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艺术史:秦腔、眉户和夏剧在城乡舞台上的活跃

宁夏艺术史:秦腔、眉户和夏剧在城乡舞台上的活跃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也存在剧种发展强弱不均衡现象,眉户、夏剧由于发展较弱,不具备独自成立剧团的条件,便与秦腔同台,由秦腔演员兼演,这些剧种以城乡舞台为中心,逐渐向周边省、市扩散。该剧由宁夏秦腔剧团陈忠毅、赵千里、李明孝三人合作编创,获宁夏第一届文艺评奖剧本奖。该剧代表宁夏进京参加献礼演出,获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在兰州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上获编剧一等奖,在宁夏第五届文艺评奖中获剧本一等奖。

宁夏艺术史:秦腔、眉户和夏剧在城乡舞台上的活跃

宁夏戏剧历经了新中国的“戏改”,促进了戏剧美学意识的形态化,使戏剧舞台逐渐恢复了发展动力。但也存在剧种发展强弱不均衡现象,眉户、夏剧由于发展较弱,不具备独自成立剧团的条件,便与秦腔同台,由秦腔演员兼演,这些剧种以城乡舞台为中心,逐渐向周边省、市扩散。

(一)秦腔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秦腔是宁夏地方戏剧舞台的主力军。宁夏秦腔剧团和银川市秦腔剧团以及各市、县秦剧团演出十分活跃,一批老艺人在培养新人上起到了“传帮带”作用,一批优秀的演员得到成长,逐渐成为舞台的焦点。

在戏剧表演上,宁夏秦腔剧团和银川市秦腔剧团承担了大量的演出活动。

20世纪50年代,宁夏秦腔剧团排演了《红嫂》《朝阳沟》《汾水长流》《耕云记》《社长的女儿》《小保管上任》等现代剧目。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排演了《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龙江颂》《平原作战》《杜鹃山》等样板戏,以及《六盘曙光》《万水千山》《小刀会》等自创和从外省学来的现代戏。80年代参加了全区第一届中青年演员观摩演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庆贺演出、第一届中国艺术节西北荟萃演出等活动。20世纪90年代,眉户剧《婆媳湾》参加了全国戏曲现代戏调演,夏剧《皇封乞丐》参加了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小戏《小两口算账》参加了全国戏剧喜剧小品调演,秦腔《豫海英魂》参加了全国地方戏曲交流演出等活动。

银川市秦腔剧团在20世纪60年代排演了《江姐》《智取威虎山》《火焰驹》《游西湖》《秦香莲》《夺锦楼》《杨八姐游春》《姊妹易嫁》《白蛇传》《游龟山》《嫦娥奔月》等二百余本剧目,参加了全区第一届青年演员观摩演出、全区创新节目调演等活动。20世纪60年代,为发展秦腔艺术,固原、隆德、西吉三县秦腔剧团合并,组建了固原专区秦腔剧团,全团演职人员达一百六十余人,阵容强大,实力雄厚,成为秦腔在南部山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鼎盛时期。20世纪70年代,剧团先后两次招生,并送往郑州、西安、兰州等地学习深造,演出队伍不断壮大,新老结合的演艺队伍使当时剧团在演出质量上突飞猛进,培养出了金保林、王巧云、马西仓、牛养民、罗晓英、林银萍等秦腔演员,演出剧目有《小刀会》《龙江颂》《杜鹃山》《杀葫芦》等,丰富了文化市场,为戏剧在宁夏南部山区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宁夏秦腔剧团创作演出了《人间天上》《西吉滩》《成双成对》《六盘曙光》《法律面前》《婆媳湾》《皇封乞丐》《豫海英魂》等大中小型秦腔、眉户、夏剧五十余本,移植整理演出了秦腔传统戏五十余本,培养了编导、演员、演奏员、舞美等艺术工作者二百余名。业务特色以实验夏剧、继承振兴秦腔为重点,每年都要排演三至八本秦腔传统戏、历史戏、现代戏与夏剧,演出一百八十余场,保留剧目六十余本。有三十二名演员在自治区、西北地区及全国的各种调演与大赛中获奖。曾多次赴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区巡回演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宁夏文工团编排了秦腔、眉户、通俗剧等八十多种大小剧目,其中《鱼腹山》《红娘子》《血泪仇》《穷人恨》《夫妻识字》《王秀鸾》等剧目具有时代特征。

《六盘曙光》是宁夏秦腔剧团代表性剧目。这部大型革命历史剧通过叙述红军长征途经宁夏,在当地各族群众帮助下躲过国民党军队的围堵,最终通过六盘山的故事,表现了民族团结的力量。该剧由宁夏秦腔剧团陈忠毅、赵千里、李明孝三人合作编创,获宁夏第一届文艺评奖剧本奖。(www.xing528.com)

《嫦娥奔月》取材于神话传说。第一次将这个故事搬上戏剧舞台的是京剧大师梅兰芳。20世纪90年代,宁夏戏剧家协会第三届副主席编剧李运来将《嫦娥奔月》搬上秦腔的舞台,这一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在秦腔的表演中得以体现。该剧获宁夏第五届文艺评奖一等奖。

(二)眉户

眉户是陕西的主要戏曲剧种之一,传入宁夏后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独立的剧种存在于宁夏戏剧舞台,却因发展缓慢,至近现代都没有成立单独文艺团体,一般都是秦腔演员兼演,至今仍旧承袭与秦腔携手同行的形式。眉户吸收了宁夏方言和民歌小调,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的特点,如吸收了永宁当地曲调的《跑旱船》《打宁夏》等。眉户虽未形成大的发展趋势,多年间却一直存在于戏剧舞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梁秋燕》《观花灯》等深受宁夏群众欢迎。20世纪80年代,《漂来的媳妇》《月亮山下》《娃们的婚事》等以其内容新颖、贴近生活长存戏剧舞台。20世纪90年代,宁夏秦腔剧团的大型眉户剧《婆媳湾》参加全国现代戏调演,青铜峡市文工团的大型眉户剧《大棚情缘》代表宁夏进京参加国庆五十周年献礼演出,向国内观众宣传推广了宁夏戏剧。

《月亮山下》剧本发表于《宁夏群众文艺》1980年第1期。编剧王世兴,曾任宁夏群众艺术馆馆长,《宁夏群众文艺》主编,宁夏文联副主席等。主要从事民间音乐整理和研究,出版《宁夏民间音乐资料》等音乐著作。眉户剧《月亮山下》是其具有影响的戏剧代表作,获宁夏第二届文艺评奖剧本奖。

《大棚情缘》是青铜峡市文工团代表性剧目。编剧侯洪章,山东栖霞人,就职于青铜峡市文工团,曾任青铜峡剧协主席,中国戏剧学会会员,出版《侯洪章剧作集》。其编创的小戏《果园行》获宁夏第四届文艺评奖剧本奖。1999年,他创作的反映农民生活的戏剧剧本《大棚情缘》获得成功。该剧代表宁夏进京参加献礼演出,获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在兰州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上获编剧一等奖,在宁夏第五届文艺评奖中获剧本一等奖。

(三)夏剧

20世纪80年代,宁夏秦腔剧团实验发展夏剧。1986年,殷元和、温有道、高建堂、刘文惠在宁夏中宁县实验创作的茨乡戏《月难圆》,为夏剧的前身。夏剧音乐取材于民歌,风格上与宁夏、甘肃、青海、陕西等地民歌相近,曲调受秦腔、眉户戏影响较大,形成独特的魅力。1989年,第二届中国艺术节上,宁夏大型夏剧《皇封乞丐》在西安演出。1991年,将《皇封乞丐》重新加工排练,参加了在山东淄博举办的全国“天下第一团”的会演,获六项大奖。至此,以宁夏地方方言演唱的夏剧初步形成。但因剧种发展较弱,不具备成立独立演出团体的条件,一直由秦腔演员兼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