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春官发展史:随同社火走的春官及其在社火表演中的角色

春官发展史:随同社火走的春官及其在社火表演中的角色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同社火走的春官,是春官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春官顺应时代潮流、寻求自身发展的结果。正如笔者在前文说的,随同社火走的春官,其传播文化、教育人民、娱乐性、祝福变化不大,但对农业生产知识的传播逐步淡化,而祈福、禳灾的因素逐渐加强。这是社火表演中最为热闹、精彩的内容,更是春官表现的最佳场合。春官是核心人物,是社火的精气神所在。

春官发展史:随同社火走的春官及其在社火表演中的角色

随同社火走的春官,是春官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春官顺应时代潮流、寻求自身发展的结果。正如笔者在前文说的,随同社火走的春官,其传播文化、教育人民、娱乐性、祝福变化不大,但对农业生产知识的传播逐步淡化,而祈福、禳灾的因素逐渐加强。随同社火走的春官随着祭祀(社火的雏形)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祭祀的发展而发展变化。应该在宋代已具备现今春官的基本形式和功用。

随着人类的进步、时代的演变,社火的形式、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新的时代赋予社火以新的内容。“文化大革命”期间,古代剧目停演,社火也被斥为宣传“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四旧之一而被禁演。到了20世纪80年代,社火这一传统民间娱乐活动才得到恢复。现在,社火从根本上不再是人们表达对“神”的崇拜的活动,而是演变成了一种内容健康、形式活泼、名目繁多、生动有趣的文化教育娱乐活动。

笔者以为,社火起源于远古图腾崇拜宗教)的原始歌舞,而宫廷逐鬼的祭祀仪式和今天的社火等,只是发展变化的过程而已,实质是相同的,那就是禳灾祈福、驱恶避邪、教化娱乐,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而形式不断发展变化罢了。古人不欺人也!为什么把今天社火中说诗的人叫春官,因为他就是《周礼》中的春官,即主管祭祀的官。今天的春官就是从古代主管祭祀的春官发展而来的。

随同社火走的春官,其表演形式按对象可分为出庄(社火接送)、上庙降香、跑场子、走村串户、进城等。

出庄(社火接送),农村至今有社的说法,与今天农村的行政村和自然村不同,是按自己敬奉的神(圣贤)不同而划分的,这在社火的起源中谈过。出庄其实是出社。社火到邻村去表演谓之出庄。这是社火表演中最为热闹、精彩的内容,更是春官表现的最佳场合。社火出庄要提前到前去的村庄下帖或受对方的邀请,双方确定具体时间。出庄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挑选四个精明能干的小伙子,穿上兵衣,其中两个叫旗牌(旗童)、两个叫马牌(马童)。马牌也叫探马,亦称先锋。春官是核心人物,是社火的精气神所在。春官头戴风帽,身披风衣,眼戴墨镜,胡须飘飘,手执羽扇(现在好多春官拿的是扇子)。根据前去村庄的远近,决定启程的时间。如果远,早早动身,在距离目标村庄一里左右的路程停下。接社火一般在黄昏。这时探马就要不停地穿梭于两个队伍之间,看到对方的灯火,便立即返回,报告春官:“前面有灯火。”春官大声说:“再探。”两个探马返身跑到接社火的一方,当面单膝跪地,对方春官大步走到探马前,对探马说:

探马探马好探马,头上脚下一朵花;

急扶探马快起来,赐给探马一杯茶;

我请探马快跑回,告知年兄我接他。

两个探马喝茶后,转身跑回去,对自己的春官道:“前面黑压压一大片人。”“退后!”春官挥动羽扇,大步向前,大声吩咐:“明灯点火,锣鼓伺候。”霎时灯火齐明,锣鼓喧天。

双方在约定的地点会合,齐齐跪下,双方春官大声对阵,这是第一接。为了交代方便,下面将出庄的简称为“出方”、接社火的简称为“接方”。

接方:年兄一口诸葛髯,手持一把花雕扇;

六起兵马出祁山,为我历历受风寒

出方:年兄胡子长又长,赛过宋朝杨六郎;

六郎把的三关口,手提报国一银枪。

接方:我在家中吃酒醉,忽听年兄人马来;

一时来的怠慢了,我怕年兄降下罪。

出方:不该不该实不该,不该年兄接我来;

半夜三更来惊动,姑舅生气我惭愧。

接方:我在家中抽香烟,耳听年兄到门前;

揭了罩子吹了灯,衣着不整接年兄。

出方:我俩烂文没个完,忘记乡亲和老年;

请一声年兄对我言,乡亲是否都平安

接方:男男女女喜开颜,公公婆婆都安然;

娃娃整天玩得欢,蹦蹦跳跳没个完;

提起家务说三天,我让年兄进庄园。

双方起来一同前行,走不了几步,便又开始对阵,算是第二接。

出方:莫要接,莫要迎,咱们都是自家人;

姑舅接我双膝跪,我把姑舅搀起来。

接方:三十三天天外天当阳桥上会八仙;

今日见了年兄面,好比拨云见青天。

出方:一条大路通古城,我和年兄称弟兄;

虽然不是同胞弟,手托手儿向前行。

进了庄子,开始第三接。

出方:宝庄宝庄实宝庄,宝庄修在卧龙岗;

年年修,月月盖,一股银水淌进来。

接方:龙灯纸马进了庄,年兄一路受风霜;

人人都有高堂母,祝愿年兄安康再安康!

社火接迎中的春官还有好多讲究和说法,诸如:双方的春官第一次见面,先要大步上前,碰腔子(胸脯要碰在一起)。如果双方是友好的,这碰腔子就是一种仪式,表示友好,相当于拥抱;如果双方有过节(矛盾),这碰腔子就有讲究,成了双方较量的第一个回合。相传在清朝末年,周原铺的社火和戴家班的社火第一次合演,双方的春官高低有别,周原铺的春官获得大胜,让戴家班的社火和春官很没有颜面。于是在第二年双方接迎时,戴家班的春官就在胸前绑了一个马鞍子,尖的一方朝外,这样在碰腔子时,戴家班的春官十分用力,结果周原铺的春官因胸脯受到重创,不能用力说话而败北。第三年周原铺和戴家班的社火又互相接迎。双方春官见面时,周原铺的春官换成人高马大、力大无比的孙四,戴家班的春官本想故伎重演,没有想到孙四没有给对方机会,碰腔子时孙四巧妙地躲过,一把抓住戴家班的春官的手:“你我就像亲弟兄,不碰腔子也能行;手拉手儿往前走,我们给大家说仪程。”戴家班的春官的手被捏得快碎了,疼得要命,哪里还说得了仪程。从此以后,周原铺的仪程孙四就成了方圆百里的名人。到现在,宁夏西吉,甘肃会宁静宁等地还都在说“周原铺的仪程——孙四(松事)”,不过今天已经用成了歇后语,将不重要的事情、可办可不办的事情称为周原铺的仪程——松事。

另外,双方春官都比较谦和,况春官相互熟悉,一般是接迎双方在斗智斗勇中,不大难为对方,以和为贵。在对句中,出一些常见且容易接下来的内容。如出方:“啥为阳来啥为阴,啥朝手里说仪程?”对方一般知道,就对:“天为阳来地为阴,宋朝手里说仪程。”反之,则在接迎中处处刁难,你来我往,争强斗胜。如戴家班的此种事情也是时有发生的。社火队伍中有一个害婆婆,奇丑无比,化妆化得比雨果笔下的卡西莫多还丑,据说他是保护春官的,他手里拿一根长长的烟锅(有些地方是长长的棍子),提个花篮,这就是保护春官的武器

三接之后,双方社火在春官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来到接迎方的庙宇,开始虔诚而热闹的降香。

上庙降香、演出结束后,本社人员招待了来本社演出的全体人员,招待毕,双方旗牌、马牌、春官抓紧装扮,收拾停当,演出者整队出发,接方整顿人马,列队欢送。春官又开始表演:

出方:一把茶壶渐渐高,贤良子女把茶烧;

茶吃了,酒喝了,我把姑亲打搅了。

接方:说句话儿年兄听,粗茶淡饭作照应;

言差语差莫记怀,我把年兄送一程。

出方:言差语差字不差,一树能开几样花;

姑亲送我十里远,我把姑亲挡回家

接方:接了年兄送年兄,再把年兄送一程;

年兄一路多保重,我望年兄一路平。

出方:正月十五月正东,个个姑亲你请听;

姑亲请回家中缓(休息),我的人马撤利行。

说罢,春官扯掉胡子,互致问候便分手。

上庙降香:这是一个非常虔诚而又热闹非凡的仪式。有些地方的春官行动前要斋戒、沐浴。社火队簇拥着春官来到庙门前,社火进庙降香有春官“叫门”的传统习俗(庙里执事故意将庙门虚掩,让春官发叫门词方能进庙降香),传统春官降香有开路、山门、颂赞、叫门、降香等环节。

如开路春官要说“灯火一片金光照,社火踏上金光道;金光大道通皇庙,社火降香先上庙”等内容。

到山门前春官要说山门词:“远看是皇城,近看是庙门;春官来到此,香烟冒纷纷。”

进了山门,春官说起颂赞词,可以是通用的,如:“三官大地降吉祥,满天星斗降道场;共分天地水三官,赐福解危消罪行。”也可以是针对庙中所敬奉的圣贤而说,如所敬为灵官,便说:“唐王燕驾去征东,一王二帅九国公;扈杨城里瘟疫大,闹起社火禁瘟神。”如到关帝庙,则说:“昔日提刀上灞桥,五关斩将称英豪;玉泉山下得妙道,桃园结义胜同胞。”

要进入正殿,还要叫门,其词曰:“锣鼓轻声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庙堂灯火放光辉,社火上庙降香来。”

进入正殿,降香正式开始,一般春官要跪拜说,这些降香词和颂赞词区别不大:“进得庙门雾腾腾,双膝跪在地流平;香在炉中花在瓶,蜡在玉架放光明。”再如:“点起黄表火一团,好像瑶池一蓬莲;今夜晚上烧一卷,烧出个风调雨顺太平年。”祈福意味浓烈。

降香仪式结束,春官伴随秧歌蜡花绕着“天坛”齐声颂唱《十炷香》等,紧随鼓点,伴着唢呐等响器列队载歌载舞。曲调委婉悠长、唱词情意切切,场面庄重严肃。和其他地方如接迎、送别、走村串户等相比,春官及春官词格外谨慎,语调舒缓,多以祈求神灵护佑为主要内容。

十炷香唱毕。春官高喊:“深施一礼出庙门,多谢众仙降神恩;来年社火耍得红,再拜众仙说仪程。”

出得庙门,在庙门前开始“跑堂子”,有三堂五堂之说。所谓跑堂子,就是春官从对方提前设置好的五关或三关的第一关开始说到第五关,说过一关去掉一关,最后一关也叫总坛。一直要说到神人满意,方可结束。以三堂为例,摆下一、二、三个堂,社火队都要跑到,这一点大多数人称之“累疲将军跑倒马”。两个探马改作马牌,两个旗牌掌两杆大旗。旗前马后,上上下下,出出进进,交叉跑“8”字形。两面鼓,四面锣,同时敲响,锣鼓敲得紧,旗牌、马牌跑得快,敲得慢,跑得慢。

跑完后,春官要按接方的摆设陈词,三个堂都要说到。春官在一堂说:

出方:猛然抬头观,头堂在前面;

上有昆仑顶,下有东海洋

东海洋,水帘洞,花果山前聚英雄

接方:照着午门扇三扇,各族群众插花站;

你叫神,我叫天,风调雨顺太平年。

出方:大堂门口一树槐,四路姑亲站两排;

我请姑亲往后退,我的衙役摆堂来。

接方:我的人马随身带,走州列式把堂拜;

虎皮搭在草胸膛,春官官小难升堂。

来到二堂。

出方:来到二堂前,二堂摆在五庄观;

真乃大仙来把守,唐僧难吃草龙丹;

请了菩萨降临凡,菩萨应邀来凡间;

杨柳枝儿玉净瓶,搭救唐僧出了关。(www.xing528.com)

来到第三堂。

出方:来到三堂前,三堂摆长安

牦牛来吸水,青龙搭江边;

金鹤银鹤两边站,黄鹤一旁打旋旋。

接方:你把皮鼓莫要打,我给年兄说实话;

桌上摆的白没啥,希望年兄莫笑话

出方:榆木桌子绿蓝边,八宝仙丹齐摆全;

上面摆的十三花,春官官小不敢夹。

接方:桌子本是一根柴,能工巧匠做出来;

里八层,外八层,两条板凳两条龙。

出方:酒杯酒杯圆又圆,外修八宝串子莲;

吃一杯,划三拳,头杯奠在神面前。

三堂过罢,出庄社火要给接方的家家户户断瘟。春官带领赵、王二帅走在前面,后面人山人海地跟着,簇拥着来到农家院落。

出方:进得门来喊三声,赵、王二帅紧随身;

手持金牌响一声,瘟癀染疾断起身。

接方:大门楼子高院墙,凤凰落在房脊上;

元宝在家娃娃爽,代代儿孙状元郎。

出方:四合院子檐对檐,对厅台子三尺三;

二面滴水双飘带,文武状元插花来。

接方:点红灯,点红灯,点起红灯断瘟神;

此庄有的瘟癀染,春官带到九牛宫。

有些地方上庙降香完毕,接着是“打台”,即直接唱神仙戏,最典型的是“上天官”或“天官赐福”,这两折戏,内容大同小异,人物基本相同。根据接方的安排,唱戏的地方要么在选好的场地,要么直接在早已搭建好的舞台。如“上天官”,天官在“黑王”二帅(黑即黑虎赵灵官赵公明,王即王灵官)的保护下,带领财神刘海、文斗魁星等。具体程序是,在演出场地摆一桌,上面摆放烟酒糖果等。社火队来到这里,春官先说,说毕,开始“上天官”的表演。桌子前面放一条长凳,意为各路大仙在空中踩的祥云。此时黑虎黑人黑衣,青面獠牙,手持一条金鞭跳上凳子,大吼一声:“生吾当天黑地暗,降吾当星斗未蹿;上世与鬼神为伴,修炼在峨眉宝山;太师文仲将咱搬,胯下黑黑离山前。”算是自我介绍。紧接着王灵官红衣红人,凶神恶煞地手持金鞭跳上凳子,大声自我介绍:“头戴七星宝鼎冠,手持金鞭和金砖;金鞭打恶不打善,监察御史王灵官。”威武的二帅站在凳子上静候天官的到来。这时天官斯文地迈上长凳:“吾在九重做天官,常在玉帝宝殿前;怀抱如意白玉钩,天官赐福将令传。吾王,上天天官是也。今有某省某县某乡某地社火表演,耍一个大的无灾、小的无难;牛羊马匹低头吃草,抬头长膘;和风细雨下平川,冰雹冷子落在旷野深山;大吉大利,万事如意;一籽落地,万籽归仓;贼来迷路,狼来锁口。”然后命令:“赵、王二帅,将这庄前庄后,庄左庄右,瘟癀染疾,冰雹冷子,统统搜捡。”赵、王二帅手执金鞭在庄前庄后、庄左庄右,或院子里巡视一遍,回禀道:“搜捡已毕。”天官说:“搜捡已毕,筒在吾的袍袖里边,带上天庭,压在一十三天,永世不得下凡。”这时,天官向远处做瞭望状,自言自语:“观见西南祥云缭绕,不知是哪位大仙来到?”二位灵官回禀道:“刘海大仙。”天官作揖道:“刘海大仙请了!”此时,眉清目秀、手提金蟾的刘海上场回揖道:“天官请了!”天官问道:“大仙来此为何?”刘海说:“特来撒钱。”问:“所带多少铜钱?”答:“一十五万贯有余。”天官道:“为何不撒?”“说撒就撒。”刘海边说边跳上长凳,一手提着金蟾,一手从金蟾口中取出主人早已准备好的铜钱和糖果,边撒边说:“一撒风调雨顺,二撒国泰民安,三撒牛羊满圈,四撒四季发财,五撒五谷丰登。”这时众人只顾抢钱与糖果沾喜气,顾不了多少。刘海此时高声喊道:“撒钱已毕,待我留诗一首。刘海本是上八仙,来到云头撒金钱;贫道撒钱具善缘,忤逆奸佞难沾边。重德谨孝随所欲,一能成十百成千。奉劝世人莫为恶,一道发财并不难。仙钱撒在福禄地,富贵荣华万万年。”这时天官亦做瞭望状,问:“观见东南方红云飘飘,不知哪位大仙驾到?”此时长凳上跳上一位青面红发、奇丑无比、相貌恐怖、手执毛笔的大神:“青脸红发赛鬼王,肚内文章拿斗量;皇王天子不取我,气怒屈煞在科场。吾,金斗文魁是也。朝罢王母从空过此,观见天官已在吉庆堂前与民赐福。待吾与民点元一回。尊声天官请了。”“便请点来。”“说点就点。一点状元天下扬,二点探花太花郎,三点传龙金笔点,四点进士进科场。”赵、王二帅保护天官向着供桌三赐福。天官:“天官赐福福寿堂。”刘海:“刘海撒钱降吉祥。”文魁:“魁星点元生贵子。”最后三人合说:“状元榜眼探花郎。”“上天官”结束。

“上天官”各地不尽相同,但表意一样,一是驱邪除瘟,二是赐福降吉祥。一个天官,一个刘海,一个赵灵官,一个王灵官,两个灵官简称赵、王二帅。表演内容为天官赐福、刘海撒钱、二帅除魔。天官赐福表示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不降灾,人不生祸,一团和气。刘海撒钱表示人人勤劳,庄稼有底;买卖公平,兴隆有余;穿衣有布,吃饭有粮。二帅除魔也好,药王赐药也好,均表示来年人不染疾,身体健康,家家平安,户户吉祥,国泰民安。

跟随社火的春官还有驱邪禳灾的作用。驱邪禳灾往往是针对一个社、一个村庄、一户人家,但也可以针对一个人,谁家的大人、小孩爱生病,医治不好;或者是此人今年逢“勒候”(笔者不知道这两个字该怎样写,算作音译。其意为此人属相为猴,今年正好猴年,预示今年此人不顺利,经过春官及社火队里的狮子等的禳祷,便大吉大利。还有另外的说法,这只是其中一种),俗称此为“过关”。一般探马看到会报知春官,如果来不及,要“过关”的人会跪在春官前,春官一看就知道,于是用鹅毛大扇,在过关者头、身上来回扇动、挥舞,口中道:“春官抬头用目观,小小孩子来过关;我的人马过一遍,保你身体永平安。”春官要跨过(俗称“跷尿臊”)过关者,跟随春官的大神摸着“过关”者的头而过,如果是小孩,则把这个小孩送进狮子口里,再从狮子的尾部抱出,如是大人,狮子则围绕过关者转几圈,狮子用头在过关者前后左右发出呼呼如狮子吼叫的声音,来回示威。过关者一般要给春官谢礼。至此,过关算完成。

走村串户:社火在春节后一般要在本社家家户户走走,意为断瘟神、送吉祥、送祝福。社火串户往往选择吉祥如意的好日子或在正月初九(俗称“上九”)、十五。探马在最前面开道,提前打探谁家接社火,谁家有人要“过关”。春官带领社火队,在后紧随。探马引导社火来到接社火的人家,接社火的主人要准备香案,放鞭炮迎接。噼里啪啦的炮声过后,春官高喊:“春官抬头用目观,年兄接我在面前;不用接来不用迎,咱们都是自家人。”进入院子,主人给春官挂一匹红,春官又高喊:“这个院子修得洋,一下修到虎背上;虎翻身来人兴旺,后辈儿孙状元郎。”这时社火中的诸神(跟随社火的“神仙”,如赵、王二帅,天官,刘海,文魁等)、狮子等绕农家院落一周,意谓断瘟。春官此时可喊:“大年初×岁首天,诸神撒下避瘟丹;单打锣鼓咚嚓响,一年四季永平安。”按规矩,主人要给春官看酒,春官接酒浇地说:“亲戚递我酒一盅,理解亲戚好心情;我的官小不敢饮,奠敬此方土地神。”凡接社火的人家就这样一户户过。

春官在农户人家的说辞灵活多变,有些是适合所有人家的,春官只要记住一些,就可以灵活运用。如:

过新年来迎新春,对联贴得万家红;

家家歌颂共产党,村村祝贺好收成。

好人住进好地方,从此发财有指望;

五谷丰登牛羊壮,一年更比一年强。

五福门来五福门,五福门上挂红灯;

周公入就三吉地,鲁班造成五福门。

社火到你家,恭喜把财发;

我来代表社火队,给你恭喜把年拜。

有些春官喜欢临时发挥,这些春官词就有了极强的针对性:

这是一家忠厚家,忠诚老实人人夸;

庄稼行里是行家,丰衣足食有钱花。

社火进了你家院,我把婆媳赞一番;

儿媳孝顺婆婆喜,团结和睦心里甜。

走过一家又一家,这一家是农户家;

劳动门第春光好,幸福门前喜事多。

你家酒菜十里香,好像天上玉琼浆;

过路君子喝一口,永生永世也难忘。

这个巷子修得长,里面赶出一群羊;

你的计划比人好,发家致富比人早。[1]

一张桌子四条腿,一个背篼顶了个美;

干果碟子与肉方,两瓶烧酒放中央。[2]

进城,在这主要是指农村社火进城。改革开放后,城市有的单位或因政府号召,或因自身宣传的需要,在春节前组织起社火队,临时训练,到政府组织表演的日子也纷纷出动。其声势浩大,前所未有。春官此时带领的不仅有赵、王二帅,丑婆婆,还有狮子、长龙、旱船、秧歌队、高跷队、扇子队等,还有装扮奇特、美丽豪华的车队。

政府组织有选定的集合地点、行走路线,有组织、按顺序依次经过各单位。哪些单位接社火,组织者已经告知所有的社火队,各单位的接待方式比较简单,打开大门,放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烟酒、糖果等。有人专门负责接迎,看社火队到了,便放鞭炮欢迎。春官此时根据单位性质、职能不同现编现说。

如到县政府,春官便说:“春官亲自把队带,先向政府把年拜;党的政策放光芒,和谐社会胜天堂。”

到医院,“社火拜年进医院,大夫护士门前站;救死扶伤技术精,个个都像白求恩。”

到啤酒厂,“啤酒厂,规模大,矿泉啤酒闯天下;质量高,信用好,一年四季都是宝;改机制,善经营,连年效益都走红;抓营销,创市场,经济收入年年涨。”

有些单位的领导对社火非常重视,春官进门后,指挥人马,尤其是扮演“神仙”的赵、王二帅,狮子等在此单位的院子旮旯角落跑上一圈,扶持正气,带来吉祥。春官也要大声喊出:“春官社火来拜年,这个单位接得欢;新年必有新气象,平安如意大发展。”“锣鼓声声震天响,邪马伪道赶出场;领导员工齐心干,牢记人民牢记党。”优秀春官一般在这种场合会临时组织内容,多说几段祝福的春官词。

有些单位不重视,甚至慢待了社火队,春官的嘴也不会放过你。“我领社火来拜年,没人接来没人管;单位领导谝闲传,人情世故差得远。”惹逗得围观者哈哈大笑。

在行进的途中,春官看到人多的地方,也会不失时机地来几句,一是歌颂党的领导、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教化人民;二是显摆自己及他们的社火队。

四路社火进县城,大街小巷挤满人;

舞狮摇船又耍龙,悟空斩妖在空中。

春官抬头用目观,各族人民站两边;

男男女女面前站,老老少少笑开颜。

正月十五闹花灯,各乡社火齐上城;

庆新年来庆新春,歌颂党的好恩情;

干部群众一条心,共建美丽××城。

红日高照映蓝天,各乡社火齐上县;

各个单位去拜年,盼来一个丰收年。

春官沿途碰到自己喜欢或者想逗趣的人,也会临场发挥,现编现说。

这位姑娘好容颜,赛过当年女貂蝉;

心灵美,五官俊,文明礼貌人攒劲。

这位大娘好气派,独生子女抱在怀;

不娇惯,不溺爱,准把子孙育成才。

春官的活动形式,大的分类就是单独行走的春官和随同社火走的春官,而在这两大类下,其活动方式因地域、文化背景等不同而呈现着丰富多彩的形式。笔者这里所说只是一种典型的形式而已。

六盘山地区春官的活动形式吸取了相近艺术的有益成分,不断完善。它不仅传承着六盘山地区的传统文化,而且,用严谨而灵活的形式诠释着人生,引发人们对人类、民族、家庭、自身的深深思考。

【注释】

[1]这是一家养羊专业户。

[2]这一户家庭比较困难,接社火家里连一张院子里放的桌子都没有,就把自编的背篼倒扣,上面放一张小炕桌。故春官如是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