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学生日常生活教育管理方案:新时期探索

高校学生日常生活教育管理方案:新时期探索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叙事教学法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概念,作为教育管理的手段,对道德观的树立具有积极的意义。叙事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正确的表达需求,建立和组织学生关系,并发展出能够传播积极影响的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培养高校学生对叙事教育的认可,发展叙事教学的工作方向,指导学生日常的实际学习。叙事教学法表明高校学生日常生活中固有的一切参与者都有成为教育叙事主体的资格和权利。

高校学生日常生活教育管理方案:新时期探索

1.叙事教学法。叙事教学法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概念,作为教育管理的手段,对道德观的树立具有积极的意义。“叙事”来源于对文化概念的提炼,是通过与故事讲述相同的流程,完成信息收集和故事输出的过程。叙事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正确的表达需求,建立和组织学生关系,并发展出能够传播积极影响的能力。这对高校学生逻辑能力、思维习惯的培养都有所助益。叙事教学法的核心在于通过故事的叙述,提升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并更好地进行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相较单纯的能力提升,布鲁纳所倡导的叙事教学法更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和对外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

与一般体系化的教学标准不同,叙事教学法不可一味地套用固有学习模式,而应当作为独立体系的方法论加以运用。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培养高校学生对叙事教育的认可,发展叙事教学的工作方向,指导学生日常的实际学习。在进行叙事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多个不同的叙事角度和故事路径。叙事教学没有明确规定的正误标准,但为求故事情节完整、叙说饱满、逻辑严密,就要求架构者在理解上需要处在全局化的角度,不断进行反思和优化。由于道德叙事的手法具有情节性,因此更有利于学生代入自身场景,贴合生活,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对比分析能力。德育教育的实施主体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从而激发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同时,学生可以借助这类持续性强、流程更完整的手段,不断优化知识学习的信息库,从而取得更加卓越的成就。

叙事教学法表明高校学生日常生活中固有的一切参与者都有成为教育叙事主体的资格和权利。在叙事教育法体系下,无论是作为教育管理的实施者还是作为教育主体的受教者,都平等享有对教育体系的一切管理权和话语权。教育主体不再遭受刻板教条主义的约束,可以更加积极地运用自己习惯和适应的方式直抒胸臆。同时,叙事教育法也营造了一个开放自由的空间,更有利于创造力的提升。

2.熏陶教育法。环境对于教育有不可或缺的影响,除知识教授类的直接教育方法,还有从日常习惯和生活方式上进行潜移默化影响的方法,这被称为熏陶教育法。不同于制度性的学习规划和管理机制,熏陶教育法主要通过日常感染和人文感知来帮助学生积累教育理念,力求构建立体化的环境。不同于体系化教学中以准线、分值等标准化手段进行衡量的方式,熏陶教育法的特征是从点出发,通过多个角度、多种形式的影响,逐渐发展出一套影响学习习惯的体系网,因此,熏陶教育法也可以称为感染教育法。

在日常环境中,高校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离不开日常环境的影响,通过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进行充分渗透,可以帮助学生组织更加严密的管理体系。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的首要目标,教学环境的立体化构建和熏陶感染的科学运用,为学生的进步和转变产生积极和正面的影响。熏陶教育法崇尚从日常生活出发,将教育理念自然切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无须刻意建立体系,而是让学习要义和规律法则得以自然发生。从培养学生整体思维和条件创设的角度来看,熏陶教育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是自主化学习升级的体现。

熏陶教育法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充分贴合高校学生的日常行为和生活习惯,力求在传统教学习惯和创新性的管理方法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从具体的执行手段上说,通过对教学行为的渗透、对成长路径的合理规划、对关键时机的准确把控和对固有教学模式的反思,从而发展出能够灵活应对各类变化趋势的教学方法。

(1)用熏陶或渗透的方法在日常生活管理的进程中进行立体的教育工作,才能更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避免出现不切实际或偏离教育初衷的情况。不同于专业课程中针对性强的特性,熏陶教育法的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从人群分布上来看,高校学生具备一定文化底蕴、团队意识明显、开放程度较高,并且思维方式更为灵活,这些因素都使得熏陶教育的正面影响在该群体中的显性作用更强。

(2)运用熏陶教育法进行教学管理时,要尽可能多运用正面管理方法。从心理学层面看,要擅用赞赏优秀者、鼓励良性行为的方法,树立榜样标杆,强化积极正向的氛围环境。通过此类行动,可以令个体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使该群体中的每一个独立个体都能掌控自身行为,并逐渐向良性的趋势靠拢。

熏陶教育法的实施可以借鉴分步管理的办法。逐渐从日常渠道中进行渗透,扩大熏陶教育的影响范围,实现将熏陶作为感染主体的具体手段,并逐渐完成教育过程的进化和层次关系的完善。感染第一层次,渗透第二层次,熏陶第三层次,这三层次会按照高校学生心理活动的先后次序贯穿于他们日常生活的始终。这些层次表现出来的连贯性和重复性以及势不可当的惯性,使得其能够在教育工作中发挥持久绵长的功效,能帮助高校学生获得具体学科知识之外的宝贵收获,这就是被称为素质的内容。

教育工作,特别是熏陶教育,不同于注重短期效果的技能提升课程。熏陶教育通过对日常行为的管理、精神素质的打磨,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和精神品格,具有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的特点。熏陶教育之所以具有对日常行为的感染力和对正确认知的指导性,源于熏陶教育是对日常生活的提炼,随着对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正面因素的吸纳包容,熏陶教育理念也在逐渐产生着变化,并形成了越来越完善和越来越系统的体系。通过对该体系的不断升级,也可以为实际教学工作带来更加客观科学的指导作用。

3.情感教育法。在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搭建情感交流的桥梁是情感教育法所崇尚的,因为其不仅能独自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还能在完成其他教育工作中起辅助作用。制定严格的教育管理制度对高校学生日常生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制度以外的高校学生日常生活情况是情感教育法所关注的。正常的人际往来、朋友互动、心理沟通、情感交流等精神层次的需求,游弋在硬性的校园制度生活内外。

制度边缘所产生的这些人性存在,对于实施教育机制双向运行非常有益。有时,在制度模糊的边界之处,需要管理人员用自己的专业素质,及时有效地秉持人心所向、顺乎民意的指导思想,按照规章制度行事,从而圆满完成教育工作。这样实施教育工作,对于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有了更高的综合素质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丰富的科学管理手段,还要具备与人交流时动情又合理的言谈举止。这些基本素质要求作为教育工作主体的教育工作者需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提升处理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从而更加完善教育体制。(www.xing528.com)

教育制度力所不及的空间,为高校学生创造了自由发展的平台,产生了“自育式”德育模式,这种模式,既是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朋友间增进友谊、互帮互惠、彼此影响的“自育式”模式,也是高校学生对自己人生进行的自我反省、自我总结的“自育式”模式。在制度不可触及的地方,学生可以自由放飞思想和本能,释放天性,完善自己,规划人生。在自己的认知领域,组建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新理念、准则和规范,最终将其纳入自己的成长体系。

高校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是高校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的最佳形态。为达成这个状态,管理者要肯定和推广每个高校学生都是独立个体的理念,并尊重及用心对待其独立人格。这就要求管理者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指导高校学生确立正确的成人观,拥有成人的所思所想,在方方面面做到自信、自立;二是激励高校学生逐渐拥有成人的各种技能,特别是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不断学习的能力,这些能力关系到高校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能否拥有持之以恒的开拓精神;三是成人社会的责任意识是高校学生必须树立的,高校学生要做国之栋梁,以所学回馈社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远大抱负,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思想。这些工作的完成,有利于实现教育工作的内省,达到成人内化的要求,变被动为主动,尤其是在无人监管、自行发展的时候。

有丰富情感的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交往,不同于刨除情感元素的高校校园制度化的非日常生活管理。教育管理者作为教育管理的主导者,要了解学生的情感,分析感情元素的功能,明确情感的属性,把不同的情感作为管理日常工作的考虑要素,并且对高校学生的正常人际往来进行正确定义和方向的调整。拓展多种资源和模式,培育高校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情感。概括来讲,情感的本质主宰了交往的本质和方向。

正确的情感是创建和谐管理关系的要素,能让高校学生对管理者做到尊重和认可,让高校学生遵守管理规则时能合情合理,充分整合肯定的情感所累积的人际关系成本,为日常生活管理的井然有序打开局面。肯定的情感状态是进行管理教育的主要基础,同时也是定义管理成果的重要条件和标准。在此也需认清,否定情感也是客观存在的正常情感的表现形式,我们必须了解其存在的客观性,如实地体现状态的价值和激发转变的可借鉴性。存在即是合理,这种情感在让人觉得不舒适的同时,能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以此让教育管理者和学生群体同时进行思考,从而修正错误的做法和言论,通过细致地观察、准确地辨别日常生活管理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引领,将不健康的负面情感转为正面情感。

中性情感是最难分析的一种情感状态,是人类最初的情感表达形式。若这种情感出现在日常生活的管理中,就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它不是发生在彼此陌生、互不关联的人们之间,而是发生在天天密切相处的教育管理者和学生群体之间。因此,管理者要在新生入学之初就通过情感肯定沟通,防止出现中性淡漠的情感状态。管理者还要避免由于漫不经心的态度,使原来的教育双方情感交流陷入漠然的姿态。这样不仅无法实现管理教育的既定目标,还会让高校的整体教育坍塌。

人是通过人际往来,确保其存在的意义,以发展社会生活中的其他相关因素。淡漠的中性情感状态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桥梁扭断,没有情感因素的日常交往因缺乏人情味,让人产生抗拒,厌倦交往,从而拒绝任何沟通,遇到管理者的管理和一些特定规章制度,会使人产生抵触情绪,且愈演愈烈,最终演变成负面情感的消极对抗,还会因其骄傲不羁的叛逆性格,让更多情感有波动的高校学生群体在日常的生活中将其追捧,争先效仿,这会破坏教育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使教育管理者在实施其他管理方法时,难以发挥稳定的作用。

4.生活顾问法。生活顾问法是立足于现实生活管理,使用生活指导教育这个根本观点所选取的办法。生活指导立足于风格、个体区别以及人体需求,它有效地完善了正规教学。它提倡借助专业的知识来进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它的服务对象都是为了适应自身发展的大学生,随着工作的展开,使学习者的个人素养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立足于所涉及的层面来讲,它基本涵盖了学习者与社会需要的全部层面,例如生活、品格、交流、卫生、保健、学习等,日常生活层面所涉及的数量也较多。立足于教育的详细办法来讲,它使用“提升性、完善性、拓展性和考试与怀疑的指引”等方法来有次序地推动以上所有层面的辅导解惑。

将大学生平日生活管理的感触细化进生活的各种内涵里面去,给予学习者生活引导以及品格道德培养在内的解惑办法。从本质来讲,这有助于科学化地解决大学学习者平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这好比全面化地控制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通过咨询顾问这个角色来参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丰富日常管理,以此伴随教育、赏析教育就更易实现,刺激大学生所蕴含的潜力来获得自身更高的前进高度,这不但是大学进行私自教育的有效办法,同时也给大学校园达到铸造“完美的人”的综合教育目的提供帮助。

目前中国的生活引导教育尽管从观点上来看应该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指引方式,然而在进行具体操作时,它依然是将大学生寝室的日常生活当作是进行指引与教育的媒介,没有打破固定结构,实践综合层面真正的生活教育。

从本质上来讲,生活本身具有的、生活所自己经营的就是生活教育。针对大学生开展生活指导教育应该是生活教育的一个重要构成元素,它的信息应当囊括生活中的所有,由普通的生存生活指引延伸为精神层面指引最终到品德方面的指引。总而言之,这种形式是以为大学生提供明确生活抉择与使其主动适应生活作为目标来给予帮助,它所依靠的媒介囊括大学生的寝室、学生社团、社会实习等多方面。生活顾问一定要了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需求,给他们提供特别的支持、援助与服务。所有的援助都应当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这样一来可以显现对学生的尊重以及对单个个体独立性的锻炼。生活指导教育是将教育人员、管理人员和伴随人员三个角色融于一体,基于“顾客满意”这一观点,让学生获得满足,推动“完人教育”与“全通教育”的顺利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