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期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

新时期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提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因此,针对高校学生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积极开展有效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已成为各大高校教学的重点之一。发挥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目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作为个体的辅导形式,惯用的是心理咨询及心理辅导,然而针对同学心理问题,对其心理病状进行诊断及消除心理疑惑是高校心理辅导的着重点。

新时期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看成系统工程,方式方法很多,具体可从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教育两方面着手,注重日常与平时、指导与教育、帮扶与指导相结合,建立健康的教育网络体系。

1.新时期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知识传授法。系统、全面地向高校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保健技能,是一种方便又高效的方式。在提高学生综合心理素质时,除了可以采用专家讲座、专题报告以及课堂教学等方式,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放映相关影音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等方式。高校学生的心理教育方式应灵活多变,不能过于单一,可以在教学中融入真实情景演绎、真实的心理案例、自我心理测评和分析等各种不同的方式,让教学环境更加轻松和愉快,让学生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从而可以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有正确的认知心理,让心理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

(2)学科渗透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能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上,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将其进行拆分,逐步融入日常的教学之中。即使每个学科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但在认知时产生的心理活动基本一致,这也是使用这种方式的依据。在进行教育时,学生的配合程度会直接影响最终的结果,因此要让学生有极高的配合度。另外,在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3)活动训练法。要提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这些活动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而活动的关键就是其过程,但要特别强调的是方法一定要合适,应该让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接受。通过开展拓展训练,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发掘每个人的最大潜力。既使学生认识到团体协作对于团队目标实现的重要意义,增进对集体活动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同时也使高校学生认识了自身的潜能,增强了自信心,改善了人际关系,在游戏的同时,也将活动的体验融入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促使其健康成长。

(4)磨砺锻炼法。磨砺锻炼法应围绕个体设计方案,教师在为学生制定具体目标之后应指导他们对自己有更加充分的认识,在面对挑战时要充满信心。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的主观意志更加坚强和乐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提高。综上所述,这是一种让心理更加健康的实践行为,但一定是以自我的意识、观念和意志为基础的。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的意志更加坚强,让学生可以拥有更加健康成熟的心理。

(5)榜样示范法。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制定一个基础目标,之后选择一些在学生周围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与他们分享,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并积极提高自身意识。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教师选择的案例要具有指导意义,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高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了解案例,从中受到启发,进而可以自觉地提高自身意识,不断进行自我调整。

(6)心理咨询法。心理咨询法服务的对象不再是全体学生,而是单独的学生个体,是教师直接与个体进行单独的交流,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的日常辅导和答疑解惑是必须的,但关键是在于对疑难问题的解答。心理咨询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高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在咨询的过程中,教师要谨言慎行,对学生要足够的尊重,并理解和保护学生的隐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对学生充满耐心。面谈、电话、网络和信件等都是心理咨询的方式,而最常用的是面谈咨询。教师先检查和判别心理和行为,再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然后展开干预治疗,最后对其进行评估。可以进行心理咨询的教师必须事先经过专业的培训,并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准,相关的从业经验也必不可少。

2.新时期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高校学生的压力通常都非常大,尤其针对就业等未曾接触过的问题会产生更大的压力,从而突显心理问题。此外部分学生和普通本科高校学生相比来说其素质水准有所差异,并且综合素质偏低。因此这部分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经常位于弱势地位,而这通常就是他们在平常生活中心理压力会非常大的原因。这种压力是和社会以及家庭有着紧密关系的,并不是单独存在的。

因此,针对高校学生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积极开展有效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已成为各大高校教学的重点之一。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综合作用的结果,每一个作用因素都不可忽视。这项工作需要社会、老师、父母和高校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也只有这样才能让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变得更有效率

(1)优化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环境。高校是社会大环境中的一员,而社会的反制作用对校园而言是非常大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影响。目前社会竞争压力增加,学生期望通过多种活动来使自身价值得到展现,这些必定是高校学生的重要磨炼过程。因而学生可能会产生消极思想以及不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出现自我怀疑,而这些负面情绪是从评奖的落选以及考试的失败而来。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虽然知识层面较高,但心理并未成熟。由于社会还存在很多矛盾,所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大环境要不断加以改进和优化,这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2)发挥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家庭因素在人成长中的影响是较大的,对于人来说最先知道客观事物是由家庭环境中即家长的言谈举止着手的,高校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所受到的影响来自家长的言谈举止和进入高校之前的自身环境。若抛开家庭教育,那么高校教育也无从谈起。即使高校教育质量较好,若家庭教育不支持,其显著的成果也不会轻易获得。一个人在求学阶段其重要的精神寄托及经济支柱是家庭,因此家庭具有很鲜明的作用,其让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随之产生,并且影响高校学生对创业或择业的选择。

对于在校学生,高校需要与他们的家长采取积极地联系,并对创业学生的家长给予特别指导,使其尽量给学生提供物质支撑或者精神激励,从而使学生有信心迎接挑战,并能在事业的开展上满怀热情及信心。为此要想做好心理方面的健康辅导工作,就需要学生父母积极地与校方配合。(www.xing528.com)

(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心理辅导。目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作为个体的辅导形式,惯用的是心理咨询及心理辅导,然而针对同学心理问题,对其心理病状进行诊断及消除心理疑惑是高校心理辅导的着重点。因部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就咨询而言仅是让他们在当时的心理要求得到满足,但在遇到新的问题时仍需依靠心理咨询。

从积极心理学考虑,若想让心理预防发挥真正的作用,那么就不能仅重视个体身上所存留的缺点或者短处,必须对个体自身的积极力量进行更多的发掘,才能让个体内心的平衡得到调适,因此其目的是对心理障碍与疾病进行治疗,并且预防心理问题。为此积极心理学在引导人们探寻积极意义时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寻找自身问题出现的起源;二是关于积极的个体体验要根据问题本身将其找出,继而促进个体自身的积极力量,这样就能在消极问题上实行抵抗。

协助高校处理学生的问题以及让学生的人生得到丰富,需要经过积极的咨询与辅导方式的选用。对于高校而言,需要重点栽培高校学生在自身积极力量方面的发展。在培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运用积极的辅导和咨询方式来提高高校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更好地和学生进行沟通,并以此激发他们的认识能力,同时让高校学生能够积极地认识问题的形成,从而让事业得到扩展,依靠积极的力量摆脱心理阴影,继而维持一种良好的心态维持,最终协助学生发掘个人的潜力,推动有心理问题的高校学生完成自我实现及自我恢复,而这些都是经过学生积极的情感能力所得到的启发。对于积极心理学而言,其采取了积极的心理干预技术,此外,关于积极要素的形式通常是采用发掘个体自身所具有的人格力量等。

(4)构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自助体系。学生自身力量的施展、心理自助体系的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行、学生互助以及自助目的完成,这些都是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自助体系建立的内容。另外自助体系的设立能让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得到加强,同时让心理知识得以传扬,从而树立正确的观点,积极地面对心理健康问题。

建立积极的学生心理健康自助体系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完成:一是高校学生团委或工作部设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或者心理咨询中心教研室,并在其引导下建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组织,以此帮助全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二是在各院系建立学生心理部,学生会负责组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活动,对于心理沙龙等活动依据院系专业特征进行开展;三是以班级为单位,班级心理成长小组由有爱心以及心理素质好的学生组成,班级心理成长小组经过辅导员选拔以及学生自愿报名,让同学们得到关爱,并能够将同学们的心理障碍及时反馈,还可及时告知辅导员、各院系和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相关心理障碍学生的信息,从而实现早干预和早发现,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可提供协助。

(5)开展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履行的重要路径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另外保障有效性及科学性最好的方法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校教学方针当中。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因而高校的课程建设中还未真正地将其纳入,心理健康教育仅以讲座、心理咨询或选修课的形式存在。

(6)构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各高校依据自身要求设立专门的学生指导机构以及心理咨询机构,依据一定的比例进行心理咨询人员的分配,继而创立一支高水平的兼、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团队,并定期开展心理指导或者咨询。同时在实行学生的心理研究时需要设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及时对已经出现心理问题苗头的学生进行治疗和谈话,尽量将问题于萌芽状态下消灭。对于其他学生而言,能够普遍理解自己的心理,并准确做出对自我的评价,这就需要定期举办心理方面的讲座。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为达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的专业化,就需要教师具备很高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质。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师资队伍的组建。

(7)创设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全校师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约束的无形力量,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催化作用。优良的校园环境既是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求。因此只有高校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才能创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适的要求。

第一,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优良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陶冶学生的个性品德;有益于学生情绪的稳定,能够释放心中的不良情绪;此外还能够净化心灵、美化人品,能够让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以及优化学习,这些都是一个人身处于优美的校园当中所能得到的。另外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地就是校园,因此需要高度重视优良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对于高校来说需要精心规划及统一布局,并且在相关原理即心理学和美学的引导下,对校园进行精心改造,维持校园的高雅、宁静及优美,并争取让健康向上的气息充满校园的各个角落,从而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一直处于积极的影响当中。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课堂教学之外的校园活动就是校园文化活动,如学会、协会活动以及兴趣小组活动等。另外培养能让学生积极向上及健康发展的有效载体,其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且能舒缓人的紧张情绪,这就是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是最有活力及征服力的活教材,是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还能培养学生的理想信仰、心理素质以及精神面貌。

学院需要准确地了解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及性质,才能合理安排相关工作。要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其切入点是学生的心理要求,并增强学风、班风以及校风的建设,同时在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上还需考虑学生的心理要求,且具备针对性、可比性及教育性,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与全面性。通常来说,其可以获得高校学生的积极响应并被许多学生接受。为此在活动当中应尽力营造团结互助和积极向上的良好气氛,才能让学生团结互助,并产生自我展现和公平竞争的积极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生活的乐趣,从而潜移默化地产生健康心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