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仪祉:我国现代水利建设的先驱

李仪祉:我国现代水利建设的先驱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仪祉,1882年2月生于陕西蒲城县马湖乡富塬村。1930年冬,杨虎城任陕西省政府主席,目睹陕西“民国十八年年馑”后民不聊生的惨状,主张兴修水利,救民危难,邀李仪祉回陕任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陕南、陕北的各项水利工程也在李仪祉的设计和筹划之中。

李仪祉:我国现代水利建设的先驱

李仪祉,1882年2月生于陕西蒲城县马湖乡富塬村。父亲李桐轩、伯父李异材均为学界骄子,又是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的会员。他从小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爱国主义的熏陶。1909年被选派前往德国皇家工程大学学习铁路土木工程,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国。1912年参与倡办西安三秦公学。1913年再赴欧洲留学,与郭希仁一起考察法、比、荷、英、瑞诸国的江河渠闸堤防,深感祖国水利的落后,加上郭希仁也劝他学习水利,以“继郑白之迹”,遂改入德国丹泽工科大学主攻水利专业,立志振兴中华水利事业。1922年秋回陕任陕西省水利分局局长兼渭北水利工程局总工程师,对省内诸河流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1925年春主持西北大学校务。

1927年下半年,冯玉祥附蒋反共,陕西政局大变,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被解散。李仪祉目睹现实,愤然辞职,离陕到上海任港务局局长,同时兼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教授。后去四川重庆,就任市府工程师,为成渝公路设计了老鹰岩盘道,这是他甚为满意的一项工程设计,被后人誉为“巧夺天工”之杰作。1928年任华北水利委员会委员长,1929年又兼任北方大港筹备处主任、导淮委员会委员兼总工程师及工务处处长。他还一度担任浙江省建设厅顾问,设计了杭州湾新式海塘。1930年在天津倡办水工试验所,为中国水利工程研究创造了条件。

1930年冬,杨虎城任陕西省政府主席,目睹陕西“民国十八年年馑”后民不聊生的惨状,主张兴修水利,救民危难,邀李仪祉回陕任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在杨虎城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使筹备多年的泾惠渠水利工程终于动工。在泾阳县张家山泾河峡谷筑坝,开渠引水,到1932年仅三年时间就将泾惠渠建成,可灌溉泾阳、三原、高陵等县农田50万亩。李仪祉十分欣慰地在《对渭北人民切切实实地说几句话》一文中写道:“这多年的大旱,使我父老兄弟受苦不堪”,“幸有这一大工程,人回来了,牛买了,地又种了,又渐渐有生命了”。

泾惠渠告成后,李仪祉信心倍增,他辞去建设厅厅长一职,专任陕西省水利局局长。在新任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的支持下,开始勘测洛河,筹办洛惠渠水利工程。由于工程艰巨,1947年始粗通水,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渠工程才告完成,所灌农田达55万余亩。渭惠渠水利工程从1935年破土动工,至1937年12月完工,共灌农田60余万亩。还有引石头河水的梅惠渠工程,1936年10月动工兴建,1938年6月完成,灌溉农田约30万亩。继而引黑河水、引沣河水、引涝河水、引泔河水的诸惠工程也相继施工,成为著名的关中“八惠”水利工程。陕南、陕北的各项水利工程也在李仪祉的设计和筹划之中。

1932年,杨虎城、李仪祉与外国专家视察泾惠渠水利工程途中留影(www.xing528.com)

1930年冬,在龙洞渠举行引 泾工程开工典礼时的盛况

1932年6月,杨虎城、李仪祉(前排左二)与外国水利专家一起视察泾惠渠滚水坝

洛惠渠渠闸工程施工情形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李仪祉抱病回陕,不顾病情日重,多方奔走,呼吁抗战,为八渠通水,殚精竭虑。1938年3月8日与世长辞。当时,《大公报》发表短评,称:“李先生不但是水利专家,而且是人格高洁的模范学者,一生勤学治事,燃烧着爱国爱民的热情,有公无私,有人无我。”表达了社会对这位水利大师、一代贤哲的缅怀之情。人民为了纪念他,墓地选在泾惠渠社树分水闸后的张家山,参加送葬的群众达3万人之多,场面感人之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