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业文化无法凌驾于农业文化:钱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

商业文化无法凌驾于农业文化:钱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

时间:2023-09-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钱穆强烈批驳这一观点,认为游牧文化、农业文化与商业文化,各自有适宜的环境与条件,也各自有独特的姿态和使命。而当时的德国和苏联,有由商业文化再转入农业文化的趋势。因此,认为近代西欧商业资本社会是中世纪农业封建社会的进化,说明不了人类商业文化优于农业文化的结论。诚如钱穆所言,农业文化与商业文化各有所长,不能认为商业文化优于农业文化。

商业文化无法凌驾于农业文化:钱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

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类生活最先从游牧开始,然后进入到农耕生活,最后进入到工商生活,因而,游牧文化是最原始的,农耕文化也是落后的,工商文化才是先进的。钱穆强烈批驳这一观点,认为游牧文化、农业文化与商业文化,各自有适宜的环境与条件,也各自有独特的姿态和使命。“尽多民族限于天然的地理环境,以畜牧为生业的,不可能必然要进入农业,而沿海促狭地带,农畜牧生产根本不能自足自给,其进入商业,以贸易为主,也是一种不得已,并非是文化发展之最高结果。”[56]因此,商业文化优越论不成立。

他说:“商业文化自有其较农业文化优胜处。农业常束缚于一地,世代相袭,永无推陈出新之气象,孤陋愚昧,确成为农民最易犯之短处。商人则往返异地,见多识广,心胸开拓,思想易进展。再则商业易于积聚财富,又其居处集中,不如农村之必随田亩而分散。因此商业文化必起于城市,而城市文化之进展必较乡村为活泼、快速、鲜艳而富丽。”[57]农业文化有根本缺陷,即不易在点上发达。每个农村和城市都相对均衡,发展不突出,农业在所覆盖的整个面上发展,而广大的面又不适合文化迅速发展,只能在一个小的面上兴起文化。但小面上的经济有限度,文化也就有限度,这就是小型农业文化居多数的原因。唯独中国由于特殊的地形,克服了农业文化这一根本的缺点。中国能够从最早期的一个个小农业面,如渭域、汾域、洛域、淇域等,相连成一个大的农业面,面面可以独立,面面可以连接。因而中国大型农业文化产生之后,易于持久。

商业文化虽然有诸多优胜处,但也有先天的病害。商业文化只是一个点与线的文化,点是城市,线是城市外的商路,而商业文化所到的市场,则不是商业文化本身,而是商业文化所要征服的实体,譬如英国,就是几个点的繁荣,伦敦、利物浦、曼彻斯特格拉斯哥之类,这些城市人口激增,财富膨大,内在潜伏着深深的危机:

当知“点”的繁荣寄托于“面”的朘削,此乃商业文化之基本缺点。浅而言之,只要新的交通路线不能继续发展,新的市场不能继续获得,则商业文化之刺激性便转萎缩,财富停滞,而文化亦不免趋于衰颓。又一则商业文化之精神,常寄托在“财富观念”之上,城市愈繁荣,则财富观念愈紧张。一旦财富观念控制了人生,经济问题占尽了人事,则此项文化事无久理。近代大都市之黑暗罪恶,与经济问题之压迫严重,即为商业文化病症暴露之一端。

农业文化乃一种“面”与“体”的文化,较之点与线的商业文化,自不如其转动轻灵,然深厚沉稳定则过之。商业文化之支撑点不在其自身,而在外界。而且外界与自身,势成敌体。农业文化之支撑点则在其自身而不在外界,而其自身与外界又可融成一片。因此商业文化之精神,常显著的向外,而内外又永不调和。农业文化之精神,常显著的向内,而内外又自相融合。又且商业文化之主要意义在财富,农业文化之主要意义在生产。财富到底不能不依赖于生产,而且财富之激进虽快速,而易有止境;生产之增益虽迟缓,而永无穷时。此皆是农业文化根本上较商业文化优良处。[58]

可见农业文化、商业文化各有其病害,也各有其优胜处。(www.xing528.com)

有的人主张商业文化优于农业文化,是受到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认为人类文化必定是先有农业文化,后有商业文化,商业文化是农业文化的进化,所以商业文化优于农业文化。对这种观点,钱穆还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批驳商业文化进化论。

首先,农业、商业与工业的关系。他说,古代社会很多是从渔猎开始,而后直达农业与商业,中间不经过游牧一级。游牧民族也多在游牧社会中自行进化,不转化为农商社会。工业很早就开始有了,跟农业和商业都相配合,但不是必定同商业配合。至于近代工业,起先则是从农村游离出来而进入城市。以工商社会优于游离了工业的农业社会,说明不了商业文化优于农业文化。未来的新农业社会将同新工业结合,则完全优于现有的工商社会。

其次,农业社会与封建社会、资本社会的关系。钱穆提到马克思的观点:欧洲中世纪是农业的封建社会,此后必然要进步到商业的资本社会,人类历史是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资本广义社会,最后共产主义社会的进化历程。钱穆说,虽然中世纪的欧洲可以称为农业社会,但仍有古希腊罗马的商业文化遗产,直到17世纪还沿袭着古代商业精神,所以中世纪欧洲只有农业文化外貌,实则是商业文化的骨子。而当时的德国和苏联,有由商业文化再转入农业文化的趋势。如果认为商业文化是农业文化的进化,那么欧洲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商业社会与文化,进入到中世纪的农业社会与文化,就该是社会的退化,这同社会进化论相矛盾。农业社会未必就是封建社会,农业文化未必就是封建文化,农业文化可以跨越多个社会形态,何况各民族历史未必就都按照欧洲文化模式树立的社会形态演进。因此,认为近代西欧商业资本社会是中世纪农业封建社会的进化,说明不了人类商业文化优于农业文化的结论。

钱穆总结道:“若以狭窄的小的农业面来比商业城市之点,则面不如点之精彩。若以整块的大的农业面来比商业城市之点,则点不如面之伟大。若以挟有新工业的都市来比工业游离后之农村,则农村自不如都市之繁荣。若以同样挟有新工业之农村与都市相比,则都市将远不如农村之坚实与稳固。若以工商配合之力量来欺侮旧农国,则农国自见贫弱。若以工农配合的新农国来对付商国,则农国将更见强韧。雅典战不胜斯巴达,希腊诸邦抵不住马其顿,迦太基斗不过罗马。农国武力,本常在商国之上。只要是机械化的大农国,其武力绝非海洋商国所能抗衡。”[59]钱穆对农业文化与商业文化的比较分析非常有见地,有力地批驳了对农业文化的常见误解,对商业国家和农业国家力量的比较也符合历史事实。因此,钱穆相信,未来世界必定是工农配合的大整块的新国家,其富强程度,足以保持国运昌盛,发皇文化。

诚如钱穆所言,农业文化与商业文化各有所长,不能认为商业文化优于农业文化。实际上一个国家采取什么类型的文化为主导,是同国家既定的疆域地形、气候与人口相关的。中国人口众多,不能全都去发展贸易,依赖对外贸易养活中国人显然不现实。农业必然是中国的根本,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中国农村不可能全都搞成西方式的大城市,而农村用工业化武装起来,农村现代化将是中国完全崛起的关键。当然我们着重发展强大的新工业和新农业,也要注重商业的繁荣,让中国全面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