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沿汴河的大街和东水门旁的大街

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沿汴河的大街和东水门旁的大街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里城的东西角子门,不仅是通人行路的旱门,同时并列有水门,成为汴河贯穿里城的通道。东水门两岸的通津门和上善门,西水门两岸的宣泽门和大通门也不例外,都有沿汴河的大街通到里城中心的州桥,作为交会点。这是水陆两路运输重要物资进入城中的主要交通线,因而沿汴河向东的街市,繁荣程度大大超过东面御街。

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沿汴河的大街和东水门旁的大街

东京梦华录》卷一《东都外城》:“东城一边,其门有四,东南曰东水门,乃汴河下流水门也。其门跨河,有铁里窗门,遇夜如闸垂下水面。两岸各有门,通人行路,出拐子城,夹岸百余丈。次则曰新宋门,次则曰新曹门。”这是说,东水门的南北两岸各有城门通人行路,这两座城门即是通津门和上善门,再加上新宋门和新曹门,东城一边共有四门。《宋会要辑稿》方域一之一又说:“东五门,南曰上善,汴河东水门……次北曰通津,汴河东水门……次北曰朝阳(按即新宋门)……次北曰含辉(按即新曹门)……次北曰善利,广济河水门。”这样连同广济河水门计算在内,东边共五门,上善和通津是东水门南北两岸的城门,《宋会要辑稿》这样混通地称为“东水门”,并不确切,实际上是夹着水门而“通人行路”的旱门。因为汴河以及汴河两岸是京城水陆交通的主要通道,是日常生活所需物资从四方运入的命脉,因而除了在汴河上设有水门以外,同时在水门两岸还设有旱门。不但东水门这样,西水门也是同样格局。西水门北岸设有宣泽门,南岸设有大通门。同上书讲到“西六门”中,“次北曰大通,汴河南水门”,“次北曰宣泽,汴河北水门”。不仅是北宋东京的水门旁有旱门,南宋临安也是一样。临安城西北有余杭水门和余杭门并列,城东南有保安水门和保安门并列,余杭门和保安门都是水门旁的旱门,成为水陆交通并行的要道①。

《东京梦华录》卷一《旧京城》:“东壁其门有三:从南汴河南岸角门子,河北岸曰旧宋门,次曰旧曹门。西壁其门有三,从南曰旧郑门,次汴河北岸角门子,次曰梁门。”所说角门子,即东西角子门。里城的东西角子门,不仅是通人行路的旱门,同时并列有水门,成为汴河贯穿里城的通道。这里当是唐代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所建成的东西水门(韩愈《汴州东西水门记》)。《东京梦华录》卷一《河道》讲汴河,“从东水门外七里曰虹桥……次曰顺成仓桥,入水门里曰便桥,次曰下土桥,次曰上土桥,投西角子门(按西字当为东字之误),曰相国寺桥,次曰州桥。”说明汴河入东水门进外城,入东角子门进里城;接着向西,又出西角子门出里城,更出西水门出外城。

东京外城的布局,凡是四面设有城门的地方,都有大街通向城中。东水门两岸的通津门和上善门,西水门两岸的宣泽门和大通门也不例外,都有沿汴河的大街通到里城中心的州桥,作为交会点。其中从州桥向东,经相国寺桥,穿过东角子门,经上土桥、下土桥、便桥而到达通津门和上善门的沿汴河大街,特别重要。《东京梦华录》卷三《大内前州桥东街巷》:“大内前,州桥之东,临汴河大街,曰相国寺,有桥平正如州桥……东去沿城皆客店,南方官员商贾兵级皆于此安泊。”州桥向东的沿汴河大街,到相国寺桥以后,分成两条,一条一直向东,不再沿河,出里城旧宋门(即丽景门)到外城新宋门(即朝阳门),就是上节所说的东面御街;另一条沿汴河东南行,出里城东角子门,经上土桥等,到达通津门和上善门。这是水陆两路运输重要物资进入城中的主要交通线,因而沿汴河向东的街市,繁荣程度大大超过东面御街。(www.xing528.com)

在这条水陆两路主要交通线上,分布有许多官府的仓库,接待客商堆货、寓居并进行交易的邸店和客店。官府的米麦仓库不少,“诸米麦,自州东虹桥元丰仓、顺成仓、东水门里广济、里河折中、外河折中、富国、广盈、万盈、永丰、济远等仓”(《东京梦华录》卷一《外诸司》)。邸店也很多,其中著名的如十三间楼,从五代后周一直经营到北宋末年。同时这一带又是重要的新行市所在地点,我们在前面讲新行市形成的章节中,已经详细谈到斛)行(米麦行)、面行、菜行、牛马行、纸行、果子行等等在沿汴河两岸兴起的情况。这儿是大量日用商品输入的枢纽,又是大量货物堆积和大宗交易的中心,更是许多新兴重要行市所在,因而客商云集,特别是南方前来的巨商很多。这一带街市也很兴盛,而且自有其特点。可惜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缺乏这方面的记载,可能正如他在序文中所说的:“未尝经从处”。因为他没有经商,更没有从事大宗的买卖,也不常到这一带游览。幸而《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正是通津门内外沿汴河街市的情景,可以弥补这一缺陷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