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建构阅读、写作、翻译三位一体翻译写作学教学模式

如何建构阅读、写作、翻译三位一体翻译写作学教学模式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汉语能力下降的原因首先是学生对汉语的重视程度下降,总觉得外语系的学生就是学外语的,母语不属于他们的专业范围。在大一阶段就开设汉语课能够引起学生对汉语学习的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汉语学习习惯。其实,汉语,尤其是古汉语对于翻译的作用古来就被人们所重视。笔者在此呼吁加强英语专业汉语及古汉语课程设置,使学生中西兼修,成为全面的优秀译员。

如何建构阅读、写作、翻译三位一体翻译写作学教学模式

近十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各行各业都对英语有了需求,全民学习英语的热潮十分高涨,甚至冲击到了对母语的学习。正是针对这种状况,教育部高考进行改革,以期通过减弱英语、提升汉语所占分值的比重来倡导对母语的重视。大部分人认为此举是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威胁,以为英语热潮即将消退,英语也就没那么热门了。但是笔者认为,此举恰恰能够帮助英语专业的学生提升素质。目前,英语专业学生的一大问题还在于汉语水平大不如前。他们普遍认为自己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从此以后就靠英语工作了,汉语和他们没关系了,汉语以后就是中文系同学的专业了。部分同学还认为汉语是自己的母语,不用再读,已经够用了。其实,汉语对英语专业的学生,尤其是翻译方向的同学有着非同小可的作用。首先,汉语文笔不行,很难在英译汉时调动全部的文采译出精彩的译文。其次,虽然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但很多同学在进行汉译英练习时对汉语原文的理解仍有困难。笔者在学生的翻译练习中就发现对“是古非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可忍孰不可忍?”等古汉语精华,学生理解起来都有困难。最后,只有汉语的基本功扎实,才可以在长期的翻译写作练习过程中找到英汉之间的差异,在双语的翻译过程中有的放矢,提高翻译效率,提升翻译质量。学生汉语能力下降的原因首先是学生对汉语的重视程度下降,总觉得外语系的学生就是学外语的,母语不属于他们的专业范围。其次,从社会的趋向性来说,学习英语似乎是一种时髦,导致整个社会对母语的忽视。再次,教育体制方面来说,考试、就业等各个方面对于外语水平的过分强调导致学生忽略了汉语的学习。最后,从各校外语学院课程设置上来看,对汉语课程设置的缺失也会导致学生对汉语学习的不重视。查看福建省四所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见附录3)可见,集美大学莆田学院、厦门理工学院、闽南师范大学均未将汉语课开设为必修课。需要指出的是闽南师范大学是福建省内三所在本科阶段开设翻译专业的高校之一,他们在大三的第一学期开设了“现代汉语”课程,第二学期开设了“古代汉语”课程,两门课程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的。笔者认为,汉语学习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应该自始至终伴随着英语的学习。在大一阶段就开设汉语课能够引起学生对汉语学习的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汉语学习习惯。相比之下,港澳台三地的本科翻译专业都开设了汉语、古汉语课程,十分重视汉语学习,中西兼修。他们还开设了大量的文学欣赏课程,这些文学欣赏不仅仅是西方文学欣赏,还包括了中国文学欣赏,这些都显示了他们对汉语学习的重视(李梦遥等,2011)。在台湾地区,正是这种翻译专业重视汉语学习的良好风气,才成就了诸如余光中龙应台等中西兼修的优秀作家、翻译家。其实,汉语,尤其是古汉语对于翻译的作用古来就被人们所重视。“马建忠强调‘日课论说,务求其辞之达而理之举’,要求学生天天写作论辩和说理的文章,使之文辞通达论理清晰,就是为了以后翻译时‘行文可免壅滞艰涩之弊’。”(转自王冬梅,2013)就中文书面语的发展而言,文言文是源,现代白话文是流,百年来无数成功的作家、翻译家的例子告诉我们,没有大量文言阅读实践的底子,白话文的运用就很难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转自杨士焯,2012)。汉语课程的设置的重要性是古人已明的道理,今人反而不解,不得不说是一种退步。笔者在此呼吁加强英语专业汉语及古汉语课程设置,使学生中西兼修,成为全面的优秀译员。(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