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隋文帝时发生谋反未遂,三个闲人暴露

隋文帝时发生谋反未遂,三个闲人暴露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在隋文帝忙着收拾突厥时,内部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发生了一起谋反未遂事件,引发事件的三位主角名头都很大,分别是刘昉、梁士彦和宇文忻。三个无所事事的闲人经常聚在一起喝酒聊天,彼此发发牢骚,吐槽对隋文帝的不满。三人居然密谋计划推翻隋文帝,拥立梁士彦为新皇帝。隋文帝下令将三人诛杀。苦劝父亲不要谋反的梁刚被赦免。几年后,郑译以体弱多病为由,向隋文帝提出请求回京调养,得到了批准。

隋文帝时发生谋反未遂,三个闲人暴露

就在隋文帝忙着收拾突厥时,内部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发生了一起谋反未遂事件,引发事件的三位主角名头都很大,分别是刘昉、梁士彦和宇文忻。刘昉是隋文帝上台专权的头号功臣,隋朝建立后,隋文帝给了他优厚的待遇,封其为舒国公,虽然地位很高,但没有任何实权,他心里感到愤懑不平。

梁士彦是在北周时期便已赫赫有名的大将,守卫晋州一战天下闻名,为灭掉北齐立下了头功,后来随韦孝宽平定三总管之乱,作为先锋,所向披靡,事后被隋文帝任命为相州刺史。但或许是因为他太能打了,使得隋文帝对他有所忌惮,不久将其召回京师,削去兵权后给了很好的待遇,让他闲居在京城。

宇文忻也是一员猛将,屡立战功,特别是在平定尉迟迥叛乱中,在韦孝宽败局将定时,正是宇文忻急中生智,攻击围观群众,一举扭转了战局。平叛之后,杨坚对他大为赞扬,说:“尉迟迥倾山东之众,动百万之师,而你屡出奇策,战无不胜,诚可谓天下英杰!”加封他为英国公。不过,宇文忻总是担心杨坚会采取鸟尽弓藏的手段对付功臣,言语间多有流露,杨坚听到后非常不爽,找了个由头将其免职。

三个无所事事的闲人经常聚在一起喝酒聊天,彼此发发牢骚,吐槽对隋文帝的不满。如果仅此而已,充其量不过是大不敬,但后来事情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三人居然密谋计划推翻隋文帝,拥立梁士彦为新皇帝。已经年过七十的梁士彦确实有些老糊涂了,有算命先生曾经告诉过他,过了六十岁必能登上帝位,梁士彦真信了,本来能颐养天年,但膨胀的野心到头来将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他们最初订立的计划是趁着隋文帝出京祭祀,让手下奴仆见机行刺。不过,如果细细想,这个想法简直就是儿戏,皇帝身边护卫如云,几个奴仆如何能下得了手?他们又想到了第二套方案,在蒲州起兵,然后以此为根据地,占黎阳仓,断河阳路,截取朝廷物资,招兵买马,以此和隋文帝抗衡。

三人经常在梁士彦府上喝酒密议,令梁士彦想不到的是,还没有起兵,刘昉利用到他家喝酒的机会和他老婆勾搭到了一起,给梁士彦戴了一顶结实的绿帽子。更让他想不到的是,隋文帝在他身边早已安插了耳目,此人是梁士彦的外甥裴通,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隋文帝的掌控中。

隋文帝不想让这场戏过早收场,一定要做到证据确凿,于是任命梁士彦回自己的大本营晋州担任刺史,同时接受梁士彦的推荐,同意他的心腹萨摩儿一同赴任。梁士彦等大喜,觉得一切都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有了晋州做根据地,宇文忻、刘昉在京城做内应,大业可成,于是几人更加频繁地会面,商议具体的举事细节。

一直躲在幕后的隋文帝觉得是时候收网了。开皇六年(586年)八月,隋文帝召一些刺史回朝述职,梁士彦也在被召之列。在朝堂上,隋文帝突然下令拿下梁士彦、宇文忻和刘昉,责问他们为什么意图谋反。三人开始不承认,还想抵赖,隋文帝命萨摩儿上殿对证,萨摩儿“俱论始末”,将前后经过一一道来,还透露了一些细节,说:“梁士彦的二儿子梁刚流泪苦劝父亲不要谋反,三儿子梁叔谐却说‘做猛兽就要做兽中之王’。”这一下梁士彦无法狡辩了,脸色骤变的他对萨摩儿说:“是你杀了我啊!”(www.xing528.com)

隋文帝下令将三人诛杀。临刑前,宇文忻看到老战友高颎,磕头请他为自己求情,刘昉大为鄙夷,唾骂宇文忻说:“事形如此,何叩头之有?”

隋文帝没有赶尽杀绝,毕竟这几位都是“开国元勋”,只杀了他们和正室所生的儿子。苦劝父亲不要谋反的梁刚被赦免。三人的兄弟叔族和妾所生的儿子都没有被杀头,而且被发配到荒蛮之地。为了充分发挥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作用,隋文帝身穿白色衣服亲临射殿,令百官用箭射梁士彦三家抄没的东西,搞这样颇有仪式感的举动,为的就是杀鸡给猴看。

三人中最后悔的恐怕应该是刘昉,想当初如果他不推举杨坚上台,想必也不会落到如此下场。相比较而言,当年另一个“关键”人物郑译的结局要好很多。和刘昉一样,郑译失宠后也曾经郁郁不平,心有不甘,暗地里请来道士拜表设祭,以祈求福分。结果被府中的奴婢告发,惹得隋文帝大怒,他对郑译说:“我没有对不起你,你这样做,是什么意思?”于是将其贬出京城,不久又将郑译废为庶民。

但与刘昉不同的是,郑译并没有因此心生反意,而是选择夹着尾巴做人。隋文帝后来原谅了他,重新使其步入官场,担任开府、隆州刺史,并让他参与制定律法。几年后,郑译以体弱多病为由,向隋文帝提出请求回京调养,得到了批准。回京后,隋文帝召见他并赐宴,对他说:“贬退你已经很久了,心里一直很挂念你,怜悯你。”于是恢复了沛国公的爵位和上柱国的官职。隋文帝对近侍说:“郑译与我同生共死,在我遇到曲折和危难的时候,他帮我说话,想到这些,我哪里能忘记他。”

郑译有一个特殊的才能,他精通音律,隋文帝便命他研究音乐,郑译编写了《乐府声调》进呈,得到隋文帝赞赏,此后经常召他谈音乐之事。隋文帝赞赏道:“律令是你制定的,音乐又是你校正的。礼、乐、律、令,你定了三种,的确值得赞美呀!”开皇十一年(591年),郑译在岐州刺史任上去世,隋文帝派使者前去吊唁,谥号确定为“达”。

当年的“夺权三人组”,一个做了皇帝,一个被砍头,一个成了音乐家,命运的诡谲,不得不让人叹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