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洋倾废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问题研究

海洋倾废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问题研究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年来因海上倾倒废弃物破坏海洋环境和资源,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件,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增长的势头。海上倾废的形势,要求沿海国家切实履行《1972年伦敦公约》,加强对海洋倾废的管理。

海洋倾废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问题研究

1.海洋倾废概述

海洋倾废,即利用运载工具将废弃物倾倒入海,包括类似手段的海上弃置。倾废的概念有其时代的内容,在《1972年伦敦公约》之后的30多年间,海上倾废的方法有着不少变化,因此公约的适用范围或包括的内容也有其需要变更之处,比如现在发展很快的管道排污,在适用有关海底管道铺设规定时,就其倾废性质,也应该有倾废管理参与其中,才会产生更好的环境效益。

一些有害物质在陆地上处置妨碍生产和人们生活,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而海洋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海洋为这些废弃物的处理提供了一个途径和场所。

除陆源污染物排海之外,海上倾废也对海洋环境影响很大。世界沿海各国每年都有数量很大的废弃物倾入海洋。我国仅港口疏浚泥和部分生产废渣、粉煤灰等每年倾倒量就达5×107m3左右,这些物质虽然所含有害成分数量很低,属于《1972年伦敦公约》允许倾倒范围,但毕竟数量较大,对海洋环境质量总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多年来因海上倾倒废弃物破坏海洋环境和资源,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件,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增长的势头。海上倾废的形势,要求沿海国家切实履行《1972年伦敦公约》,加强对海洋倾废的管理。

但是,海洋相对地球其他区域是最为活跃的区域,海洋里有众多的海流流动不已,波浪无时无刻不在搅动着水体,还有巨大的净化能力、无可比拟的生物界。再者,海洋与人类虽然关系密切,可是与森林、平原、城市和乡村相比较总还有着差距,因此,利用海洋的空间,分担一部分人类生产、生活必定产生的“三废”,是合乎人类总体与长远利益的。

绝对禁止向海洋倾倒适量的废弃物的做法,既是不合理的,也是行不通的。如何做到适量倾倒,是个比较困难的问题,不过,以现在的科学技术,只要严格地进行倾废管理工作,还是能够解决的。

2.海洋倾废的生态影响

海洋倾废是利用船舶、航空器、平台或其他运载工具向海洋处置废物及其他物质的行为。包括向海洋弃置船舶、航空器、平台和海上人工构造物的行为。这类运载工具正常作业产生的废弃物的弃置不属于倾废。倾废与船舶排污有着本质的区别。倾倒的废弃物多数是在陆地上或港口岸边产生的,由船舶及其他运载工具运送到海上处置,而处置又是唯一的目的。由于海洋倾废具有倾倒的地点是人为选划的,污染范围也不固定,倾废物有陆源和海源的特点,因而防控需要区域或全球范围内进行合作。

此外,长期的倾废还能改变底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长江口巷道整治工程是上海市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避免因工程施工和营运期间对施工海区及其附近滨海滩涂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同[1985]3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区管理暂行规定》(国家海洋局,2004)和《疏浚物海洋倾倒生物学检验技术规程》(2003),进行了工程一期、二期和三期(1998—2009年)疏浚物倾倒区选划和论证及实施,委托海洋监测部门进行工程海域环境监测,疏浚物动态、生物生态和栖息生物的现状调查与影响评价,为工程的可行性,提出了比较客观、科学的结论。因为这项工程重大、疏浚物量多,而选划的倾倒区又与长江口生态敏感区如中华鲟保护区、鳗鱼捕捞禁渔区比较靠近,倾废与生物生态的矛盾比较突出,所以,我们选择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疏浚物倾倒对工程海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作为典型代表进行分析讨论。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每一个工程的倾废的负面影响做全面分析。

根据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在工程海域和倾倒区监测结果,我们提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认识是:在一定海域内集中倾倒大量疏浚泥,对倾倒区及邻近海域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是破坏了局部区域的海床的冲淤平衡,造成局部海域水下地形的明显变化(主要是变浅);倾倒的新泥完全覆盖了原有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倾倒区沉积环境的明显改变,并直接导致底栖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另外,疏浚泥在水中停留过程中溶出的部分化学物质以及倾倒过程中引起的悬浮物浓度的增加将随着水流的作用影响倾倒区周边水域的水质环境。相比较而言,对沉积环境及底栖生态的影响较大,但范围小;而对水质的影响相对微弱,但范围广。

在水动力的作用下,倾倒行为对于邻近海洋功能区存在影响,特别是对敏感区的影响是应当重点关注的。比如,对于整个捕捞区以及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的影响虽然不是立即就能显现出来的,但是引起水质的变化会影响到鱼类及中华鲟的生活习性,并最终引起整个海域渔业资源以及中华鲟资源分布的明显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影响效应的累积,这种变化将滞后表现出来。

(1)工程疏浚物的生态影响

①对生物栖息环境影响回顾分析。航道施工对局部海域水质的悬浮物、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硅酸盐含量存在一定程度影响,挖泥、疏浚等工程行为使底层沉积物中硅酸盐、重金属等重新释放,这对它们空间分布的影响很大。油类的空间分布受过往船舶的油污排放影响很大,但工程海域环境整体质量良好,并无恶化趋势。大多数水质理化指标符合一类或二类海水水质指标,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是工程海域水质的主要超标因子。无机氮含量状况均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指标大部分海域符合二、三类或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只有小部分海域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www.xing528.com)

②对生态影响分析。在局部施工区的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明显,而底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明显大于一期工程,但种类有所改变;北导堤附近水域的底栖动物种类组成极为贫乏,生物量小。

航道二期工程的施工造成了附近海域水动力场的变化,航道流速加快,渔场面积减小,鱼类索饵育肥区域有所改变并缩小。洄游路线的改变以及施工中产生的疏浚泥沙和悬浮物都会影响鱼卵和仔鱼的发育,可能会对渔业资源(主要为中华螯蟹蟹苗、中华绒螯蟹、日本鳗鲡、凤鲚和刀鲚)造成一定的影响,可以通过人工增殖放流等生态修复工程逐步恢复。

(2)对主要功能区(航道除外)生态影响预测

工程拟选划倾倒区及其附近海域共涉及的主要功能区有:九段沙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崇明东滩湿地候鸟保护区、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长江口锚地、长江口捕捞区、横沙浅滩围垦区和长江口鳗鱼捕捞禁渔区。

由于各主要功能区和拟选划倾倒区的距离不一,各倾倒区周边海况差异明显,因而受倾倒区倾倒施工等活动的影响程度不同,具体影响预测见表7-3。

表7-3 工程选划倾倒区对主要功能区影响

续表

①对浮游植物的影响预测分析。工程以疏浚工程为主,对浮游植物产生的影响主要因素是悬浮疏浚物。在疏浚物吹、抛泥作业及其挖掘施工量比较大时,水体悬浮物浓度可能会超四类水质标准,会造成在一定范围内的浮游植物生长受抑制,但这不是永久的和大范围的,而是局部和暂时的。随着这些间断性和暂时性抛泥活动的终止,局部海域的水环境和浮游植物又会逐步恢复。从整体看工程建设不会对工程海域的浮游植物造成大的明显的不良影响。

②对浮游动物的影响预测分析。水体中浮游植物是水域中次级生产力——浮游动物的主要饵料。在疏浚倾倒过程中,倾倒区海域随着浮游植物数量的降低,浮游动物也会在数量和种类组成上发生一定的变化。由于疏浚活动是间歇性和暂时性的,海域环境又是可恢复的,因而这种影响会随着施工结束而逐渐减弱和消失。

③底栖生物的影响预测分析。工程以疏浚为主,在挖泥和抛吹倾倒过程中对底栖生物有一定的影响。在深水航道疏浚作业期间,作业段的底栖生物将随疏浚泥被挖起后完全被破坏;在倾倒和吹泥过程中,疏浚泥会将倾倒区和吹泥区的大部分底栖生物掩埋,会造成部分底栖生物没及时逃离而窒息死亡。根据抛泥倾倒区附近水域底栖生物的平均生物量(5.45mg/L)及倾倒区实际面积(19.23km2),推测拟选倾倒区内底栖生物损失量104.80t/a。随着工程疏浚施工的结束,在一定时间内,这些区域又将逐步恢复并形成新的底栖生物群落结构。

④对渔业生态及生产影响预测。工程疏浚泥抛、吹入倾倒区会引起局部海域悬浮物增加,导致局部范围内水体浊度增加,生物资源受影响,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渔业资源数量和渔业生产。另外,施工中疏浚泥沙和悬浮物影响鱼卵和仔鱼的发育,因而也会对渔业资源造成一定的影响。拟选划倾倒区周围基本上都是为长江口捕捞区,新增设的7#、7#'、8#、10#倾倒区(四选三)会占用一定原有捕捞区海域(10.4km2),倾倒区施工时会破坏倾倒区周围捕捞区内的渔网,对倾倒区附近的捕捞业造成一定的影响。运营区内在不同程度上会限制部分水域禁止捕捞作业,这也将减少一部分渔业产量。对海洋渔业资源损失量的估算结果表明,拟选倾倒区作业对渔业资源的损失量估计约为345.65t/a。

由于长江口水域辽阔,而倾倒区的范围有限,上述对渔业资源的影响范围也是有限的,主要局限在倾倒区附近,而且这种影响是可逆的,随着倾倒活动的结束可逐步自行修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