七飞铺更是。这些潜在的文化资源完全可以发掘,紧密结合当地的农业、生态特色,科学开发。七江是优质特色资源,“高标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也是潜力巨大的资源。(www.xing528.com)

▲新农村新景象

开发是一项耗日伤神的工作,但动手之前花精力把必要的工作先做好——“特色”“主题”“文化创意”的论证,接下来的耗日伤神就值得。前面提到的法国农庄式横向联合也是农业振兴的成功模式之一,实际上明朝在九村设置的“三铺三哨”已经是一种“联合体”,古人已经有意无意地给我们留下了经验。九村农业有可以预见的胜景,现有的“雏形”表明,九村人已看到自己世居的这片土地有得天独厚的潜力,也已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一花独放之后,将是春色满园。

明朝开国元勋刘基在《百战奇略·计战》中写过:“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未战之时,先料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兵之众寡,地之险易,粮之虚实。计料已审,然后出兵,无有不胜。”刘伯温的“计”并不是“计策”,而是“计算”“计量”“计划”。

与九村“鹤翼阵”对垒的,是九村自己。一个过去的九村正被一个全新的九村“叫阵”。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农业、工业、旅游业都是九村“兵马”的“粮草”,细想想,这是一场优胜劣汰的征战,“鹤翼阵”在“疆场”进取,迂回,铺开,覆盖,“征战”之后,青出于蓝。那时是另一番山河新装、日月呈祥。

我还“在”九村。

从初识九村到沉浸于九村,我用了两年时间。了解一座数百年历史的老村镇,仅用两年是远远不够的。了解一片有“云南虫”化石的地域,两年更不足以称“皮毛”。正在青山中崛起的新九村必定会日新月异,描述它记录它展望它,需要更多的时日。

▲乡村雪景

我对已故格莱美奖获得者乔治·卡林的观点印象深刻,虽然他的一些话有偏颇且略带戾气,其中却藏着些深层的东西——人类在地球家园里的各种努力是“利己”的,我们谈论所有生命时,谈论的其实只是自己的生命,我们谈论“生态”时,是谈论如何保持我们自己长治久安的生态,我们谈论“拯救地球”时,是在谈论拯救自己。

九村确实让我想到了生命起源和发展,并引申到更深一些的思考,比如,如今地球大气里大约有30000亿吨二氧化碳,可人类现在每年就排放大概300亿吨(火山的排放量只有2亿~3亿吨),其中一少半被江河湖海吸收,还剩一多半在空气里,年复一年下去,产生生态变故就是必然。生物圈再顽强,“崩坏”之后也需要修复时间,人类却等不了那么久……

想得多了些,便又记起了国外“愤青体”纪录片《我们身处的谎言世界》,感觉片中那些听起来有些唐突的语言针对的是生态的日益恶劣,针对的是人们对青山绿水的不敬,针对的是对科学发展的犹豫。

▼三家村工业园区

……

我们的行为总带着侵略性,而不是该有的理智和慈悲。为了寻求物质享受,我们把这个世界折磨得支离破碎,却从未尝试审视自己的内心。我们选择自己想要的一面,仿佛参与了某种改变和选择。

我们已经精通了杀戮的技巧,现在应该学习生命的美妙。

所有的前人决定了我们今天的面貌。现在轮到了我们。你可以选择开辟自己的道路,或是继续无数前人走过的道路。生活不是电影,剧本还未完成。我们就是编剧。这是你的故事,他们的故事,我们的故事……

迄今,我仍在慢慢寻找九村留下的“脚印”,体会远古生命对我们的意义,体会生态向好给我们带来的福祉。九村正在保护生态和发展之间寻找平衡点,意志坚定却步履艰辛。工农并重有理,如何“平衡”,却考量着一方水土一方人。

很多九村的故事还在等着我。

几十年前,九村的水利建设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写下过浓重的篇章。20世纪50年代,澄江的引水工程是倾全城之力的壮举。当地山高坡陡,险象环生,但仅自热水河大龙潭沿山开挖水渠至七飞铺就成功开掘了14千米,七飞铺、田坝等村的农田被“龙潭之水”滋润,从此五谷丰登。澄江百姓口中的“红旗渠”并不是一个随口而出的别名,“红旗”象征着奋斗、前进、不屈,红色对我们来说,别有寓意。

2015年热水河村的易地搬迁只是九村“新农村建设”的普通一例,当地的易地搬迁是澄江市最具代表性“范本”。

九村的经济作物种植、药材种植和生态养殖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农业转型过程中还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还有,古驿道、滇越铁路的“老”,澄阳公路、昆明绕城高速的“新”……

九村的宝藏在亿万年前已经形成,人们挖掘到的,微乎其微。

我还在青山中寻宝,我还“在”九村。

▼九村镇全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