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超:从毛笔到战场,看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班超:从毛笔到战场,看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投笔从戎”一语中的“投笔”,指的是掷掉毛笔,“从戎”,指的是参加军队。被人诬告为“私改作国史”,明帝下诏抓捕。年轻的班超上书为兄辩白,最后明帝撤销了对班固的处分。他从汉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投笔从戎,随大将军窦固出酒泉征北匈奴起,到汉和帝永元七年(95年)通西域成功,“使西域五十余国悉皆纳贡内属”,其间凡二十二年。班超临危不惧,决定出其不意给匈奴使者以重击。

班超:从毛笔到战场,看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投笔从戎”一语中的“投笔”,指的是掷掉毛笔,“从戎”,指的是参加军队。这是一个从笔耕的书生走上为国征战的壮士的历程。语出《后汉书·班梁列传》,表达的是少年班超的远大志向和豪迈气概。

班超(32—102年)是著名史学家班彪之子,班固之弟。22岁时,父亡。合家回归老家。兄班固承父志,潜心研究史书,写作史书。被人诬告为“私改作国史”,明帝下诏抓捕。年轻的班超上书为兄辩白,最后明帝撤销了对班固的处分。当时他一家在洛阳生活,班超勤奋好学,胸怀大志。“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母)”,即为官家抄书赚钱养母。他不甘心过这样平平庸庸的日子,希望能为国干出一番事业来。“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汉书·班梁列传》)

班超是个有志气的人,他的志向是“封侯万里之外”。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从汉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投笔从戎,随大将军窦固出酒泉征北匈奴起,到汉和帝永元七年(95年)通西域成功,“使西域五十余国悉皆纳贡内属”,其间凡二十二年。班超晚年上书表达了回归故里的意愿,上书中说:“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汉和帝同意了他的回归,下诏嘉奖道:“域外二十二年,不动中国,不烦戍士,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其意是说,班超在域外二十二年,没有花费汉朝的财物,也没有动用汉朝的边防军,但使得远方的夷族与汉朝和睦相处,这是了不起的功劳。于是,汉和帝封班超为定远侯。(www.xing528.com)

在出使西域和出征匈奴的过程中,说不尽的艰难困苦。他们北行的第一站是鄯善国。鄯善国国王原先对他们不错,可匈奴使者一到就变了脸。班超一行三十六人身处危境。班超临危不惧,决定出其不意给匈奴使者以重击。他激励士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