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8世纪遗产:中国社会遭受外国入侵并受经济影响

18世纪遗产:中国社会遭受外国入侵并受经济影响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后,外国的入侵也是从18世纪开始的,这时广州的垄断贸易制度开始失灵,鸦片贸易使得民众疏远,而外来入侵最终使中国在19世纪40年代败在了英国人手中。鸦片贸易改变了出超的平衡对中国不利,造成白银外流,铜钱贬值,对国内经济有不良影响。

18世纪遗产:中国社会遭受外国入侵并受经济影响

人们一般都认为,18世纪是清代势力达到鼎盛的时期,而在这一世纪末出现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也标志着王朝漫长崩溃过程的开始。到1911年清王朝终于彻底崩溃,这时民族主义运动迫使皇室的第十位皇帝退位以对共和制的政府有利。中国传统历史学家已习惯于将过去的历史看作是皇室的兴衰,他们会用所谓王朝循环来解释清朝与前朝不断由盛转衰的过程。这些循环在每一阶段都是由类似的因素造成的,围绕着统治者的活动进行:有魄力的开国皇帝创造了一个经济和政治强盛的时期,然后领导不力,用度过多,接着又因赋税增加和政治腐败造成管理的瘫痪,引发农民起义。在1800年有大量证据表明过去的一个世纪已出现王朝衰落的迹象。18世纪90年代镇压苗民和白莲教起义的战事说明政府已开始变得这样脆弱:皇帝的宠臣把持朝政,挥霍无度,腐败成风;地方政府缺乏效率,压制苛严,军事上也无法控制局势。富人生活奢靡,不负责任,而同时穷人则生活在贫困之中。由此来看,通往1911年的道路已很明确。

现代历史学家认为乾隆朝后期正好印证了这些看法,但他们在考虑了王朝和国家的状况后又指出,其起因还有并非单纯局限于政治方面的其他问题:人口的增长、知识界的冷漠以及外国的帝国主义。人口的不断增长看来不仅使精英的不满情绪更加强烈,破坏了行政管理的结构以及造成民众骚乱,而且还更普遍地损耗了自然资源和现有的技术条件。据一位历史学家的说法,这是“一种近乎依照前现代方式所能达到极限程度运作的制度”。[1]

具体来说,有些学者将土地短缺、百姓赋税负担增加、农民转变为农业雇工以及尤其是在南方土地集中到少数地主手中归为造成19世纪衰落的重要因素。18世纪学术考证的风尚在19世纪初因被认为缺乏道德责任感而受到谴责,而现代历史学家又将之当作是文化僵化的众多例证之一,与这一时期技术的停滞同时出现。最后,外国的入侵也是从18世纪开始的,这时广州的垄断贸易制度开始失灵,鸦片贸易使得民众疏远,而外来入侵最终使中国在19世纪40年代败在了英国人手中。鸦片贸易改变了出超的平衡对中国不利,造成白银外流,铜钱贬值,对国内经济有不良影响。因而,19世纪衰退的众多根源看来早在前一个世纪就已深深地植下了。

不用去将1911年帝国制度的终结看作清史中最重要的终结标志,也不用根据其与王朝(通常被认为是好的)兴盛的关联来评判事件和条件,对我们而言看来更有意义的是要考虑18世纪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以关注这一时期的长时段发展。这些发展很少是在1644年开始,或是在1911年结束,每个发展都有其复杂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将之作为王朝兴衰的表征。毋庸置疑,清朝的皇帝开始变得更加软弱,国库也更空虚,官员和军队更无效能,因此我们就先从政府谈起,在政府中许多传统的程序确实仍在起作用,但我们另外还要考虑范围更广的社会发展趋势。(www.xing528.com)

注释

[1]伊懋可:《中国往昔的范型》,第30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