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镇元宵节,社火传承与新意

小镇元宵节,社火传承与新意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像一幅风情画挂在记忆的屏幕,而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莫过于小镇上的春节,尤其是元宵佳节。小镇元宵节格外红火,社火也在这一天掀起高潮,一大早四面八方的社火队就涌上街,有街道组织的,也有来自附近农村的,从清晨一直耍到深夜。当年小镇上元宵节耍社火要挑选两个模样最好看的孩子扮金童玉女,于是这两个孩子便会成为小镇孩子的偶像,成了大人常挂在嘴上的话题。小镇的元宵佳节,溶进时代新意和特征。

小镇元宵节,社火传承与新意

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地方在哪里?有人说,不是在大城市,也不是在乡村,而是在小城镇。大城市中标新立异的人多,领风气之先,因此很难固守传统。而乡村过于散漫,有传统却又缺少文化。小城镇则不一样,它是散漫的乡村的结晶。我一向认为,碧口古镇就是对这一说法的最好诠释。

小镇上古朴典雅的木板阁楼,布满鹅卵石的白龙江沙滩,远航归来停泊在江边的商船,后街山坡上有一道牌坊的墓园,碧山公园那座历经沧桑的抗日楼,还有小镇旁田园牧归的老牛,碧峰沟翠竹旁鸭戏鱼游的碧潭……像一幅风情画挂在记忆的屏幕,而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莫过于小镇上的春节,尤其是元宵佳节。小镇的年味很浓,过大年也是人们最盼望的日子。尤其是孩子,刚进腊月就掰着指头,倒计时算计春节的日子。过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人们又开始盼望过大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小镇人眼里,小年是春节序幕,大年才是春节高潮,就像压轴戏放在最后演一样。

小镇元宵节格外红火,社火也在这一天掀起高潮,一大早四面八方的社火队就涌上街,有街道组织的,也有来自附近农村的,从清晨一直耍到深夜。小镇融汇了陇蜀文化的精髓,社火虽没有大城市阵容庞大,但也别具一格,踩高跷,耍狮子,舞龙灯,划旱船,耍车车灯。在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这是小镇上最有吸引力的文化活动。当年小镇上元宵节耍社火要挑选两个模样最好看的孩子扮金童玉女,于是这两个孩子便会成为小镇孩子的偶像,成了大人常挂在嘴上的话题。社火队,最有特点的是车车灯,车车灯又有两种,一种是车形,一种是船形。船形车车灯,又叫“划旱船”,很有情趣,漂亮的船姑娘坐在船舱,恰似一朵流动的花儿在小镇上飘荡。船儿搁浅了,老艄公用桨撬、肩扛、手抬,动作诙谐夸张、惟妙惟肖。车车灯,实际是顶花轿,里面坐着一个打扮如同仙女的姑娘,把花轿旋转得风摆柳一样,引起阵阵喝彩。观看的大人们指指点点,车车灯里的漂亮姑娘是谁家谁家的女子。小镇人家好客,凡来门前耍社火的,主人都要赠送烟酒等礼物。社火队便唱些吉利曲,说些吉利词,乐得主人喜笑颜开。

小镇元宵节,洋溢着童趣,孩童们跟着社火队满街里窜,社火队到哪里就跟到哪里。望不尽五彩缤纷的花灯,有牌灯、荷花灯、鲤鱼灯、如意灯、元宝灯、鼓鼓灯等。每盏花灯里点着蜡烛,稍不留意会毁于一炬,顽皮的孩子便起哄:“鼓鼓灯,圆又圆,一火烧个光圈圈。”于是,嘻骂声、欢笑声、锣鼓声、鞭炮声、欢歌声,交织一起,汇成一首小镇元宵夜独特的民俗风情交响曲。元宵节吃元宵,是小镇的一道亮丽风景。小镇居家人都善做饮食,这是每个家庭主妇的拿手戏,豆花面、油茶、甜糕闻名遐迩,元宵做得更是一绝,雪白的糯米粉,香甜的馅儿,吃起来粘口,齿颊留芳。小镇有人专以经营小吃为生,涌现出不少做小吃的高手,人们便以其姓冠以“品牌”,什么陈汤圆、向醪糟、张甜糕、王鸡丝面、吴胖子的卤肉、李家的五香豆腐干……代表了小镇饮食特点。

元宵节这天,要数汤圆生意最火爆,陈汤圆的店铺更是被食客挤得水泄不通。小贩挑担卖汤圆,是元宵节一道大餐,小镇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这样的“流动汤圆”,满街回荡着川音十足的叫卖声。夜晚,汤圆担上挂盏马灯,灯火飘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香甜。跟着大人上街的孩子,总要缠着家长,在汤圆担前吃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或邀上小伙伴,用压岁钱买碗汤圆。圆圆的汤圆,为过大年画上句号。(www.xing528.com)

岁月的风儿,蘸着阳光的色彩,梳理着小镇的容颜,小镇随之悄然变化。

小镇的体态发富了,昔日一条街道变成“川”字形的三条街道。白龙江畔布满鹅卵石的河滩变成霓虹灯闪烁的滨江路,山坡上的墓园变成花团锦簇的碧口水电厂厂区,一座座水泥钢筋筑成的高楼大厦取代了江南特色的木板阁楼……小镇的古香古色,正在悄然退去;小镇的传统习俗,也不再原汁原味;小镇人的观念,也在与时俱进。现代文明春风正在吹开传统习俗的篱笆,潜移默化似地在小镇安家落户。小镇的元宵佳节,溶进时代新意和特征。一家人围炉向火吃汤圆的温馨悄然变化,全家餐馆酒楼聚餐成了新时尚。昔日元宵夜放鞭炮、烧花,如今兴起放礼花,人们用这样的方式把心中喜悦放飞在正月十五的夜空。一朵朵礼花在夜空绽放,映红夜空,映红大江,映红陇上重镇。百余名中老年妇女自发组成“闹元宵贺新春秧歌队”,服装都是从上海、成都购来的,他们在大街小巷扭遍。穿着时髦的年轻人用手机发个短信,或在网上发个“一妹儿”,向亲朋好友恭贺元宵佳节,有的骑着一辆挂盏小红灯笼摩托车在街上兜风。家家门灯上画的不再是清一色的才子佳人,“中国梦,国昌盛”在走马灯上旋转飞腾。

不知道岁月的春风最终会把小镇梳理成什么样子?我也不知道明年元宵节小镇会有什么新花样?但有一点,永远不会改变:小镇的元宵节充满欢乐、温馨和香甜,小镇的元宵节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刘启舒(原载《陇南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