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艺术史:京剧创新,向前阔步

宁夏艺术史:京剧创新,向前阔步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0年宁夏京剧团被评为同行业全国红旗单位,班世超作为代表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大会。宁夏京剧团参加了全区第一届青年演员观摩演出、第十三届迦太基国际艺术联欢节等,并出访北非等国,在日本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等城市进行商业性演出,受到欢迎和好评。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交往作出了贡献。1952年调任总政京剧团副团长,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著名京剧演员,工老生。

宁夏艺术史:京剧创新,向前阔步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处处呈现出万象更新之貌,宁夏京剧也因此迎来艺术的春天。1958年9月,自治区成立前夕,为支援西部建设,丰富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生活,中国京剧院四团全体人员及家属,登上西行的火车抵达银川,宣告宁夏京剧团成立。石天、贺进禄分别担任正、副院长。中国京剧院四团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京剧团和西南军区京剧院合并组成,其中有知名表演艺术家李鸣盛、李丽芳、王吟秋、郭元汾等“四大头牌”,也有班世超、郭金光、张元奎、王和霖、李蓉芳、俞鉴等影响广泛的京剧演员、戏曲教育家和演奏家。他们以强大的阵容、纷呈的流派、精湛的技艺和严谨的作风推动宁夏戏剧发展。他们长期活跃于艺术舞台,服务于人民群众。

1958年11月,宁夏京剧团代表宁夏赴西安参加西北五省区戏剧会演,演出了《林海雪原》,与西北五省各团合演《雁荡山》,引起轰动。1960年宁夏京剧团被评为同行业全国红旗单位,班世超作为代表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大会。1963年,宁夏京剧团排演的《杜鹃山》在银川正式公演,观众反映良好。1964年,由孙秋田、殷元和执导的京剧《杜鹃山》参加全国现代京剧观摩演出,引起轰动。李鸣盛、李丽芳和剧团演员受到了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之后,孙秋田、萧维章编创的《金积堡》演出获得好评,获宁夏第一届文艺评奖戏剧创作奖。改革开放后,宁夏京剧团创作排演了一大批新编历史剧目及大量优秀现代京剧,如《康熙访宁夏》《秦琼让印》《秦英出征》《人鬼鉴》《大夏春秋》《海瑞“驯”虎》《重生》《孔繁森》《银龙破雾》《山中那十九座坟茔》《三伏马天武》《凤凰城》等。

20世纪80年代,京剧《春草闯堂》《四杰村》《盗库银》《乾元山》《人鬼鉴》等常演不衰。宁夏京剧团参加了全区第一届青年演员观摩演出、第十三届迦太基国际艺术联欢节等,并出访北非等国,在日本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等城市进行商业性演出,受到欢迎和好评。《乾元山》一剧1985年获第十三届迦太基国际民间艺术联欢节最佳团体奖。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交往作出了贡献。

20世纪90年代,赴西非吉布提、尼日尔、尼日利亚、多哥、马里等国进行访问演出,受到国际艺术界同行和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誉以及文化部表彰。

宁夏京剧团排演了优秀传统剧目三百余部,辗转各地,深入部队、农村、厂矿演出,足迹遍及全国。仅1997年,该团就连续演出近千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丰富了演出剧目,锻炼了演员,培养了京剧艺术人才。积累了《闹龙宫》《乾元山》《三岔口》《除三害》《盗库银》《霸王别姬》《钓金龟》《十八罗汉悟空》《雁荡山》《李陵碑》《文昭关》《钟馗嫁妹》《宋江题诗》《醉打山门》等大批优秀剧目,使流派各异的宁夏京剧艺术在国内外舞台绽放异彩。

宁夏京剧团汇集了全国一批一流的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和演奏家,如号称“四大头牌”的李鸣盛、李丽芳、王吟秋、郭元汾,以及影响广泛的班世超、郭金光、张元奎、王和霖、李蓉芳、俞鉴、李丽芳、李韵章、王天柱、张正武、王志怡、李业德等演员。他们行当齐全、流派纷呈、剧目丰富、技艺精湛、作风严谨,形成宁夏京剧演艺队伍强大的阵容。

石天(1916—1993),本名刘笑声,山东郓城人。一级编剧。曾任中国京剧院四团团长、宁夏京剧团团长、宁夏文教厅副厅长、宁夏戏剧家协会主席、宁夏文联主席、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等。创作及改编剧目《红娘子》《北京四十天》《从开封到洛阳》《大顺春秋》《三打祝家庄》《苏三小姐逃难》《金镯玉环记》《段秀石》等。出版《石天剧作选》。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在山东即墨中学任教时,组织学生上街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剧。在鲁迅艺术学校美术学习时,因爱好戏剧,参加话剧《日出》的演出。1945年,创作了历史剧《红娘子》,于1948年夏在延安公演,引起强烈反响。此后,他与王一达、邓泽等合编了历史剧《从开封到洛阳》《北京四十天》,与《红娘子》当时被称为“闯王三部曲”。1949年冬,石天随西北军区政治部进军西南,先后任成都军管会戏剧电影科科长,西南军区京剧院研究室主任、京剧院副院长等职。1954年,带领剧团赴康藏高原慰问演出,立三等功。1955年,石天奉命带领部分演员赴北京,加入总政京剧团,任总政京剧团团长,不久改编为中国京剧院四团。1958年,石天带领中国京剧院四团支援宁夏,从此,他把自己的后半生奉献给了宁夏的文化艺术事业。1979年,任宁夏文联主席、党组书记。他重视发现和培养人才,广泛联系和团结文艺工作者,在宁夏有很高的威望。在他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创作和改编了许多反映现实生活和历史题材的剧目。与著名剧作家马少波等合写了神话剧《红色卫星闯天宫》,与姬崇恭等合写了新编历史剧《清宫恨》,以及现代戏曲《同林鸟》、小话剧《吉普女郎》、电视连续剧《桃花源传奇》等。

贺进禄(1923—1998),山西永和人。曾任中国京剧院四团副团长、宁夏京剧团副团长。1934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担任三八五旅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陇东军分区独立团三营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宝鸡军分区政治部联络科科长等职。参加过庆阳战役、龙方战役、瓦窑堡战役等。1952年调任总政京剧团副团长,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1956年任中国京剧四团副团长,率团多次出国访问演出,为扩大中国京剧的影响,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了一定贡献。1957年被国防部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1958年随中国京剧院四团来到宁夏,任宁夏京剧团副团长。还在宁夏大学教学仪器厂、宁夏电影公司任过职,为宁夏的文化发展和艺术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鸣盛(1926—2002),本名李士琳,北京人。著名京剧演员,工老生。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宁夏分会副主席、宁夏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自治区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等。擅演剧目《杨家将》《三家店》《伍子胥》《空城计》《二进宫》《武家坡》《洪羊洞》《大顺春秋》《孙安动本》《打登州》等。宁夏京剧界“四大头牌”之一。生于京剧世家,十二岁师从张连福、沈富贵等学戏练功,十三岁登台演出。先后与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张君秋、裘盛戎、童芷苓等同台演出,受益颇深。新中国成立后,他搭入“秋社”,演出《双官诰》《烛影记》《红鬃烈马》《王宝钏》等传统戏。1952年加入了解放军总政京剧团,后与西南军区政治部京剧院合并,转入中国京剧院四团后他继续担任主演,并随团出访埃及、叙利亚、埃塞俄比亚、黎巴嫩、苏丹及阿富汗等国,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回国后,又参加全国人民赴朝慰问团。1958年随中国京剧院四团来到宁夏。他不仅为大家演出了自己的拿手好戏,如《失空斩》《群英会》《借东风》《伍子胥》《四进士》《龙凤呈祥》等,还排了不少新戏,如新整理的《陆文龙》《劈山救母》《孙安动本》,新编历史故事剧《北京四十天》《义和团》及现代戏《杜鹃山》《白毛女》《智擒惯匪座山雕》《林海雪原》《红旗谱》《爱甩辫子的故事》《重生》《钢误》等。其中,《杜鹃山》一剧在1964年6月北京举行的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上一炮打响。他在戏中塑造了农民英雄乌豆,获得了高度评价。为了能将京剧这一艺术瑰宝传承下去,1980年正式收徒,弟子有沈长春、李崇林、张军、于魁智以及次子李鉴、三子李鸣。1986年7月,宁夏电视台、宁夏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为李鸣盛录制《李鸣盛京剧艺术集锦》。剧目包括《文昭关·夜叹》《捉放曹·行路》《定军山·下书》《战太平·别妻》《打登州·游街》《王佐断臂·断臂》《除三害·路遇》《鱼藏剑·乞街》《碰碑·探路》《斩马谡》《宋江题诗》。

李丽芳(1932—2002),女,北京人。著名京剧演员,擅演剧目《佘赛花》《穆桂英挂帅》《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玉堂春》《棋盘山》《吕布貂蝉》等。十二岁师从新丽琴、程玉菁、陶玉芝等学京剧,工青衣。十六岁登台,20世纪40年代已在国内京剧舞台上颇具影响。1951年和谭元寿、张鸣禄等在上海组建实验京剧团。1952年加入总政京剧团,担任主演,随团赴朝鲜为志愿军演出。后随团入中国京剧院四团,1958年随团来到宁夏。1964年随团参加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因在《杜鹃山》一剧里成功扮演了党代表贺湘,于次年奉命借调到上海京剧院现代戏《海港》剧组,扮演主要角色方海珍。1972年,该剧拍摄成彩色电影在全国播放,在海内外产生很大影响,她的声腔至今在国内外传唱不衰。1972年正式调往上海京剧院。先后主演了《大风歌》《花木兰》《侠女十三妹》等戏。

王吟秋(1925—2002),北京人。著名京剧演员,工程派青衣,擅演剧目《锁麟囊》《荒山泪》《红拂传》《春闺梦》《六月雪》等。十二岁得到王瑶卿等名家亲传,学到《棋盘山》《十三妹》《万里缘》等剧。20世纪40年代初,即在舞台崭露头角。1942年冬在北平三庆戏院以《焦仲卿妻》一剧出台,得到好评。1943年入马连良主持的扶风社,1945年拜程砚秋为师研习程派,深得程派艺术的真谛。王吟秋的表演严谨有法,恪守矩矱,分寸准确,举止有谱,唱念吞吐考究,行腔刚寓于柔。四功五法头头是道,表演上保持程派所独具的艺术风范,是程派艺术最具影响力的传人之一。1951年进入解放军西南军区京剧院,1955年转入中国京剧院四团,1958年随团来到宁夏,后来成为宁夏京剧团主要演员之一。经常在舞台上演《锁麟囊》《荒山泪》《春闺梦》《金锁记》《红拂传》《碧玉簪》《亡蜀鉴》《六月雪》《鸳鸯冢》《青霜剑》等程派经典名剧,还排演了新编剧《平地风波》等,受到广大观众和业内人士好评。1960年,他被调入文化部批准成立的北京市青年京剧团。

郭元汾(1923—1962),北京人。著名京剧花脸演员,擅演剧目《二进宫》《除三害》《御果园》《打龙袍》《连环套》等。系著名京剧、昆曲丑角郭春山先生长子,嗓音既宽且亮,入富连成科班后被指定学铜锤花脸,师从孙盛文等。在唱法上,吐字行腔遵循传统,追求严谨朴拙的风格。他戏路很广,不仅能演《二进宫》《御果园》《打龙袍》一类繁重的唱功戏,也能演《连环套》等架子花脸戏。他的“唱”,可称黄钟大吕,声震屋瓦;他的“做”,边式好看,细腻传神,是位不可多得的全才净角演员。出科后,先后搭过杨宝森、谭富英、奚啸伯等大须生的戏班,红遍京津沪。1952年加入总政京剧团,后并入中国京剧院四团,与著名杨派须生李鸣盛长期合作。1958年,随团来到宁夏,后来成为宁夏京剧团主要演员之一。

班世超(1920—2016),北京人。著名京剧演员,工武旦。曾任宁夏京剧团副团长。擅演剧目《竹林计》《泗州城》《杨排风》《梁红玉》《扈家庄》等。五岁开始学艺,六岁起进富连成科班世字科学艺,工刀马旦、武旦。坐科期间学业优秀,文武兼长,出科后与叶盛章搭班在东北等地演出。1938年赴沪,与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马连良、谭富英等同台,得益甚多,技艺精进。1942年起挑梁组班在全国各地演出,颇具声望。特别在上海,与盖叫天周信芳、李少春等合作,甚得好评。1952年加入总政京剧团任主演,多次立功。1954年随政府代表团赴苏联、捷克、波兰等国访问演出,深受欢迎。1958年随团支援宁夏,任宁夏京剧团副团长等职,常在京津沪及全国各地演出。

郭金光(1922—2010),北京人。著名京剧演员,工武丑,擅演剧目《三岔口》《时迁偷鸡》《闹龙宫》《金钱豹》等。毕业于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金字班,因其翻扑跌打轻捷矫健,尤其所翻跟斗迅疾多变,轻如飞燕,落地无声,被誉为“跟斗大王”,在京津沪颇有影响。1952年入总政京剧团担任主演。1955年,随团转编入中国京剧院四团。1958年9月,随团调到宁夏。20世纪80年代随京剧团到上海等地演出,他塑造了《闹龙宫》中的龟帅、《金钱豹》中的悟空等戏剧角色,以高超的技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殷元和(1926—2000),北京人。著名花脸演员,导演。曾任宁夏京剧团副团长、宁夏戏剧协会主席、宁夏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等。导演的代表性剧目有京剧《杜鹃山》《赛驼以后》《月难圆》等。殷元和早年入富连成元字科学习,他天资聪颖,花脸、文丑、武丑均擅演,人物刻画也很细腻。1948年在延安导演《红娘子》获联防军区导演一等奖、表演一等奖。1951年在重庆与厉慧良合演《三岔口》,受到各界的好评及热烈欢迎。1955年调总政京剧团任导演、演员。1958年随中国京剧院四团来到宁夏,1963年导演京剧《杜鹃山》并参与赴京演出,受到好评。“文化大革命”后期调到宁夏文化局戏研室,偶尔登台演出他拿手的《醉打山门》和《钟馗嫁妹》等戏。1975年导演《赛驼以后》,进京会演获好评。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随京剧团出访越南、缅甸、朝鲜、日本等国,并演出《钟馗嫁妹》《三岔口》《醉打山门》等戏。1976年开始涉及戏剧理论研究,作品有《戏曲表演的基本规律》《演员的基本功和舞台表演》《谈戏曲表演的规律》《戏剧表演艺术集锦》等。

张元奎(1926—2006),本名张延琪,北京人。著名京剧演员,工花脸。曾任宁夏秦腔剧团团长、宁夏京剧团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擅演剧目《战宛城》《连环套》《御果园》《白良关》《群英会》《捉放曹》《霸王别姬》等。1933年考入山东省立剧院,师从汪鑫福学花脸。后又考入富连成科班,受教于萧长华、郭春山、王连平、孙盛文等人。1946年10月在山西参加革命,他在解放区很有名气,与刘元彤、殷元和被誉为“三元”。1947年在陕西米脂县杨家沟为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演出。1955年调入总政京剧团,后转入中国京剧院四团。曾三次赴苏联、巴基斯坦等国访问演出。1958年随团来到宁夏。数十年来,张元奎既是剧团领导又是艺术骨干,任劳任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宁夏文化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

王和霖(1920—1999),本名瑞霖,北京人。著名京剧老生演员。十一岁考入北平中华戏曲职业专科学校,为第二科学生。先后向张连福、鲍吉祥、王荣山、高庆奎、蔡荣桂等人学习余派、谭派、高派及马派剧目。1934年经校长焦菊隐介绍拜马连良为师专攻马派艺术。十五岁时因主演《群英会·借东风》一剧颇具马派神韵,而被观众誉为“小马连良”。在校期间,曾与程砚秋灌制《三堂会审》《三娘教子》等唱片。十八岁毕业,1940年自组麟鸣社并任主演,相继与陈丽芳、白玉薇、侯喜瑞、裘盛戎、于连泉、肖长华、言慧珠等人合作。擅演剧目有《四进士》《清风亭》《苏武牧羊》《龙凤呈祥》《九更天》《胭脂宝褶》《范仲禹》《二堂舍子》《三娘教子》《打侄上坟》《生死牌》《坐楼杀惜》《春秋笔》《十老安刘》《焚绵山》等。他身段潇洒优美,唱念韵味醇厚,表演自然真切,所演剧目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红极一时。同时作为马派传人,也深得马连良先生的钟爱。1949年9月,应贺龙同志邀请,与夫人、著名演员李蓉芳赴西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京剧院,任主演。不久随军南下,任西南军区京剧院主演兼教员。曾两次去西藏慰问演出,立三等功。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随团调北京,任中国京剧院四团演员队长。1958年9月,随团调往宁夏,先后任宁夏京剧团业务干事、学员队队长、宁夏京剧二团艺术指导等职,参加《箭杆河边》《南海长城》等现代戏的导演工作。1980年离休,20世纪90年代初回京定居。晚年陆续在《北京晚报》《北京日报》《中国戏剧》等报刊发表有关马派艺术的研论文章。1984年,宁夏电视台为其录制专题片《马派弟子王和霖》。多年来,培养的弟子有李业德、张正明、朱宝光、高彤等。

李蓉芳(1928—2008),女,北京人。著名京剧演员,工花衫,擅演剧目《凤还巢》《大英杰烈》《佘赛花》《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棋盘山》《红娘》《十三妹》《猎虎记》等。1979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七岁跟随刘生祥、闻子芳学戏,十六岁时艺术上逐渐成熟,与红极一时的著名演员童芷苓、纪玉良、贺玉钦等共同演出《盗魂铃》《四郎探母》等戏。抗战胜利后,与叶盛兰、袁世海、裘盛戎、李春恒、迟世恭等一批很有造诣的演员一起搭班,除了搭老生班还搭旦角挑梁的班社唱戏,主要在平津两地演出,有时也随班去上海唱戏。1949年加入西北军区京剧院,后随军转为西南军区京剧院,任主要演员。1955年奉调总政京剧团,后转入中国京剧院四团,任主演。1958年随团到宁夏。在宁夏京剧团任主演至退休。1964年,她在《芦荡火种》里扮演阿庆嫂,把筱派花旦的泼辣、刀马旦的机敏、荀派花旦的灵巧、梅派青衣的深沉、尚派青衣的刚劲融会贯通,使人物颇有特色,上演58场,场场客满。《芦荡火种》后来改为《沙家浜》,亦成为该团上座率最高的戏。同时,李蓉芳还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演员,如马淑娴、王燕、方丽丽、靳淑芳、张立庚、殷茵、谭荣增等。20世纪90年代初回北京定居,又教授了北京军区京剧团的青年演员丁晓君等。

李荣安(1923—2008),北京人。著名京剧小生演员,教师,擅演剧目有《罗成叫关》《白门楼》《八大锤》《雅观楼》等。九岁入长庆社,工武丑,十四岁入荣春社。偶然机会,改学小生和武生。受教于钱富川、沈富贵,曾主演《挑华车》《长坂坡》等戏。小生戏主要学自程继先,是其继承人之一。未出科便以小生戏蜚声剧坛,被誉为“荣春社三杰”之一,深得尚小云喜爱。出科后曾先后与尚小云、荀慧生、程砚秋、筱翠花、毛世来等合作,常演剧目有《罗成叫关》《白门楼》《八大锤》《雅观楼》等。1952年加入总政京剧团,之后与李鸣盛、李丽芳、李蓉芳等长期合作。1955年随团转入中国京剧院四团担纲主演,在新编剧目《武大郎之死》中扮演西门庆,《北京四十天》中扮演吴三桂。他善于刻画角色,扮演的正反面人物性格鲜明,生动感人。1958年,随中国京剧院四团来到宁夏,在宁夏京剧团除了参加一些京剧的演出,主要担任演员队长和教师工作,从事京剧的艺术指导工作。

蔡宝华(1925—1979),天津人,祖籍山东临清。著名京剧演员,主工武生,主演剧目有《走麦城》《古城会》《九江口》《连环套》《战宛城》等。导演剧目《红旗谱》《爱甩辫子的姑娘》《义和团》《秦晋之间》《陆文龙》等,创作并导演剧目《义和团》《夜袭新丰》等。第一出武生开蒙戏即是《武文华》。十二岁进入天津稽古社科班,入科后工武生,兼红生。他与贺永华、张春华、徐俊华、刘武华均系稽古社高才生,同时又是尚和玉的得意门生。1949年加入浙江军区京剧团,后随团调入总政京剧团,1955年随团转入中国京剧院四团。调宁夏后,一直担任团里的主要演员兼导演,先后在《走麦城》《古城会》《九江口》《连环套》《战宛城》等传统戏中担任主演,他扮演的关羽威武肃穆,他那风驰电掣般的圆场和稳、疾、狠、脆的武功,令人为其折服、倾倒。宁夏京剧团分团后,他担任了二团艺术委员会主任和导演工作,为剧团的业务建设付出了很多心血。1963年前后,剧团上演了大批剧目,剧目之丰前所未有,在石嘴山演出时,一个月里竟不重样地演出了36台戏,其中不少都是他教授和执排的。他与殷元和执导了现代戏《红旗谱》,与王吟秋导演了《爱甩辫子的姑娘》,自编自导近现代历史剧《义和团》《秦晋之间》《陆文龙》等传统戏。他导演了现代戏《箭杆河边》和由他自己创作的《夜袭新丰》。《夜袭新丰》深受好评,很快被其他剧种移植上演。

俞鉴(1928— ),女,艺名俞少楼,浙江新昌人。著名京剧武生演员。擅演剧目《闹天宫》《十八罗汉斗悟空》《乾元山》《陆文龙》《劈山救母》《金钱豹》《柴桑关》等。四岁登台,活跃于上海、宁波的京剧舞台。1949年加入浙江军区京剧团,1952年调总政京剧团,1958年随中国京剧院四团来到宁夏。她担纲主演《陆文龙》,双枪舞出炫目的银花,每个亮相都具有雕塑之美,赢得了“神文龙”的称号。俞鉴擅演猴戏,以饰演孙悟空在全国闻名,主演《闹天宫》《十八罗汉斗悟空》的孙悟空时,一个人要对付十八个罗汉。她以一套刀、枪、剑、圈、锤、叉、旗等兵器,施展把子、出手、旋子、绞柱等武生的全套技艺,手中的金箍棒上下左右飞旋,台下的观众喝彩不断,被誉为“女猴王”。俞鉴从艺近六十载,演出六十二部戏,以精湛的技艺在京剧舞台上塑造了《劈山救母》中的沉香、《金钱豹》中的豹精、《柴桑关》中的周瑜等众多艺术形象。

刘元鹏(1930—2019),北京人。著名老生演员。出生梨园世家,著名京剧武生演员刘雪亭之子。受家庭文化的陶冶,六岁时即以“小客串”上台饰演《汾河湾》中的薛丁山,博得观众好评。七岁入富连成社学唱老生,十二岁随社到上海演出,在天蟾舞台演出《斩黄袍》后,上海一家报纸对其进行了报道,被誉为“小刘鸿升”。1949年进入西北戏曲学校学习,同年8月参加了解放军,赴西安、入四川演出。1958年随中国京剧院四团来宁夏。20世纪60年代初,他参演了《南海长城》《红旗谱》《红灯照》《康熙访宁夏》等剧目。离休后,仍关心宁夏京剧团的工作,对编导、编腔经常提出宝贵意见。

王天柱(1931— ),山东人。全国著名京剧武生演员。擅演剧目《三岔口》《卧虎沟》《武松打店》《长坂坡》《挑华车》《闹天宫》等。1949年参加浙江军区京剧团,后随团调入总政京剧团。1955年随团转入中国京剧院四团任演员。师从盖玉亭、李盛斌、蔡宝华等。1958年与班世超、李丽芳、王吟秋、李鸣盛、郭元汾、郭金光等演出古典神话剧《红色卫星闹天宫》,在京剧界影响很大。同年随团来到宁夏,成为宁夏京剧团主要武生演员。其京剧艺术生涯收录于《擎天支柱名贯宁夏——京剧名宿王天柱访谈录》。

张正武(1929—?),天津人。1939年入上海戏曲学校正字科,学武生,后又向武丑名家李盛佐学习武丑。毕业后,长时期活跃在上海和杭嘉湖一带。1949年参加浙江军区京剧团,后随团调入总政京剧团,1955年随团转入中国京剧院四团任演员。1955年总政京剧团排演的《闹龙宫》,在华沙第五届中国京剧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上获金奖,张正武饰演美猴王,获舞蹈一等奖。多次出国演出,获得“国际猴”美称。1958年随中国京剧院四团来到宁夏,为宁夏京剧团主要演员之一。代表作有《十八罗汉斗悟空》《闹龙宫》《三岔口》等。

李韵章(1934—?),曾名李喜璋,北京人。京剧文武老生、武生,擅演剧目《武松打店》《战马超》《一箭仇》等。系老生李寿峰之孙,老生李盛荫长子,名老生李盛藻之侄。八岁入富连成社习艺,工老生,师从刘盛通等。开蒙戏《黄金台》《南阳关》等。师从李盛泉习《钓金龟》《望儿楼》等老旦戏,师从孙盛文习《打严嵩》,师从张盛禄习《要离刺庆忌》,师从王盛海习《太白醉写》《金马门》《天水关》等,师从徐盛昌习《碰碑》《战太平》等,师从李盛藻习《定军山》《打棍出箱》《失印救火》等。1946年转入荣春社,易名李喜璋。“倒仓”后改习武生,师从陈富康、赵瑞春,并从厉慧良、李少春、高盛麟问艺。擅演《武松打店》《战马超》《一箭仇》等戏。1949年入西北戏校,后并入西北军区平剧院。1955年由总政京剧团转入中国京剧院四团。1958年,随团来宁夏。晚年以演老生、红生戏为主。

王志怡(1936— ),女,北京人。工青衣,擅演剧目《穆桂英挂帅》《凤还巢》《贵妃醉酒》等。其母为梅派演员陆素娟。曾就读于北京贝满女中,酷爱京剧,1952年由王幼卿启蒙,学习《玉堂春》《祭塔》《朱痕记》《打渔杀家》等。1953年考入总政京剧团,向苏盛琴、刘元彤等老师学文戏,由盖玉亭、钱宝森、班世超、郭金光及樊富顺等老师教武功、练把子。同时师从姜凤山先生学习梅派《凤还巢》《生死恨》《三娘教子》《贵妃醉酒》《西施》等剧。后由张君秋老师亲授《望江亭》《诗文会》《春秋配》《银屏公主》《状元媒》《楚宫恨》等剧。1955年转入中国京剧院四团,1958年随团来到宁夏。1959年正式拜梅兰芳为师,得到亲授诸多梅派名剧,如《凤还巢》《贵妃醉酒》等,并得到梅葆玖师兄的帮助,学习了《太真外传》《西施》《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等。1989年退休,后回到北京,先后教授莲莲、李胜素、董圆圆、张晶、李洁、韩冬柏、谭娜、邓敏等学生。1980年与琴师李门、李超整理出版了《张君秋唱腔选集》。还在北京市戏曲学校、中国戏曲学院授课,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传播梅派剧目作出积极的努力。

张元志(1937—2004),北京人。一级演员。著名京剧武生、编剧、导演。生于梨园世家,自幼拜师学艺,坐科于荣春社。1949年参加解放军,先后在西北军区京剧院、西南军区京剧院、中国京剧院四团、宁夏京剧团等工作。擅演剧目《伐子都》《盘肠战》等。受教于盖玉亭、张元奎、蔡宝华等人。他艺术功底深厚,技艺娴熟,所创造的戏剧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在京剧界有口皆碑。主演的《伐子都》《挑华车》和自编自演的《吕布试马》等代表剧目享誉京剧界。其中《吕布试马》已经成为全国京剧、昆曲界的保留剧目。编创作品有《吕布试马》《凤凰城》《蓝天探险英雄赞》《雪山的回声》等。他所创作编导的神话剧《凤凰城》获宁夏文艺调演编导一等奖,为部队编导的现代剧《蓝天探险英雄赞》《雪山的回声》获全军空军文艺大赛一等奖,创作排演的小戏《还鸭》获兰州军区文艺大赛一等奖。

李业德(1937— ),北京人。1946年入荣春社科班学唱京戏,师从吴荣森老师,学习剧目《黄金台》《鱼肠剑》《甘露寺》等。1949年参加革命,考入部队戏剧学校,先后成为西北平剧院、西南军区京剧院学员。师从李盛荫老师学习老生戏《伐东吴》《三顾茅庐》《借赵云》《战长沙》《黄鹤楼》《打渔杀家》《法门寺》等。十三岁登台在《十道本》中饰演褚遂良,他身段规矩,气度不凡,疾缓得当,能把剧中人物的急切心情展现给观众。1955年调到北京,成为中国京剧院四团演员。1958年随团来到宁夏,成为宁夏京剧团主要演员。1980年起,宁夏京剧团曾多次由李业德领衔巡演全国。在昆明首演《除三害》,一炮打响。李业德嗓音清脆嘹亮,唱腔优美动听。1984年,宁夏京剧团由李业德领衔赴京公演一个月,优秀剧目《人鬼鉴》受到了戏迷们的好评。

盖玉亭(1905—1982),本名郭雨顺,北京人。著名京剧武生演员、教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擅演剧目《怀都关》《古城会》《走麦城》等。1949年参加浙江军区京剧团,后随团调入总政京剧团。1955年,总政京剧团与西南军区京剧院合并改建为中国京剧院四团,盖玉亭担任教员组组长。盖玉亭在《古城会》《走麦城》等戏中很好地塑造了关羽这个角色。1958年,盖玉亭随中国京剧院四团来到宁夏,除了担任宁夏京剧团教师,还为宁夏越剧团演员教授基本功,为秦腔剧团培养青年演员。20世纪60年代,他与梁连柱、樊富顺合作,为学生示范演出了《古城会》,颇得好评。他教授的学生有舒茂林、李韵章、张元志、义维华、钱振国、刘海生、班增奎等。“文化大革命”前夕,盖玉亭退休。1977年恢复演出传统戏时,被宁夏京剧团聘任为教员。1981年3月,中国戏剧家协会宁夏分会在银川举办中青年演员学习班,盖玉亭受聘向演员们传授演关羽戏的心得体会,受到演员们的热烈欢迎。1981年6月23日,《宁夏日报》在头版登载了长篇通讯《我是共产党员》,报道他的先进事迹。

梁连柱(1901—1980),北京通县人。著名京剧教师。中国戏曲学校、宁夏京剧团教师。幼年入富连成科班连字科学艺,工花脸。1918年出科后,先后搭俞振庭、杨小楼、梅兰芳、高庆奎、李桂春、唐韵笙等班社,演出于京津两地,后又任教于天津稽古社。1938年搭班上海大舞台,次年任教于上海戏校,除主教净行外,还辅导其他各个行当并主持排练工作,培养了顾正秋、张正芳、关正明、张正娟、孙正阳、王正屏、王正堃等大批京剧人才。后在四维戏剧学校、中华戏曲实验学校任教。他是中国戏曲学校创建时期的主要教师,生旦净丑、文武昆乱无不教授,能掌握整本剧目、所有行当,成为学校排戏的主排,排戏能排出流派特色。他对学生一视同仁,倾囊相授,深受学生爱戴。1959年来到宁夏,为宁夏京剧团戏曲训练班执教。在四十年教学生涯中,他为培养京剧艺术人才作出了贡献。学生有杨启顺、袁国林、许德福、柏之毅、侯正仁等。

樊富顺(1906—1966),京剧武生、武净、教师。早年入富连成科班开蒙,师从阎喜林学老生《黄金台》之田单,后师从宋起山、贾顺成练习武功,并师从丁俊学《大神州》之燕青、《摩天岭》之周青,又师从王连平学《界牌关》之罗通、《罗四虎》之天霸,师从刘喜益学《三教寺》《飞波岛》之纪小堂。曾主演《挑华车》《白水滩》等剧目。

李盛荫(1908—1980),北京人。著名京剧演员,教员。曾于荣春社、西北戏校、西南军区政治部京剧团、宁夏京剧团学员班任教,除老生外,亦能教老旦、小生、丑角等行当之戏。生于梨园世家,其父李寿峰为清末昆曲名家、京剧老生名家。幼年即受父、叔辈熏陶,酷爱戏曲艺术。未入科时,曾随叔父李寿山之子李荣升学老生,学成《天水关》等十余出。十二岁入富连成科班习艺,师从蔡荣桂、萧长华、王喜秀、雷喜福等。李盛荫嗓音圆润,做工传神,唱腔老练,武工尤有功底,且能昆曲颇多,尤以《奇双会》之李奇、《闹学》之陈最良最为拿手,每演此等剧目,观众均赞赏不已。十九岁出科后,正值倒嗓不常演出,他善司鼓,精胡琴,常为其弟盛藻吊嗓,助其组班担任管事。

苏盛琴(1914—2005),著名京剧琴师,教师。苏雨卿五子之一,苏富恩、苏富旭、苏盛贵、苏盛轼之弟。十九岁时拜陆宝琳为师学文场,后拜在徐兰沅门下深造,从而有机会得梅兰芳指教。二十岁始便在社内执教,达十年之久。1952年加入总政京剧团,任乐队队长、艺委会委员。1955年转入中国京剧院四团,曾为班世超、王天柱、李鸣盛、李丽芳、王吟秋等主演的《红色卫星闹天宫》设计唱腔。1958年随团来到宁夏,在学员队任教,除教旦、小生等外,亦授琴艺。1976年退休后,仍为京剧行业培养人才,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他的学生有李世芳、毛世来、贾世珍、刘元彤、李元芳、高玉倩、冀韵兰、赵韵秋、赵庆侠、关肃霜、王晓棠、王志怡、王大媛、刘益珍、冯喜彩、孙萍、王燕、李门、李超、李富英、孙国栋等。

谭世英(1918—1987),本名谭豫武,北京人。著名京剧花脸演员,教师。生于梨园世家,九岁入富连成科班学戏,先向孙盛文学习架子花脸,又向刘喜义、王连平学习武花脸,演出中既演大花脸,又演小花脸,文武兼顾。十九岁出科后,又拜师刘砚亭,继续学习深造。二十岁因成绩优异,被留在富连成科班任教,一边从事教学,一边搭入谭富英班社唱戏。1949年,在天津杨柳青参加解放军,随大军南下,在湖南军区政治部京剧团担任导演、教师和演员。1952年入总政京剧团,后转入中国京剧院四团担任演员和教员。1958年随团来宁夏。他弹打吹拉唱、生旦净末丑样样精通。代表作有《醉打山门》《钟馗嫁妹》《芦花荡》《武大郎之死》《秋江》《金沙滩》等。他功架优美,表演真切,善于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深受人们喜爱。后来主要从事教学,在他的学生中,比较著名的有高长清、王长青、义维华、梁嘉禾、叶盛富等。方荣翔也曾经向他学艺。1981年,谭世英先后受山东省艺术学院和兰州艺术学校等艺术院校的聘请,教授京剧。

高韵笙(1929— ),本名晋元,北京人。著名京剧武生,教师,擅演剧目《三岔口》《蜈蚣岭》《夜奔》《闹天宫》等。自幼入富连成科班学艺,工武生,天资聪慧,善于模仿,五岁登台与其父高庆奎演《汾河湾》之薛丁山,观众无不为其独到神韵叹为观止。入科班后师从王连平、茹富兰、钱富川等,以短打武生见长,个人表演风格与其兄高盛麟、高世寿异曲同工,亦被业内所称道。在东北参加解放军,1954年调入总政京剧团,1956年随团出访欧洲多国,与著名武丑郭金光合作《三岔口》,享誉国内外。1958年,随团来到宁夏,在宁夏京剧团担任教师,致力于教学,以自己扎实之功底,传授后辈《探庄》《夜奔》《蜈蚣岭》《八大锤》《英雄义》等戏,多年来培养出不少优秀青年演员,为京剧之发展、传承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马玉山(1909—1961),河北人。著名京剧鼓师。七岁随父马登伦在天桥的小戏班里搭班学习司鼓,同时拜昆曲名家汪子良为师学习昆曲,十几岁时便开始到河北梆子戏班伴奏。之后,在北京吉祥、丹桂等戏园为李万春、李少春、李洪春、宋德珠、梁慧超、班世超等诸多名家司鼓,在京剧界享有很高声誉。马玉山艺宗侯(长山)派,侯派以擅打武戏著称。马玉山司鼓具有火爆、劲头冲、力度强、节奏鲜明、声音脆亮、鼓点清晰等特点,与演员配合默契,以饱满的激情结合娴熟的技巧,为武戏的演出起到强烈的烘托作用。他为著名武旦演员班世超伴奏《泗州城》中的“旱水”功,击奏时间长达十多分钟,鼓点越打越快,越击越响,每演到此,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1952年,马玉山和弟弟马玉芳、马玉河加入总政京剧团。20世纪40年代末,三兄弟在梨园界有“马氏三雄”之美称。50年代,马玉山曾随团出访过苏联、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缅甸、朝鲜、越南等国,为祖国赢得荣誉。1958年,随中国京剧院四团调至宁夏,在宁夏京剧院任司鼓。1961年2月,不幸因病在银川逝世。(www.xing528.com)

马玉芳(1926—1996),七岁随父、兄学习武乐伴奏,先后为河北梆子演员李桂云、金刚钻,京剧演员叶盛章、叶盛兰等人伴奏。他的伴奏特点是节奏感强,能根据人物情绪的变化而渲染气氛。1945年以后向韩恩华学京胡,并为李丽芳等人伴奏,曾多次随团出国演出。

马玉河(1930—1998),九岁随长兄学习武乐伴奏,十一岁登台。十四岁专工铙钹,在名鼓师白登云、杭子和、乔玉泉及其兄马玉山的熏陶下颇受教益。十七岁给著名河北梆子演员二宝红伴奏,从此正式开始了司鼓生涯。他司鼓功底深厚且博采众长。曾先后为河北梆子演员李桂云,京剧演员李万春、张云溪、叶盛章、裘盛戎等人司鼓。参加总政京剧团后,又相继为李鸣盛、谭元寿、童葆苓、班世超、郭金光等人伴奏。多次随团出国演出。20世纪80年代,一度被中国戏曲学院聘为教授,传艺授业。

罗万金(1919—1990),北京人。著名京剧月琴琴师。系晚清著名京剧老旦演员罗福山之孙,大锣名手罗文田之子。七岁拜陆宝林为师学习月琴。由于聪慧、刻苦,少年时即开始为诸多名家伴奏,如言菊朋、马连良等。不到二十岁便以出类拔萃的技艺而获得“月琴大王”的美称。曾为马连良伴奏灌制唱片,录音《胭脂宝褶》《南天门》《十老安刘》《苏武牧羊》《失空斩》等戏。1948年冬,随马连良赴香港演出。次年,在香港参加由马连良主演的《借东风》《打渔杀家》《游龙戏凤》等京剧影片的拍摄工作。1952年,加入总政京剧团,先后为李鸣盛、李丽芳、童葆苓、谭元寿、郭元汾等人伴奏。1958年9月随中国京剧院四团来到宁夏,为宁夏京剧团主要月琴琴师。他演奏月琴指法稳准、灵活,弹拨有力,迅疾多变,刚柔相济,琴音清脆、响亮,节奏疾徐有致,并富有创造性。如在《空城计》一剧中,为主人公诸葛亮伴奏“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唱段里的“琴歌”,突破了传统“琴歌”弹法,在乐句收尾时,创造性地以三连音的快速弹奏产生和弦效果,以此表现出古琴特色。20世纪80年代初,一度应北京京剧院、北京戏曲学校邀请,在京课徒传艺。

钟世章(1916—1992),北京人。著名京胡琴师。自幼热爱京胡艺术,早年拜金子年为师,先后为马最良、谭富英、王玉蓉、白玉薇、童芷苓、言慧珠、李盛藻、李少春、李慧芳等操琴伴奏。1945年至1958年为程砚秋专职琴师。为电影《荒山泪》创编序曲并操琴伴奏全部唱腔,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1958年程砚秋逝世,他随中国京剧院四团来到宁夏。1960年,文化部批准成立北京市青年京剧团,将其调回北京。

高月波(1920—2000),山东蓬莱人。著名京胡琴师,曾为宁夏京剧团乐队队长。自幼随父高沛霖听戏,爱上了京剧音乐。父亲上台演出时,他常常站在乐队旁边的角落里看场面上的演奏,并记下一招一式,私下里勤问勤练,掌握了京胡的演奏方法。有一次,因拉开场胡琴的老琴师醉酒不能登场,时年十三岁的高月波操琴“救场”,从此步入菊坛。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解放战争时期随军参加渡江战役,后在浙江军区政治部京剧团工作。1952年在总政京剧团任琴师,曾向著名琴师杨宝忠学艺,深得观众赞赏,故有“小杨宝忠”之美誉。1958年随中国京剧院四团来到宁夏。1986年,宁夏电视台录制了由高月波京胡伴奏、李鸣盛演唱的《斩马谡》《战太平》《碰碑》《除三害》《鱼肠剑》《打登州》《定军山》《文昭关》《捉放曹》《宋江题诗》等剧目的部分选场。他还曾为谭元寿、郭元汾、王和霖、李蓉芳等人操琴伴奏,以妙技入神的弦音将京剧唱腔推向一定的审美高度,受到同行赞赏。

李奘图(1910—1971),山东蓬莱人。京剧琴师。自幼在家读私塾,在津门求学时爱上了京胡与京二胡。20世纪30年代,他来到青岛,先后参加物产社、和声社等的京剧活动。对雍容华贵的梅派旦角唱腔艺术特别感兴趣,同时也钻研马连良的马派与杨宝森的杨派老生唱腔艺术。20世纪40年代中期,他向京津沪等地的优秀专业琴师求教,刻苦练习,琴艺突飞猛进。李奘图常为马派老生曲学海,梅派旦角季砚农、秦士元、李少卿,武生王振金,花脸于振之等许多青岛名票操琴伴奏,并且经常组织他们演出。他与著名琴师王少卿、倪秋平、沈雁西、张似云、孟广亨、费文治、沈玉才、杜奎三、赵都生、韩恩华等人交往频繁。在这种环境中,其子李门、李超都是在京剧,尤其是梅派的熏陶中成长,他们父子三人形成梅派琴师的“黄金搭档”,还教出了不少学生。1959年加入宁夏京剧团,先后任琴师和教员。

王鹤文(1942— ),天津人。著名琴师。早年拜尚小云的笛师、弦师白宗浩为师,天津刚解放便在新华剧院拉开场戏。1950年到北京在朝阳门外剧院操琴。1953年在杨宝森剧团操琴。1956年在尚小云剧团为方英培、尚长荣、田荣芬操琴。1957年正式调入中国戏校任老师,教京胡、京二胡。1964年调至宁夏专为李鸣盛操琴。1965年在宁夏为《杜鹃山》乌豆设计唱腔,并任样板戏管弦乐队指挥。1979年调入北京京剧院,曾先后为李鸣盛、李鸣燕、谭元寿等人伴奏。

李门(1941— ),山东青岛人。琴师。唱腔设计、音乐设计的京剧作品有《百花公主》《马嵬香销》《李慧娘》《铁扇公主》《铁流战士》《风雪云山路》等。京剧《铁流战士》获宁夏第一届文艺评奖戏曲音乐设计奖。幼年学唱老生。1948年初次粉墨登场,在青岛登台唱娃娃生。1952年起,在其父梅派名琴师李奘图身边做京剧二胡琴师。1958年考进中国京剧院四团,专任琴师,并师从团内资深琴师苏盛琴学习京剧胡琴艺术。1958年随团来宁,在宁夏京剧团任琴师。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会演,李门和其弟李超担任京剧《杜鹃山》的唱腔设计和伴奏琴师。1965年,李门随李丽芳到上海,参加新编现代京剧《海港》的排演。1979年10月1日,与其弟李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杜近芳和叶少兰的《白蛇传·断桥》伴奏。此后,调入中国京剧院一团。1993年与其弟李超随中国京剧院演出队伍赴台湾演出《杨门女将》《春草闯堂》《白蛇传》《龙凤呈祥》等。

李超(1944— ),山东青岛人。琴师。1959年,随父李奘图来宁夏,在宁夏京剧团担任琴师。与其兄李门合作唱腔设计、音乐设计的京剧作品有《百花公主》《马嵬香销》《李慧娘》《三盗芭蕉扇》和现代京剧《风雪云山路》等。与李门为李鸣盛伴奏《宋江题诗》《失·空·斩》《陆文龙》《除三害》等戏,为田文玉伴奏《罢宴》《洪母骂畴》等戏,还为宁夏京剧团著名旦角李丽芳等伴奏了许多新编或改编的传统戏、现代戏。1964年,与其兄李门为新编现代京剧《杜鹃山》设计唱腔和伴奏,参加全国京剧现代戏会演。20世纪80年代起,为天津青年京剧团张晶设计折子戏《马嵬香销》唱腔音乐,给王艳、杜喆设计《三盗芭蕉扇》唱腔音乐。1979年调入中国京剧院一团。李门、李超是在宁夏成长起来的京胡第三代最佳搭档。后定居台湾,任国光剧团首席琴师及作曲。

刘连伦(1943— ),曾用名刘连仑,北京人。京剧丑角、编剧、史论研究者。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曾任宁夏京剧团编导室副主任、宁夏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等。1958年考入中国京剧院四团,不久随团来宁夏,在宁夏京剧团学员队学习,师从李盛荫、樊富顺、梁连柱、苏盛琴、王和霖等,后定行为丑角,曾在现代戏《箭杆河边》《边塞晨曦》《南海长城》《智取威虎山》等剧中担任主要角色。同时学习编导,创作、改编、移植了《春满山村》《孙悟空重返花果山》《海瑞“驯”虎》《海舟过关》《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剧目。1983年梳理宁夏戏曲发展史,1984年参加《中国戏曲志·宁夏卷》编纂。1987年在宁夏京剧团率队探索微型京剧演出,演出剧目《张飞坐衙》《秤杆上的爹》《路劫》等。1988年探索戏曲化小品的创作、演出,编导及主演的戏曲化小品《狗蛋烧香》《车站》《醉鬼鸳鸯》《济公找对象》等多次获奖。1993年回京后,在中央电视台任策划、编导等工作,开创了《戏曲采风》《跟我学》《教京胡》《知识库》等栏目,并编导制作了上百部戏曲专题片。其中《戏班》获得中央电视台优秀短片一等奖。出版《玉音响四方——李鸣盛》《菊苑双葩 慧丽同芳——李慧芳》《菊苑双葩 慧丽同芳——李丽芳》《粉墨丹青——宋宝罗》《菊圃钩沉——北平中华戏校谈往录》等图书。2012年获中国表演学会颁发的弘扬京昆艺术特殊贡献奖。

这一时期,从上述京剧艺术团体、演员、导演、教师和编剧等简述中可以看出,宁夏京剧团队伍的主要力量是从北京前来支援宁夏文化建设的京剧艺术工作者,他们为了京剧事业无私奉献,成为宁夏京剧舞台的主力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宁夏京剧团排练演出了一百三十余出优秀剧目,其中《孔繁森》《银龙破雾》《山中那十九座坟茔》《三伏马天武》《大夏春秋》《海瑞“驯”虎》等剧目的演出,受到了区内外观众的热烈欢迎,并多次组成演出分队赴浙江温州、海南海口、广东珠海等地演出,仅1997年就连续演出了近千场。这些京剧演出不仅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而且扩大了宁夏京剧的影响力,提高了知名度,为宣传宁夏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宁夏京剧团历史悠久,汇集众多优秀京剧艺术家。剧团以剧目丰富、技艺精湛、作风严谨、勇于创新而享有盛誉。几十年来,排演优秀传统剧目三百一十余部,上演保留剧目一百四十余部。

进入21世纪,宁夏京剧在经济市场中,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这就是一直跟随时代的潮流而继承传统、大胆创新、阔步向前。2004年,宁夏京剧团打破传统观念,在新排传统神话剧《闹龙宫》中,将杂技与京剧结合,在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受到好评。2005年,宁夏京剧团以公安交警为题材创作的大型现代音乐情景京剧《红绿灯·斑马线》,首次让公安交警成为戏剧的主角,尝试了京剧舞台角色的更新。2007年,反映海峡两岸一家人主题的戏剧《海上生明月》搬上舞台。该剧主题鲜明、艺术精湛、情节感人,舞台表演、场景调度、唱腔设计、音乐制作等方面新颖别致、明快多样,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获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现代戏二等奖。2008年这部戏应邀进京为全国两会演出,反响热烈,同年参加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获银奖。之后在宁夏、北京、山东、福建、台湾等地又演出近百场,让全国观众看到宁夏京剧的实力。2009年,宁夏京剧团承办了“激情六月——新创剧目展演营销周”活动,上演剧目六台,演出京剧有《海上生明月》《扈家庄》《铡美案》《望江亭》《将相和》《痴梦》《闹龙宫》《马家堡的故事》《过草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以及《杜鹃山》《白虎团》《红灯记》等戏的选场。2010年1月和12月,宁夏京剧团受邀先后携大型现代京剧《海上生明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两次赴台北、台中、高雄演出十二场,与台湾同行进行交流切磋。2011年,宁夏京剧团转企改制为宁夏演艺集团京剧院有限公司。经过一番重建,便投入到紧张的排演之中。2012年,古代传奇京剧《萧关道》在银川首演,这是转企改制后新创排的第一出大戏。特邀具有“戏曲界三驾马车”之一之称的一级编剧郑怀兴任编剧,一级导演欧阳明执导,刘京等领衔主演。2014年,新编历史京剧《杨门女将》在银川连演五场圆满落幕,同年参演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在中国大剧院上演。宁夏本土新编京剧《庄妃》,根据秦腔《庄妃与多尔衮》改编而成,于2015年正式首演,一直好评不断,相继在第二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典礼、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上亮相。刘京凭借该剧获第二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宁夏京剧界的第一朵“梅花”。同时,《庄妃》被列入2017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2017年,宁夏京剧院与青铜峡市合作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全年完成150场演出。其中,在宁夏大学,由刘京、郝仕鹏、袁红玉等名家联袂为现场观众演出了传统剧目《白蛇传》中的精彩选场,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201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刘京与李胜素等联袂上演戏曲联唱《盛世梨园美》,为全国观众精彩演绎京剧名篇《天女散花》选段,这是宁夏戏曲人首次亮相春晚舞台。

如果说《萧关道》《杨门女将》是向经典传统致敬的佳作,那《庄妃》《花漫一碗泉》则是集各方之力,继承与探索西部京剧的又一成果。京剧院致力于继承老一代艺术家的光荣传统和精湛技艺,扎根塞上,开拓进取,为弘扬民族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培养了大批京剧艺术人才。他们承前启后,薪火相传,深入各地巡演,在继承与创新中求生存、谋发展。21世纪以来,宁夏京剧界活跃的人物有孙四敏、石小元、谭少英、苏京平、张旭、马淑娴、刘晓鹏、李彭珍、王燕、刘京等。

孙四敏(1951— ),女,北京人,祖籍河北大城。曾任宁夏京剧团演员队队长、自治区政协委员、宁夏文史馆馆员等。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理事。擅演剧目《钓金龟》《罢宴》《赤桑镇》《遇后·龙袍》《李逵探母》《岳母刺字》《红灯记》《沙家浜》《龙江颂》《蝶恋花》《杜鹃山》《康熙访宁夏》等。获宁夏中青年演员大奖赛表演一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61年在北京戏曲学校学习京剧表演,1970年被分配到宁夏京剧团,担任老旦演员,塑造了许多不同的老年妇女艺术形象。2003年代表宁夏文艺界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演出。多年来,随团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两次出访日本。工作之余从事戏剧研究,撰写了《漫谈京剧老旦》《实践与体验——我演京剧老旦》等论文。

石小元(1953— ),北京人。一级演员。曾任宁夏京剧团副团长、宁夏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常演剧目有《奇袭白虎团》《沙家浜》《平原作战》《杜鹃山》等,创编作品《过草地》《新闹龙宫》《红绿灯·斑马线》《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论文《京风京韵塞上飘香》、京剧课本剧《过草地》分别获宁夏第五届、第七届文艺评奖二等奖。石小元生于梨园世家,1958年随父亲中国京剧院四团团长石天来到宁夏,1960年考入宁夏京剧团,1968年到宁夏京剧团工作,演出京剧《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沙家浜》《平原作战》《杜鹃山》《蝶恋花》《八一风暴》《赛驼以后》及传统戏《闹龙宫》《盗库银》《三岔口》《小上坟》《四杰村》《海舟过关》等剧。1990年参加全国中青年大赛,在《海舟过关》中饰演海舟获荧屏奖。2000年参加儿童优秀剧目展演,在《金色的鱼钩》中饰演老班长,获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颁发的表演奖。

谭少英(1956— ),北京人。一级演员。名家谭世英之子,两岁时随父母从北京来到银川,十五岁进入宁夏京剧团学员队,开蒙之时学习样板戏。1976年传统戏恢复,他学习传统京剧,工架子花脸,兼演文武行角色。1986年在《人鬼鉴》中饰演陆判,高难度的倒扎虎下桌、摔叉和蹉步,动作准确、漂亮,展示出陆判的天真、善良、正义和豪爽,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选赛,获架子花脸组第一名,一举摘取了全国最佳青年京剧演员的桂冠。他常演《十八罗汉斗悟空》《李逵探母》《扈家庄》《四杰村》《李慧娘》《白水滩》《蜈蚣岭》《卧虎沟》《无底洞》《闹龙宫》《盗库银》《芦花荡》《红绿灯·斑马线》等戏,其中既有传统戏,也有现代戏。

苏京平(1956— ),祖籍浙江。一级演员。其母是被观众誉为“女猴王”的著名京剧女武生俞鉴。他擅演“猴戏”,使其母高难度的绝活儿得以继承发扬。在《新闹龙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饰演孙悟空,将现代艺术手法融入其中,吸收了舞蹈、杂技等艺术技巧,把圈、锤、枪舞得流星飞转,成功塑造孙悟空这一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新闹龙宫》于2004年12月获全国第四届京剧艺术节特别大奖。《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于2010年1月在台北、高雄等地演出八场,受到台湾文化界同行的好评。

马淑娴(1946— ),女,北京人。一级演员。曾就职于宁夏京剧团,工梅派青衣。擅演剧目《断桥》《霸王别姬》等。获宁夏京剧中青年大奖赛二等奖。自幼入行,六岁随父亲练功,十二岁随中国京剧院四团学员班来到宁夏。她嗓音清亮,行腔婉转,吐字清晰。主演过《龙江颂》《杜鹃山》《红灯记》《盘石湾》《沙家浜》等样板戏。传统戏恢复后,在《四郎探母》《红鬃烈马》《霸王别姬》等戏中担任主要角色,并到武汉、山东等地巡回演出。1985年主演的《断桥》(饰演白素贞)获宁夏中青年大奖赛二等奖,被观众誉为“塞上名旦”。1992年到北京参加了徽班进京二百周年演出。2002年参加宁夏京剧展演。退休后,仍从事京剧教学,为宁夏培养戏剧人才。

张旭(1957— ),女,宁夏京剧团演员。1958年随父张正武来到宁夏,考入宁夏京剧团,工花旦、青衣。后在宁夏艺校戏曲班承担教学工作。2018年,承担宁夏大学京剧社团艺术指导。其学生赵娟娟演唱的《卖水》、谢祥康演唱的《贵妃醉酒》分别在第十三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上获二等奖、三等奖。

刘晓鹏(1959— ),北京人。曾为宁夏京剧团演员、业务科科长。他出生于京剧院的家属院,梨园世家的身世和浓厚的戏剧氛围,使他对京剧有了独到的理解。父亲对他要求严格,除了教授老生唱段,打好吐字、发声、运气的基础外,还给他讲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和老生各流派的特长。后来,父亲发现他更适合演小生,便让他拜李荣安为师,学习小生戏。1986年,他饰演《四郎探母》中的杨宗保,一炮打响。2010年,义务担任银川市兴庆区五小的京剧指导老师,通过不懈的努力,银川市兴庆区五小、西幼小学、金凤区六小相继成为京剧培训基地。2013年退休后,积极推广“戏曲进校园”活动,每年开展京剧知识讲座一百多场。

王燕,曾任宁夏京剧团演员、宁夏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一级演员。1976年毕业于宁夏艺术学校后师承苏盛琴、王志怡、高韵笙、李蓉芳、郭金光等学习京剧。1981年获宁夏青年京剧会演一等奖,同年拜关肃霜为师。1991年被评为宁夏十名尖子演员之一。在宁夏京剧团工作期间,曾随团出访非洲、日本,获联合国第十三届迦太基国际民间艺术节最佳团体奖、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优秀表演奖、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三等奖。2007年调入宁夏戏剧家协会工作。

刘京(1975— ),女,北京人。宁夏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宁夏京剧院有限公司经理。常演《贵妃醉酒》《金玉奴》《天女散花》《霸王别姬》《庄妃》等剧目。获首届宁夏艺术节个人新秀奖、宁夏第八届文艺评奖表演一等奖、全国小戏曲大赛最佳表演奖、首届中国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奖大赛金奖、第二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等。自小随父来到宁夏。1987年考入宁夏艺术职业学院,毕业后进入宁夏京剧团,专工花旦、刀马旦。在京剧名家王志怡、黄孝慈、孙毓敏、萧玉华、李彭珍、王燕、张旭等的教导下,很快以秀丽的扮相、甜美的嗓音、扎实的武功和利落的身段受到关注,在京剧舞台上塑造了《痴梦》中的崔氏、《天女散花》中的天女、《樊江关》中的樊梨花、《秋江》中的陈妙常、《卖水》中的梅英、《金玉奴》中的金玉奴、《海上生明月》中的玉华、《庄妃》中的庄妃等身份迥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面对演出市场低迷、年轻演员缺乏锻炼机会的局面,她身为院长,聘请一些退休艺术家重新上岗,鼓励青年演员积极参加各类赛事;创排适合百姓口味的新剧目,如大型古代传奇京剧《萧关道》、新编历史京剧《杨门女将》等。2015年,她成功塑造《庄妃》中庄妃的形象,摘得第二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是宁夏京剧界第一朵“梅花”。2018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绎京剧名篇《天女散花》选段,是宁夏戏曲人首次亮相央视春晚舞台。在刘京的带领下,京剧院克服重重困难,组织实施“百乡千场”送戏下乡、“京剧进校园”等活动,每年演出近二百场。

除上述人员外,张晓琪、萧维章、李新云、赵孟祥、刘海英、杨兵兵、高恩福、谭健等人,在宁夏京剧的传承和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张晓琪,曾任宁夏京剧团乐队队长。琴师,一级演奏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其父是京剧花脸演员张元奎,从小受京剧艺术熏陶,八岁进入宁夏京剧团学员班学习京剧,并拜苏盛琴为师苦练京胡技艺。1982年,进入中国戏曲学院进修作曲,进修结束后回工作单位担任琴师和作曲工作。

萧维章,宁夏京剧团编剧。他以红军长征路过六盘山为背景创作的京剧剧本《六盘山》,刻画了猎户云老宁的形象,受到文化和旅游部观摩组的好评。他根据评剧演出剧本和王树元话剧剧本《杜鹃山》改编的京剧《杜鹃山》于1964年参加全国京剧会演。他还创作了《追风觅宝》(与英郁、龚义江、周良材合作)、《红旗谱》(与蔡宝华合作)等剧本,促进了宁夏京剧剧目的推陈出新。

李新云,二级演员,工武旦。功底扎实,动作干净,以出手技巧见长。在宁夏中青年大奖赛中两次获一等奖。

赵孟祥,二级编剧。曾任宁夏民族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民族艺林》副主编、宁夏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等。创作的京剧剧本《人鬼鉴》获1985年全国戏曲调演鼓励奖。1998年出版个人专著《赵孟祥剧作选》。

刘海英,一级演员。1976年毕业于宁夏艺术学校。因演出《佘赛花》《海上生明月》等剧目受到戏剧界关注和好评。

杨兵兵,一级演员,工花脸。嗓音浑厚,韵味颇佳,表演粗犷,功架大方。常演剧目《新闹龙宫》《海上生明月》等。

高恩福,一级演员,工文武老生。嗓音高亢,行腔高低自如。常演剧目《海上生明月》《过草地》《红绿灯·斑马线》等。1991年获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荧屏奖、宁夏中青年大奖赛优秀表演奖。

谭健,武生演员,著名谭派老生表演艺术家谭富英之孙。2017年在宁夏引黄古灌区成功申遗大型公益晚会上,其编导的京剧《黄河之水天上来》受到观众欢迎。

此外,宁夏京剧团主工文武丑的马智、武生的赵明洋、刀马旦的王赛赛、老生的张文彬、架子花脸的苏建成等优秀青年演员,在云集艺馨京剧培训班担任京剧辅导老师,常演《三岔口》《打瓜园》《骆马湖》《挡马》《双下山》《海舟过关》《柜中缘》《夜奔》《杀四门》《十八罗汉》《小商河》《卖水》《红线盗盒》《天女散花》《文昭关》《三家店》《定军山》《坐宫》《战太平》《失街亭》《李逵探母》《打焦赞》《芦花荡》《火判》《坐寨盗马》等剧目,在宁夏京剧的推广、继承和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多年来,京剧团克服重重困难,大力开展送戏下乡、到企业、进校园等活动。一批又一批京剧演员继承了“老四团”的光荣传统和精湛技艺,常年活跃于基层戏剧舞台,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戏剧人物形象,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逐步改善了京剧在宁夏的生存环境,使越来越多的观众迷上了京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