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途径的研究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途径的研究

时间:2023-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既是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的迫切要求。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途径的研究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途径的研究

孔晓东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心理发展和活动的规律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和增进其心理健康,开发其潜能,进而促进其全面素质提高的教育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的可行性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在高校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等方面。

随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日益突出,高等学校都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实际工作中,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关系问题上,还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即思想问题心理化和心理问题思想政治化、品德化。将两者有机整合是必然趋势,也是当务之急。

1.二者具有共同的主体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在具体工作中有不同的分工和职责,但从本质上具有相同性,都是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都立足于教育模式和发展模式,从功能、教育培养目标、作用等方面,二者是很难割离的。从工作关系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具有同样的职能机构,同属学校德育的范畴,由党委统一领导,也是每一位学校领导和教师,特别是每一位政工干部的职责。从教育对象来看,二者教育对象都是大学生,二者都是借助语言的力量进行的精神性、主观性的活动,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服务,最终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即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合格人才不仅德才兼备,而且还身心健康。

2.二者具有互补性

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补充作用是高校德育工作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大学生某些思想道德问题的根源可能是心理障碍所致,同样,某些心理障碍问题也可能是思想道德问题引起的,心理健康教育无疑为德育工作者深入地理解人和人的思想行为的实质及根源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新方法,对推进德育工作系统化、科学化的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德育工作者不仅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占领大学生的思想阵地,还要用丰富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思想意识,从而有效地促使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将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引入到高校德育工作中,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加以重新认识,而且还会促使他们自觉地构建一种主动与德育工作者密切配合的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拓展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思维空间,从更高层次上给大学生以正确价值引导,有效地防止价值取向的偏离。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引入到高校德育工作中,也能促进德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效能的局限性,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密切配合,使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二者结合形成良性互动机制,不仅能实现优势互补和发挥整体效能,而且有利于促使德育工作向科学化的转变。

3.二者相互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互为条件和前提。心理是思想的基础,思想的发展变化要受心理的影响和制约,而心理活动的方向又受思想的支配。人的思想问题的产生,除了认识问题、道德问题和实际问题等原因外,还可能是由心理问题所引起。所以,人的某些思想问题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解决,从而间接地达到德育工作所要达到的效果。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从心理上进行疏导和帮助大学生的时候,也不能只停留在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上,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心理上的疏导、帮助和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更高层次上给大学生指出努力方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产生,除了心理障碍外,还可能是由观念问题所引起,所以有些心理问题也可以通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得以化解。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要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率之以实、持之以恒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帮助大学生解除心理上的困惑、忧郁和消沉。德育工作的目的是教育大学生学会做人。完善的个性结构、优良性格特征、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基础或组成要素,而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观来看,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内在动因。健康的心理使大学生更容易接受德育工作并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有效实施德育工作提供心理条件,而且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目标和内容的合理扩展与延伸,还为德育工作提供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总是互相交叉、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育人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的途径

1.在教育观念上的整合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有机整合,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者在观念上将两者整合。教育工作者应对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特点、现状有深刻的了解,充分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的心理基础,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前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既是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的迫切要求。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教育工作者要突破传统的德育工作观,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工作当中,充分发挥德育工作在培养人的健康心理中的作用,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使二者相互协调、互相促进。(www.xing528.com)

2.在目标与内容上的整合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具有共同的教育目的,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教育工作者应在把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各自侧重点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总目标,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内容具有交叉性和关联性,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和理想信念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是德育工作的内容。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往往和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实际需要出发,借鉴、吸收相关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内容有机结合、联系渗透,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在教育策略和方法手段上的整合

在高校德育工作中恰当地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资源共享、互补互益、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整体效应。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方法、手段各有特点,双方应相互汲取对方所长、优势互补、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方法的综合优势。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选择地运用德育工作的方法,如通过集体教育、榜样教育、实践活动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培养大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促使大学生心理品质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德育工作者应该多采用和借鉴心理健康教育中真诚、接纳、倾听、尊重、同感等理念,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在教育引导大学生中感受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方式,这样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和能力特点,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大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使育人理念成功转化为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大学生付诸行动,产生良好的行为效果。例如在榜样示范法中,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大学生体验榜样此时此刻的心理,并且能从榜样身上获得一种情感,产生共鸣或移情心理,从而维护自己的健康心理。德育则要求教师指导大学生领会典型人物的精神实质,鼓励大学生学习典型人物的事迹。心理学知识、方法的引入可以使教育者更加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使教育双方能在信任、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教育,使德育工作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和大学生的特点。

4.在教育队伍上的整合

目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队伍在人员构成上有很大比例的重合与交叉,德育工作的任务主要由班主任、辅导员、专职政工干部、德育专业教师等来完成。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尚不稳定,其人员构成中德育工作者占很大比例,再加上心理学专业教师、医务人员等组成,很多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工作者并不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因此,培养一支既懂得德育工作规律,又掌握一定心理健康教育技巧的教师队伍,是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工作的关键。高校要将心理学专业教师与德育工作者两支队伍相结合,充分发挥各专业的育人功能,相互学习,促使两个专业的有机融合。要对现有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他们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技巧、方法,灵活应对工作中遇到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另外,值得重视的是要加强大学生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干部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他们生活在学生群体当中,能及时了解到大学生的心理动态,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对大学生干部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他们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学生中的异常心理问题,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同时,有助于心理健康知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5.课堂教学主渠道上的整合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工作体系。德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在《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就业指导课》等相关课堂中,进行系统分析和集体咨询。可以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邀请专家为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大学生开设专题讲座,在讲座中将集体心理辅导和德育工作的方法结合运用,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要改变过去心理健康教育坐等大学生上门、个别、保密进行的方法,要主动、公开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取课堂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引起大学生对心理问题的重视,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使他们建立起心理健康标准的观念,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要积极汲取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注意借鉴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文化学、管理学政治学行为科学、大众传播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科研成果,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努力做到潜移默化,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6.网络资源上的整合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新路径,构筑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整合的网络教育体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直观性、双向互动等性质,全方位、多角度地实施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计算机网络具有一定虚拟性、自由性和隐蔽性,能使大学生直接而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抑郁和苦闷,毫无顾忌,畅所欲言,寻求心理的释放和依赖。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思想实际,通过分析研究,对症下药,及时引导,沟通化解。利用网络将德育工作和心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说教式教育方式,变成平等信任的网络教育形式,不仅大学生乐于接受,而且还增强了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7.校园文化载体上的整合

校园文化的功能之一就是它的载体功能,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同样需要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作为载体。高校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发挥调节心境、陶冶情操、愉悦身心、造就性格的功能作用。还可以净化大学生的内心世界,调节大学生的紧张情绪,缓解不和谐的生活,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环境陶冶法中,我们主张与大学生共同营造良好的班风、校风,让大学生面对和谐、融洽、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面对勤奋、严格、积极的学习氛围,面对优美、洁净的校园环境,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确实有着共同的志向,即维护健康的心理和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高校的特点,学校的各项活动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通过活动可以使大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集体观念,锻炼意志,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这些都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避免出现适应性障碍和学习障碍,使德育工作的预防性得到真正的体现。同时,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可以使大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问题,找准自己的位置,减轻心理过重负担,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教育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