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期高校管理与发展路径的探索

新时期高校管理与发展路径的探索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等教育的开放性要求对教育管理进行“社会化”改革。为了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取得理想结果,我们有必要摒弃老式的封闭观念,实现“社会化”。基于教育管理主体的社会化可以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

新时期高校管理与发展路径的探索

在21世纪之前,中国的高校被确立为面向精英的教育机构,并且随着当前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高校已成为面向大众的教育机构。这将不可避免地需要高校教育管理“社会化”发展,在社会力量的帮助下实现优质的教育管理,然后反过来建设优质的社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师生的思想和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不再只需要参加学术研究,还需要在各种行政工作中花费时间;同时,学生也不再只是忙于校园学习,还越来越关注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对于高校教育管理必须采取自主行动,以开放和创新的方式迎接“社会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发展。高等教育的开放性要求对教育管理进行“社会化”改革。高等教育要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许多人才,高校与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达到关系紧密的高峰时期。最重要的是,高校是具有公共特征的非营利组织,其主要目的是服务社会,因此在教育发展方面,高校必须满足社会的需求,寻求和促进公共福利的发展。推动社会发展是高校的责任。

高校必须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了解社会的需求并参与社会管理,吸收社会参与并接受社会建议。因此,就服务社会而言,高校教育管理必须“社会化”;对于社会实践就业实习,高校教育管理必须“社会化”。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因此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理论和技能外,更多的学生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和就业实习,以提高他们的就业潜力。

高等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阶段,承担着人员培训、创新型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职能和责任。从本质上讲,学生、学校和社会密不可分又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学生必须学习理论知识,同时要掌握基本的社会技能。学校除了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社会。对于社会而言,学生在社会中很好地生活对社会可持续性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高校教育管理的核心过程是将学生的身份从进行知识积累的学生类型转变为可以进行创新型科研的社会类型。因此,高校不再只是进行学习的神圣场所,而是一个学生接触、理解和适应社会的有过渡作用的中间平台。

1.传统高校教育管理观念的转变。我们可以学习与国外的科学文化相关的知识技能,效仿先进国家已经展现成效的工业管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参与或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在观念、思想、态度、心理和行为方面都需要现代化,否则“学习”和“效仿”的初心将很难实现。为了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取得理想结果,我们有必要摒弃老式的封闭观念,实现“社会化”。为了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高校教育管理必须适应社会,并吸收社会营养以更好地促进发展;高校必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视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发展。

高校必须清楚地意识到,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是进行“社会化”的需要,它可以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范围内发挥更大的作用,更有效地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达到社会经济效益的优化。因此,高校教育管理必须坚持开放、社会化的原则,与社会保持紧密联系,加强互动,与社会协同起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融入社会管理的力量。总而言之,高校教育管理必须改变传统的意识形态,并需要从社会角度将教育管理的地位从学校扩展到社会。

2.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为社会培养实践和专业人才是高校教育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如果仅依靠严肃的理论知识和对“形而上学”的研究将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只有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创新地解决在专业领域遇到的困难才可以实现以上目标。为社会培养实用人才应认识两个方面:一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二是培养实践人才。高校不只是教育学生的场所,还应当负责学生的就业。高校必须善于教育和培训人才,以及输出人才。因此,建设适合时代和社会要求的高校课程是必然的解决方案

高校日益紧张的就业形势导致诸如所学专业不对口、工作经验不足以及研发能力薄弱等问题突出,这已变成阻碍学生就业的主要障碍。因此,高校首先要解决的困难是就业问题,并且应该针对性地处理。高校必须攻克的难题是开设适合社会需要的专业,要突破传统思维,了解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学生类型,根据他们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量身打造合格的学生。高校可以直接提供满足企业需求的,既高端又实用的人才。因此,学校可以根据社会需要开设专业,打破之前对专业定位设置的标准,跨越不同专业之间的屏障,建立多学科和新型的综合性新专业,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另外,这种方式还可以满足当今社会和企业对复合人才的需求。高校需要打破传统,但是要基于传统理论建立专业概念,可以学习技术学校的模式,与优秀的大公司进行合作,共同办学,定点教育和开展专业人才培训。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知识,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实践技能,并能够为企业提供一批杰出的实用人才。这是一个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和公司用人问题的双赢方法。(www.xing528.com)

3.促进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社会化。教育界一直坚持高等教育管理就是行政管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行政体制”或“属于行政体制”的观点。但这种单一的管理机制无法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因此“去行政化”十分重要。目前,在部分高校中,已经实施不少“去行政化”的改革措施,但是由于教育体制极其特殊的原因,高校行政职位始终处于政府级别层面,“去行政化”无法解决当前大学的行政问题。因此,为了真正有效地解决高校行政管理问题,必须完善机制,规范管理,促进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社会化。

高校教育管理的主要成员不仅是政府部门和大学、非正式的公益机构,而且也包括营利性组织,并且通过建立相关制度,阐明各种教育管理机构的权利和责任,可能有更多主体按要求参与教育管理。基于教育管理主体的社会化可以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从大学的角度来看,需要为行政部门分配一个行政管理团队,将校级以下的行政工作交由其管理,类似于企业聘用职业经理人。学校可以聘用校外的专业团队,也可以建立专业管理制度,发挥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益性。还应当充分动员社会参与运作,可以实施董事会监事会的相关制度,使社会各界能够参与大学的决策、运营和管理。

4.构建融入社会的生活环境。从高校教育环境的状况来看,学校在很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了优化和保护,因此大部分学生的成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毕业后学生为了适应社会环境,实现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虽然随着学校周围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的发展和变化,学校不再是封闭的教学环境,校园的生活环境已经逐渐被商业、社区和贸易等渗透。中国的发达城市已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大学城,但该区的配套设备和社会阶层并未融合,学校和真正的社会还有断层。因此,基于宿舍的校园生活管理模式不再适合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

高校应削弱自己的“家长式”管理,而与周围社区建立联系,融入周围环境,形成小生活圈子,并成为社会的一部分。学习和生活之间没有距离,在这样和谐的生活环境中,学生可以自然地适应社会节奏,融入社会,从而真正全面成长并减少毕业后为适应社会花费的时间。

5.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管理变得更加开放。在人才培养方面,高等教育管理从理论教学开始走向理论与实践结合。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惯性的影响,社会实践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社会实践是学生认识社会的基础,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纽带,是学生承担责任和为社会做贡献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进行高校教育管理,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在学生教育中应制定相应的学生社会实践守则,将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必修课提升到制度层面上,并纳入教育体系和教学之中。同时,高校应加强与社会的合作并按流程执行,保证其有效进行。为了确立权威性,可以指定一个部门监督过程及质量。对于不按流程工作的负责人应严肃处理,追究其责任,以确保流程的执行和教育管理流程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