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德育管理的重要载体

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德育管理的重要载体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管理规范是教育系统各级成员(或机构)在教育活动中共同遵守的规定和标准,是高校管理的基础工作,对保证高校正常运转,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管理规范是实现高效德育目标的重要保障。高校管理规范是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引导班级自治的重要手段。管理规范作为行为的指示,具有操作的可能性和达成预期的可能性。高校学生德育管理规范的规范性与强制性。

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德育管理的重要载体

1.高校学生德育管理规范的意义。高校管理规范是教育系统各级成员(或机构)在教育活动中共同遵守的规定和标准,是高校管理的基础工作,对保证高校正常运转,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管理规范是教育系统有效运转的基本保证,对提高我国高校管理效率有重大的意义。作为庞大而又复杂的高校组织体系,要想有效运转,就需要一定的规范来统一高校内各成员的个体行为。管理规范以统一而全面的方式指导教育体系的运行,使教育系统内各部分发挥自身最大的效益,同时,合力促进我国教育发展的整体效益。

高校管理规范是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依据。高校管理规范体系中的德育管理规范直接指导高校的德育工作,使各级各部门的德育工作能够有效开展,德育管理规范自身的评价功能让德育在评价与反馈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进行。高校管理规范是实现高效德育目标的重要保障。高校管理规范引导整个教育体系和高校主体的运行,各机构、岗位成员按管理规范行事,使得各部分的力量互不冲突、相互配合,这也为实现高效德育提供了重要的环境保障。

高校管理规范是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引导班级自治的重要手段。高校管理规范以直观的条文规定了教育系统内各成员(机构)的职责,同时,对学生的自主行为也进行了规范。学生参照这些标准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能制定班级范围内的守则,对班级进行管理和自主自治。我国各级针对性的高校管理规范也为学生自主、班级自治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2.高校学生德育管理规范的类型划分。高校管理规范对高校内各成员的所有个体行为做出具体的要求,因而高校管理规范设计的内容相当广泛,它的分类也多种多样。

(1)按照高校管理规范的性质划分,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的管理规范。正式的高校管理规范由权力机关制定,有具体的文本;非正式的高校管理规范属于隐性的管理规范,具有临时性,常存在于班级管理中或突发的高校管理事件中。

(2)按照管理规范的形式划分,可分为制度性高校管理规范和非制度性高校管理规范。制度性高校管理规范由具有一定强制力的管理机构执行;非制度性高校管理规范则不通过强制手段强迫高校内各成员或机构执行。

(3)按照规范的内容进行划分,主要可分为对教育人员和教育对象的管理规范、教学管理规范、德育管理规范、总务后勤管理规范、安全管理规范等。对教育人员和教育对象的管理规范包括教职工管理规范以及学生管理规范,其中教职工管理规范包括对高校领导机构、行政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教师的管理,涉及职责认定、行为指导及聘评规范等;教学管理规范指对教学岗务职责、教学程序、教学设施、教学评价的规范化管理,部分高校也将教研管理纳入教学管理规范;德育管理规范是指高校对德育工作的要求,包括对高校德育组织、高校德育内容、高校德育活动、高校德育考核等的规范化标准;总务后勤管理规范是指高校对后勤人员的后勤工作以及后勤设施的管理规范;安全管理规范是高校对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管理要求,包括具体的安全措施、各级的安全职责以及日常安全常规。

(4)按照规范的适用范围划分,可分为全国性高校管理规范、地方性高校管理规范、校本性管理规范以及班级管理规范。(www.xing528.com)

3.高校学生德育管理规范的特性。规范是调控人们行为的、由某种精神力量或物质力量来支持的、具有不同程度普适性的指示或者指示系统。管理规范即是某一组织(或组织体系)根据自身需要而提出的、用以调节管理对象(人或机构)行为的标准、准则或规则,它通常以文字的形式规定管理活动的内容、程序和方法,包括管理条例、章程、制度、标准、办法、守则等。

(1)高校学生德育管理规范的科学性与系统性。管理规范总是不同程度地反映着社会生活的某种因果必然性,而不是任意制定的,它是对与人的行为相关的客观规律和客观必然的把握。管理规范作为行为的指示,具有操作的可能性和达成预期的可能性。管理规范要维持效力,除了本身的科学性外,还需要系统性对之加以保障。这不仅要求管理规范要有全面的内容和体系,还需要管理规范得以搭载的统一的观念体系,使其所指定的目标和行为准则不是孤立地存于制度规范之外。总言之,管理规范要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它本身就应当准确、健全、统一,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相互矛盾。

(2)高校学生德育管理规范的价值性与评价性。管理规范的确定在规定其具有“真”的成分外,还需规定它有“善”的内涵。作为指示性的管理规范,它先于行为而存在,并期待着某种行为的实施及其结果的发生。但在行为发生后,管理规范转变为一种评价标准,用于考察主体行为结果是否符合主体(包括个体与群体)的目的。

(3)高校学生德育管理规范的规范性与强制性。高校管理规范就是用规范化的要求来指导高校的运行,并以之来指导和矫正高校内各成员的行为,使他们的行为符合高校组织体系运行的要求,同时,管理规范对所有对象都有严格的约束力,任何人不得因为任何原因而违反,否则会受到管理规范执行者的指责甚至惩罚。

(4)高校学生德育管理规范的公开性和权威性。与管理规范的指导作用相适应,管理规范要具有公开性,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现,方便管理对象了解、掌握,从而发挥管理规范的作用,使之获得有效执行;管理规范由具有权威性的特定机构制定,因而具有权威性,这也是强制性得以保障的需要。

(5)高校学生德育管理规范的相对稳定性与发展性。管理规范一经批准就公开实行,并在一定的时期内要保持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诉求的变更,任何组织(或组织体系)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自有其发生发展的历史。当组织(或组织体系)的目标发生变更时,其所规定的各种规范也要随之变化,管理规范要及时反映本组织(或组织体系)的利益与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