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姚曾荫:中国国际贸易奠基人的贡献

姚曾荫:中国国际贸易奠基人的贡献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著名的国际经贸学家,国内国际贸易学科最早的博士生导师和学科带头人,全国经贸系统先进工作者,国际贸易学科奠基人。姚曾荫教授的学术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是国际分工。但姚曾荫教授也指出,“为了确保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及其政策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作用,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实行国家对外贸易管制”。

姚曾荫:中国国际贸易奠基人的贡献

姚曾荫(1915—1988),江苏镇江人,为著名桐城学派创始人之一姚鼐后裔。我国著名的国际经贸学家,国内国际贸易学科最早的博士生导师和学科带头人,全国经贸系统先进工作者,国际贸易学科奠基人。1933年,姚曾荫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系。1937年毕业后,在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工作,先后任研究生、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46年赴美国米里苏大学研究院进修。1949年回国。1949—1952年,任北京大学经济系副教授。1952—1953年,任中央财经学院教授。1953年9月后,任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20世纪50年代,姚曾荫教授主持编著了《马恩列斯论国际贸易》一书,成为新中国成立10周年国庆献礼项目,荣获对外贸易部一等奖。1987年,他受国家教委和人民出版社委托,主编了“大学世界经济丛书”之《国际贸易概论》。这是我国国际贸易界第一部巨著,对国际贸易学科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全国高等学校第二届优秀教材特等奖。《国际贸易概论》资料详实,立论有据,内容丰富,形成有特色的理论体系。姚曾荫教授通过梳理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与成果,通过借鉴与吸收以往的研究,坚持生产决定交换的原理,构建了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国际贸易理论。他指出,“国际贸易学的对象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缩小的世界”。[60]以此为基本出发点,他首先介绍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然后分别介绍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跨国公司与对外直接投资,并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各国对外贸易政策以及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等进行介绍与评价。姚曾荫教授的学术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是国际分工。在国家出现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产生国际分工。他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三次社会大分工,指出当代世界分工具有四个特征,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工业分工迅速发展,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逐步加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的发展与古典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分工为主导形式的国际分工的削弱,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也积极参加世界分工的进程。姚曾荫教授反驳了亚当·斯密主张的“交换是人的本性并且交换引起分工”的见解,认为分工是交换的基础,没有国际分工,就没有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国际贸易中,交换的商品可以分为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的交换和使用价值相同的商品的交换。国际分工的发生与发展取决于两个条件,即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西方经济学家片面地用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解释社会经济现象,姚曾荫教授则认为,自然条件仅仅为国际分工提供了可能性而非必然性。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决定国际分工发生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而分工只是一种社会劳动关系。姚曾荫教授还反驳了卡布拉尔(M.J.Cabral)关于国际分工是“自发形成的,而不是发达国家所采取的某些政策的结果”的观点,指出在国际分工形成过程中,各种超经济的强制手段及自由贸易政策起了重要作用。尽管如此,要改变一国的经济面貌,姚曾荫教授认为还是要靠市场的力量。

其二,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使命,这源于资本对利润的追逐,资本主义固有矛盾不断加深和克服促使市场向纵深和广阔发展的过程。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和资本输出,是促使统一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因素。价值规律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冲破国家的界限,扩展到世界范围成为世界关系,结果是导致世界范围的两极分化,形成落后国家从事初级产品的生产、发达国家从事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国际价值并不取决于各国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是取决于一国生产单位产品的国民平均劳动。正是由于各国国民平均劳动高低不同,使得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从而表现为不同的商品价格。国际贸易中的等价交换,实际上隐含了以少量劳动交换较多劳动的不平等劳动的交换。(www.xing528.com)

其三,独立自主、平等互利、趋利避害地发挥跨国公司的作用。跨国公司是国际贸易中的主要垄断力量,资本输出既是国际垄断组织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又是跨国公司扩张的标志。对外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控制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促进商品输出的重要手段。跨国公司的海外扩张,主要通过剩余价值实现的国际化和剩余价值生产的国际化来实现。跨国公司内部通过调拨价格来获取利益,外部则利用限制性商业做法加强其控制地位。此外,跨国公司利用其垄断势力控制、操纵许多商品的世界市场价格。姚曾荫教授强调指出,应该通过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有其消极作用,但也有其积极作用。跨国公司对世界各地的投资有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也为东道国带来资本、先进技术、管理经营和销售技能等东道国缺乏的能力,也使得各国间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不断加强。因此,需要“制定有效的国家法律和国际行为准则以防止跨国公司可能造成的伤害”。[61]

其四,对外贸易对于一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既可以降低生产费用,又可以通过不等价交换进行价值的国际转移来提高利润率。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将削弱对外贸易的作用,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将退回“自给自足”的状态。姚曾荫教授则通过事实分析,反驳了“资本主义将越来越走向经济上的自给自足”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会减少它对国外贸易的依赖”这两个论点,指出“对外贸易重要性渐减规律”是不成立的。但他也指出,“对外贸易是经济成长的发动机”的观点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其五,我国必须坚持长期的对外开放政策,强调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国家应该贯彻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对外贸易原则。由于生产国际化和经济事务日益国际化的趋势,使得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一起参加社会分工的过程。社会主义国家参加并利用国际分工,是建立在长期稳定基础上的长久考虑。对外贸易不仅可以使社会主义国家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本国技术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也是执行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姚曾荫教授也指出,“为了确保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及其政策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作用,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实行国家对外贸易管制”。社会主义国家反对任何形式的自给自足,绝不是要与世界隔绝、闭关自守、自给自足,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我国的对外开放应该是长期的、全面的、全方位的开放。[6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