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凉州羌人叛乱,董卓被任命为师长

凉州羌人叛乱,董卓被任命为师长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曹操、刘备“转业”到地方不同,孙坚、陶谦、董卓等参加完讨伐黄巾军的战斗,又马不停蹄地转战到了西北地区的凉州。中平二年春,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凉州羌人突然发起了大规模叛乱,他们共推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了朝廷设置的护羌校尉冷征和金城郡太守陈懿,攻烧州郡。董卓已经被免职,西北战事一起,董卓又有了用武之地,被朝廷任命为师长(中郎将),听从皇甫嵩的指挥。

凉州羌人叛乱,董卓被任命为师长

曹操刘备“转业”到地方不同,孙坚陶谦董卓等参加完讨伐黄巾军的战斗,又马不停蹄地转战到了西北地区的凉州。

中平二年(185年)春,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凉州羌人突然发起了大规模叛乱,他们共推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了朝廷设置的护羌校尉冷征和金城郡太守陈懿,攻烧州郡。

北宫伯玉、李文侯没能成事,叛乱武装后来逐渐落到金城郡人边章、韩遂手中,他们聚集了数万骑兵向东发起攻击,打到了关中一带。他们学习黄巾军,以诛杀宦官为号召鼓动大家造反。

现在,只要说杀宦官,准能一呼百应,宦官成为朝廷最大的负资产。

韩遂原名韩约,当过凉州从事;边章原名边允,当过新安县令。叛军开始通过使诈攻占金城郡,太守陈懿以及韩约、边允等人被劫持,后陈懿被杀,宋建、王国等把韩约、边允释放,因为他们在陇西一带名气比较大,叛军发布文告,下面就署韩约、边允的名字。

朝廷通缉韩约、边允,悬赏千户侯(购约、允各千户侯)。韩约、边允便改了名字,干脆下水,参加并逐渐掌握了叛军,成为实际上的首领。

关中是西汉各位皇帝陵寝所在地,朝廷一下子紧张了起来。汉灵帝下诏,调皇甫嵩长安,让他坐镇指挥,对付边章、韩遂。

董卓已经被免职,西北战事一起,董卓又有了用武之地,被朝廷任命为师长(中郎将),听从皇甫嵩的指挥。

面对与黄巾军打法完全不同的凉州叛军,轮到皇甫嵩找不着北了,接连吃了败仗。

面对严峻的形势,汉灵帝召集公卿百官开会讨论,研究破敌之策。

会前,司徒崔烈向汉灵帝建议,既然皇甫嵩都拿凉州叛军没办法,不如把凉州放弃算了(宜弃凉州)。

会上,崔烈首先发言,坚决主张放弃凉州(烈坚执先议),大家还没说话,刚当上参事室参事(议郎)的傅燮恼了。

傅燮厉声说道:“请陛下把司徒斩了,天下自会安定(斩司徒,天下乃安)!”

负责会议纪律尚书秘书(尚书郎)杨赞马上启奏,认为傅燮当廷污辱大臣,汉灵帝却没有接杨赞的话。

汉灵帝问傅燮刚才的话是何意,傅燮回答:

“当年匈奴单于冒顿忤逆吕太后,上将军樊哙夸口说‘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如此忠君爱国,季布仍然说樊哙可斩。凉州为天下要冲,国家的藩卫,高祖与郦商平定陇右地区,世宗汉武帝开拓凉州,设立四个郡,当时的人都认为这样好比斩断了匈奴人的右臂。

“如今,凉州治理混乱,出现了叛逆,天下骚动,陛下为此寝食难安。崔烈以司徒之位,不能为国分忧,却要割弃万里疆土,我对此感到不解。若让异族得到凉州,则会发动更强大的攻势,这是最严重的后果。如果崔烈不知道这个道理,那就是愚昧;如果他明知而为,那么他就是对陛下不忠(若烈不知之,是极蔽也;知而故言,是不忠也)!”

傅燮的品秩是600石,只相当于县令,在公卿百官参加的国事会议上,一个“县处级”干部直接批评国务院总理,言辞如此犀利,让与会者震惊。

不过,傅燮说得却很有道理。

崔烈主张弃凉州,是因为凉州一直以来都是个无底洞,耗费了朝廷大量的赋税,司徒在三公里分管财政税收,打仗花钱都要找他,他深知其难。

但是,凉州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财务问题,它是东汉帝国西部的屏障,凉州在,哪怕战事不断,那也是护卫朝廷的一个缓冲带;凉州不在,朝廷将时刻面临来自西北方向的直接威胁。

大家就弃与不弃两种观点进行了讨论,最后汉灵帝采纳了傅燮等多数人的意见,认为凉州不能放弃。

汉灵帝决定调整对羌作战的指挥机构,任命张温为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车骑将军),接替皇甫嵩到关中指挥朝廷军队,任命京师警备司令(执金吾)袁滂作为张温的副手。

同时,提拔董卓为军长(破虏将军),与另一位军长(荡寇将军)周慎等归张温指挥,加上附近州郡的地方部队,共集结起10多万人,对付边章、韩遂。

皇甫嵩在冀州时得罪过宦官,他这次去西北,路过邺县时看到“十常侍”之一的赵忠住宅逾制,立即向朝廷提出弹劾,赵忠的这处房产被汉灵帝没收。另一位“十常侍”张让曾暗地里向皇甫嵩索贿5000万钱,被皇甫嵩拒绝。

赵忠、张让都恨皇甫嵩,现在找到了机会,不断在汉灵帝面前说坏话,结果皇甫嵩被免去了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左车骑将军)的职务,先前8000户的食邑被减去了6000户,由槐里侯改封为都乡侯,县侯降格为乡侯。

皇甫嵩从此赋闲在家,不过3年后他还将出山。

张温来到关中,把指挥部设在美阳,即今陕西省武功县。

叛军势头很猛,战斗力强于朝廷的军队,张温面临作战不利的局面(温与战,辄不利)。

转机出现在这一年十一月。(www.xing528.com)

一天,前线突然发生了奇异的自然现象,在美阳一带的夜空里突然出现了流星雨,拖着如火一样的尾巴,达十多丈长(有流星如火,光长十余丈)。

流星雨是由降落的陨石形成的,有颗巨大的陨石正好落在叛军的营区里,把营寨都照亮了,营中的驴马等动物受到惊吓都鸣叫起来。

古人不了解地震日食、流星等自然现象的原理,认为这些都是大凶之兆,是上天的某种警示,很不吉利,边章、韩遂决定撤军。

在前线指挥的董卓看到处于优势的一方竟然自动撤退,大喜过望,联合右扶风郡太守鲍鸿共同出击,斩杀敌兵数千人,边章、韩遂退到榆中,也就是董卓的老家陇西郡一带。

张温指挥大队人马立即乘胜追击,命周慎率三万人担任对榆中的主攻,命董卓也率三万人进讨先零部落的羌人。

朱儁手下的独立团团长(别部司马)孙坚此时在张温手下当参谋(参军事),张温命孙坚协助周慎。

在讨伐黄巾军的作战中孙坚快速成长,战场经验十分丰富,他建议周军长:“敌人困在城里没有粮食,肯定会到外面运粮。我请求率一万人马断其粮道,将军率大军随后跟进,敌人缺少粮食必然不敢出战,最后只能撤入羌中,到那时我们并力讨伐,则凉州可定。”

可是,周慎错误判断了战场形势,内心里又不愿意分功给孙坚,执意从榆中城正面发起强攻,结果反被边章、韩遂派兵截断了葵园峡谷,把周慎的粮道给断了。周慎慌了,下令放弃辎重突围。

周慎突然撤军,让担任辅攻的董卓措手不及,被边章、韩遂所部羌胡兵围困在望垣以北。董卓所部的粮食很快吃完了,敌人围攻又急,情况十分危急。

不过,董卓从小在这一带长大,对周围环境特别熟悉,附近有一条大河,也就是洮水,董卓站在河边突然来了主意,他命人在河上筑坝把水截住,形成了长达数十里的堰塞湖(使水渟满数十里)。

董卓命令对外说是要捕鱼充饥,实际上把水断流后人马从坝下过河,之后突然放水,形成溃坝,冲淹下游的敌人,董卓因而解围。

此战,朝廷共有六支军队参战,其他五支都溃不成军,损失惨重,只有董卓率领的这一支全师而还(时六军上陇西,五军败绩,卓独全众而还)。从这一仗中可以看出,董卓不光有勇,还十分有谋,为朝廷又立下一功。

董卓因此被封为邰乡侯,食邑1000户。

但是,董卓有骄傲自大的毛病,不太听张温的指挥。

一次,张温拿着天子的诏书召唤董卓,董卓过了很久才慢悠悠来了。张温批评了董卓几句,董卓压根就不服气,二人闹得很不愉快。

孙坚实在看不下去了,走到张温面前对他耳语道:“董卓不知错反而态度不恭,应该治他奉诏不到的罪,按军法把他斩了。”

张温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对陶谦那样的下属尚且网开一面,要杀董卓,他还真下不了决心。

张温小声对孙坚说:“董卓向来在凉州一带有威名,现在杀了他,再在西边用兵就少了依托。”

孙坚仍不放弃,历数了董卓的三条罪状:

“明公您率王兵,威震天下,董卓算什么?听董卓所说,不尊重明公,轻上无礼,这是第一罪;边章、韩遂作乱近一年,应当尽快进兵剿灭,但董卓认为不可,扰乱军心,这是第二罪;董卓受到朝廷重用,但没有建立相应功勋,应当谦虚谨慎,但此人轩昂自高,这是第三罪。

“凡古代名将,仗钺临众,都会果断处置斩杀不服者以示威,比如司马穰苴斩庄贾,魏绛杀杨干,现在明公向董卓低头,不立即诛杀,恐怕会有损您的威名啊!”

张温听完还是不敢,对孙坚说:“你赶快下去吧,时间长了董卓会起疑心(君且还,卓将疑人)。”

这时,叛军发生了内讧,韩遂杀了边章和北宫伯玉、李文侯,吞并了他们的人马,朝廷在西北方向的威胁总算暂时解除了。

孙坚从前线回来,被任命为朝廷参事室参事(议郎),这也是朝里没人的结果。

不过,孙坚的仕途很快出现了转机,荆州刺史部长沙郡发生了民变,变民首领区星自称将军,手下有一万多人,攻围城邑。

朝廷需要有人去救火,于是起用孙坚为长沙郡太守,前去平乱。

孙坚天生是打仗的好手,只用半个月时间就平定了叛乱(旬月之间,克破星等)。

附近的零陵郡、桂阳郡又起民变,孙坚越境讨伐,使长沙、零陵、桂阳三个郡都安定下来。孙坚索性就留下来当长沙郡太守,朝廷根据他平乱的功劳,封他为乌程侯。

这是一个县侯,乌程县在孙坚的老家吴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