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津鸟审及其他·历史名词及社会变迁

天津鸟审及其他·历史名词及社会变迁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先明天津素有“九河下梢”之称,海河水系汇流于三岔河口然后入海。解放后鸟市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赌博、贩毒、妓院等不正当行业都被政府取缔了,受压迫的艺人也都翻了身,娱乐场所也不再演出低级下流的东西了。今天一幢幢新楼平地而起,原来的街巷均已不复存在,鸟市已成为历史名词了。解放前,这是天津唯一的猪肉市场,全市吃的猪肉都从这里运出。

天津鸟审及其他·历史名词及社会变迁

张先

天津素有“九河下梢”之称,海河水系汇流于三岔河口然后入海。早期天津的工商业集中在城东北的运河两岸,北岸有天津工业摇篮“三条石”,南岸的估衣街商店鳞次栉比,而三岔河口面临城厢,背靠运河,交通便利,是个水旱码头。在这一地区,从清朝以来逐渐形成了四个市场:鸟市、晓市、肉市和鱼市。

鸟 市

天津的鸟市,原来有两处:一个在现在南市淮海电影院斜对面的一条小巷内,巷口原有一小牌坊,上面写着“鸟市”二字,但规模很小,名气不大;另一处在城东北角,天津人通常所说的鸟市,指的就是这里。此地原来是个废河湾,在南运河取直后早已干涸,后来旧河床填平了,成为一个空场,清末时就叫“老乾河”,那时每天清早有很多老年人提着鸟笼来这里“溜早儿”,卖鸟的也就应运而生,逐渐形成了鸟市。

这里地点适中,交通又便利,因而前来谋生的商贩越来越多,包括民间艺人也来撂地演出。后来在这里建造的房屋越来越密,出现了许多店铺,反而把摆摊卖鸟的小贩排挤到小巷里了。一条鸟市街,坐落在两旁的都是书场、戏院、饭馆、小人书铺和各种饮食摊。

小小一条鸟市街全长不过百余米,娱乐场所有十余处,最大的是河北影院,就是现在的东风影院。戏院有三个:一家叫聚英戏院,以演出河北梆子为主;一家叫宝升戏院,主要上演评戏;另一家叫华北戏院,经常上演京剧(我还记得其门前匾额,系大军阀靳云鹏的兄弟靳云鹗手书的)。

此外,还有个专演什样杂耍的玉茗春,以及演出魔术杂技相声、大鼓、评书等的小型书场七八处。小人书铺更是生意兴隆,经常挤满了少年儿童。棋社和茶社,则是消磨时间、高谈阔论之处,但切莫忘记墙上贴着的“莫谈国事”。

鸟市的饮食行业也是形形色色,如白记饺子馆的羊肉扁食,穆傻子的涮羊肉,陆记的炸糕,都是驰名远近的。此外还有许多食品摊:水爆肚、羊肠子、煎闷子、炸春卷、茶汤、面茶、汤元、藕粉以及各种时令小吃,应有尽有,而且物美价廉。逛鸟市的都是劳动人民,有钱人很少前来问津。

社会的鸟市又是个黑暗的角落,这里有大烟馆,有毒品的黑作坊,制造和出售鸦片、吗啡、白面;也有各种形式的赌博场所;就在鸟市附近,还有个七扭八歪的叫“九道弯”的小胡同,里面开设有几十家下等妓院。旧社会有不少人在这里堕落下去。这里也是地痞流氓、军警宪特横行称霸之地,小偷乞丐也到处流窜。

解放后鸟市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赌博、贩毒、妓院等不正当行业都被政府取缔了,受压迫的艺人也都翻了身,娱乐场所也不再演出低级下流的东西了。解放初期镇反运动中镇压了“鸟市四霸天”。我家在这个地方住了四代,我的一些邻居,都是说书的、唱戏的、卖馅饼的、摆糖摊的,全都靠鸟市来谋生。我亲眼看到了鸟市的变化。解放后,修起柏油路面,改建了剧场,取消了妨碍交通的摊子,鸟市显得干净整齐了,饮食行业也加强了卫生管理。但另一方面,许多有特色的摊点都不见了,鸟市不如以前“火爆”了。1976年地震时,鸟市一带房屋震损较大,被列为我市首批规划区,当年就进行了搬迁。今天一幢幢新楼平地而起,原来的街巷均已不复存在,鸟市已成为历史名词了。

晓 市

顾名思义,晓市是在拂晓时候营业的一种早市。出了鸟市南口前行,进入锅店街和单街子,这条街就是晓市了。这是个批发性质的市场,主要经营干鲜果品、糖果玩具等,往北走到估衣街及附近的小巷,还有批售日用百货、文化用品以及布匹的。从单街子到估衣街全长700余米,加上几条小巷都摆满了摊子,约在五六百家上下,规模很大,尤其在夏季水果较多的时候更为兴旺。那时每天天还不亮的时候,来自全市各个角落的小商贩打着纸灯笼赶到这里来趸货,有挎着篮子的,有担着挑子的,匆匆忙忙地挤来挤去,那种熙熙攘攘的场面,比赶集还要热闹。买卖双方一方是“漫天要价”,一方是“就地还钱”,双方为了价钱的高低、质量的好坏、份量的大小,而斤斤计较着。这里是小市侩的天地,老实人和外行到这里很容易上当受骗。这里的买主、卖主各有一套生意经

天光大亮以后,街上的各大商店开始营业,批发商都收摊了,赶市的小贩也都买齐货物陆续散去。到这里来的又换了一种人,都是些衣冠楚楚的人物了。他们光顾的是“八大祥”,选购华贵的衣料、上等的皮货。文人墨客来了,为的是购买戴月轩的毛笔、胡开文的徽墨。商店老板对他们笑脸相迎,敬烟让茶,恭而敬之。这种场面和晓市的纷乱景象就出现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这种天亮前是下等社会,天亮后又成了上等社会的情况,每天周而复始地显现着。解放后1956年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后,这个完全由个体经济组成的晓市,也就失去了立足之地而烟消云散了。

鱼 市(www.xing528.com)

出了鸟市北口前行,就是三岔河口了。这一带的河岸,每天停有不少渔船。他们来自各河的上游,把捕获的鱼虾运到这里,就在金钟桥和金钢桥之间的这段河边既批发也零售,这就是鱼市。

俗话说:“河里没鱼市上看”,每天都有很多鱼运到这里出售,一年四季不断。鱼市整天都有交易,渔船随到随卸鱼上岸出售。鲤鱼、鲫鱼常年有货,而刀鱼、黄鱼、对虾螃蟹则有季节性。

鱼市为渔霸所把持,渔民运来的鱼不经他们的手,就不准上岸出售,他们对渔民的剥削是很残酷的。解放后,由国营水产公司在河对岸的李公祠(李鸿章祠堂)开设水产市场,统购各地来鱼,这个鱼市也就不复存在了。

肉 市

在鸟市和鱼市之间还有一个市场,就是肉市。解放前,这是天津唯一的猪肉市场,全市吃的猪肉都从这里运出。

清朝时,天津的肉市设在东门外,是露天的,规模不大。随着城市的发展,用肉量逐年增加,东门外的肉市地方狭小,不敷使用。在二十年代,由屠宰商、肉商和脚行三方协商,将肉市迁移到鸟市北面,并且兴建了一座大型交易市场。近旁就是屠宰业和肉铺行业的两个同业公会。肉市每天有近千只猪上市,全市各肉铺和用肉量较大的单位,都到这里来采购猪肉。这个肉市是猪肉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的交易场所,他们决定着猪肉的上市量和市场价格。解放后,生猪统一由食品工厂屠宰,由食品公司经营,肉市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改成为副食品综合商场。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肉市对面有一座庙宇,名为“王三奶奶行宫”。这个王三奶奶相传是清朝一个农妇,经常朝拜京西妙峰山,显了“灵验”,实际上是一些巫婆神汉捏造的骗人勾当。这个王三奶奶行宫是把持肉市的双利合脚行建造的,这个脚行的封建把头很迷信,他认为他所以能独霸一方,是由于王三奶奶的保佑,特意建了这个“行宫”,请王三奶奶的“仙体”来津“小憩”。

由于天津人最崇拜的是天后娘娘,所以王三奶奶行宫正殿供的是天后娘娘,并有送子娘娘、眼光娘娘等配享;东偏殿供的就是王三奶奶;而西偏殿供的是伏魔大帝(实际就是三国关羽)。当年这个庙的香火倒还旺盛,每逢这几位神的什么生日之类的时候,就有一些高跷会、地秧歌、龙灯、法鼓之类的民间组织赶来拜庙,在庙前广场尽情表演,是相当热闹的。

解放后,肉市取消了,脚行转入运输合作社,把头再也不能骑在工人头上作威作福了。到1956年,运输社又并入红桥运输场,王三奶奶行宫的神像也被拆除,改成了街办工厂。地震后,经过规划这一带盖起了新楼,连庙的遗址都已找不到了。

禇玉璞的“大令”

褚玉璞盘据天津时,我曾看见过他的纠查队,是由八九名大兵组成的。他们身背飘着红绿绸缎子的长柄大刀,手持油着红黑两色漆的军棍,为首一人手抱用黄布制成的一个大令箭,上有一“令”字和一个“褚”字,表示褚玉璞在亲自出巡。这种纠查队,老百姓称他们为“大令”。“大令”握有生杀大权,“大令”过市,杀气腾腾,百姓望而生畏。“大令”杀人我虽未见过,但“大令”借弹压地面之名而实为扰民之事,我却曾亲眼目睹。“大令”可随时进入戏园、茶馆公共场所,各娱乐场所必须特设一“弹压席”,并置一方桌,桌上摆上令箭架。“大令”刚一进门,茶房立即拉铃告知戏台上的演员和文武场面人员,并高呼:“接令!”台上演员立即停止演出,象电影断了片子一样。同时吹打列队迎宾的曲牌。等“大令”将令箭插入箭架、安然就座以后,曲牌方准停止,演员从中断处继续演唱。“大令”喝茶、听戏完毕,意欲离去时,茶房又立即拉铃高呼“送令”,场面上又吹打京剧中“拜山”列队送天霸时的曲牌。此时台上演员须再度中断演唱,俟“大令”出了戏园,演出才恢复正常。好在那时观众对此已是司空见惯,并且不敢有丝毫怨言。

(赵恩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