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壶雕刻艺术:当代手工艺的神奇启示

石壶雕刻艺术:当代手工艺的神奇启示

时间:2023-08-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手工艺工作者中的一员,陈明志的创作从传统工艺美术中来,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此同时,陈明志也清晰感知到现在是一个融汇传统与现代、艺术与技术转换中的时代,传统手工艺也在悄悄发生改变。由此可见,将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精神承载于物质,是当代手工艺创作的价值体现。中国手工艺发展至今天,创作者的本体语言和作品的原创性、作品展现的思考和价值取向显得尤为重要。

石壶雕刻艺术:当代手工艺的神奇启示

在中国艺术史中,雕刻一向被归入传统工艺美术范畴,而不被看作一种纯艺术,石雕行业也一样。尽管石雕的艺术水平在改革开放后发生了明显的提升,但从整体上看,传统工艺美术理念仍然是石雕艺术的主流。有些人会从完全传统的角度创作作品,所体现的石雕的美学表现、石雕的构思设计方法、石雕的雕刻技艺、石雕的审美标准也局限于工艺品的技艺精湛和吉祥寓意一类的传统趣味,缺乏自主意识和创新。

长久以来传统手工艺讲究形神兼备,追求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通过设计给人无限遐想,赋予装饰以象征意义,传达出独具匠心的意象之美。然而,随着手工艺发展,传统手工艺中物质价值功能被逐渐剥离,手工艺所蕴含的文化人文价值得到逐步彰显,成为一种新的追求。正像约翰·奈斯比特在成名作《大趋势》中写的那样:“陈明志们正走向高科技、高情感的两个方向,人类会给每一种技术都配上起补偿作用的反应。”当今社会进入所谓的“后工业时代”,人性化美学复兴,当代手工艺作品在此基础上更能够激发人们的某种情感,通过指尖传递出了创作者的温暖和情怀,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寄托。至此,手工艺不仅是作为“器”或“物”的物化存在,背后隐含的创作细节和创作者的精神力量被重视、被放大,逐步形成当代手工艺的特质。

作为手工艺工作者中的一员,陈明志的创作从传统工艺美术中来,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此同时,陈明志也清晰感知到现在是一个融汇传统与现代、艺术与技术转换中的时代,传统手工艺也在悄悄发生改变。

首先是创作者的意识和作品的原创性被重视。1993年,吕品田教授在《新手工艺论-兼评当代新手工艺创作》中提出,发生在当代背景下手工艺艺术创作形态,以及“原创性”美学本质,界定了“新手工艺术”的概念。2002年邬烈炎教授发表的《手工艺的现代演化与形态呈现》一文中,对现代手工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并界定出现代手工艺的原创性、本体语言等基本特点,并强调了它与传统手工艺的本质区别。由此可见,将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精神承载于物质,是当代手工艺创作的价值体现。(www.xing528.com)

中国手工艺发展至今天,创作者的本体语言和作品的原创性、作品展现的思考和价值取向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陈明志也在思考:如果石雕作品继续采用传统方式表达,只在工艺、材料上雕琢、把玩,忽视创作者个体经验的差异和艺术观念的表达,作品的艺术价值会大打折扣,作品充其量只能称作工艺品,不具备真正的艺术作品表现人类精神的本质,就偏离了当代手工艺的精神内涵。当然,创作不能一味地脱离传统,应该让传统的东方思维不再只停留在表面的造型沿袭,更应强调个体的精神意识,同时将石雕创作方式纳入当代语境进行思考,进一步拓展创作空间。

带着这种思考,陈明志决定打破传统石雕题材的局限性,开始以福建寿山石雕传统技法为基础,结合福建莆田传统木雕技艺的工艺精髓,同时借鉴传统紫砂茶壶的优秀设计思路,加入自己的主观情感创作石壶作品,希望诠释有温度的人文艺术主题,回归生命与情感体验本真。幸运的是,寿山石、巴林石、老挝石等种类的石材本身的丰富性,让个体的表达有了更多可能。

不过,想要创作出好作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曾在《论壶的形神气》中解释了“作品的标准”:“一件较完好的作品,必须是器皿自己能够抒发艺术语言,给人油然而生的艺术感觉。具体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形象,即形状式样,展现个人们的视觉印象。二是神态,即通过形象表达散发出的情趣。三是气质,即器皿内涵的实质性的美的素质。能使这三者融会贯通,方可称为佳作,这诚然不是容易的事。”因此,一位真正的雕刻创作者,在材料、设计、工艺等基本问题后,更需要靠的就是艺术素养的综合展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