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蓟州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及冀东西部抗日武装暴动纪念壁碑

蓟州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及冀东西部抗日武装暴动纪念壁碑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邦均镇第三中心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地位于邦均镇第三中心小学院墙外,面北临街。正中一间墙壁镶嵌黑色大理石碑,上刻“冀东西部抗日武装暴动纪念碑”“邦均打响第一枪”“中共蓟县县委、蓟县人民政府 立”“二〇〇五年八月五日”。以蓟县为中心的冀东西部地区,是这次大暴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蓟州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及冀东西部抗日武装暴动纪念壁碑

邦均镇第三中心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基地位于邦均镇第三中心小学院墙外,面北临街。2005年8月建成。为五间廊式,彩钢封顶。正中一间墙壁镶嵌黑色大理石碑,上刻“冀东西部抗日武装暴动纪念碑”“邦均打响第一枪”“中共蓟县县委、蓟县人民政府 立”“二〇〇五年八月五日”。两次间墙壁也镶嵌黑色大理石碑,上刻邦均打响第一枪史实。两稍间墙壁绘有抗战题材的壁画。廊北侧建彩钢顶的六角亭一座,上书“思源亭”。亭内侧上方柱与柱之间的6块连板作为展牌,上面记载着蓟县抗日战争时期的斗争史料。2008年5月,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予以命名。

左侧壁碑刻文:

一九三八年七月发动的冀东人民抗日武装大暴动,是我党抗战初期谱写的一曲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壮丽凯歌。这一斗争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冀东的殖民统治,扩大了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为及早建立冀热辽抗日根据地,配合全面抗战,争取最后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以蓟县为中心的冀东西部地区,是这次大暴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七七事变后不久,蓟县县委在冀热边特委的领导下,开始了武装大暴动的组织发动工作。一九三七年十月十二日,蓟县县委召开了翠屏山秘密会议,会后各地以原来的党小组、反帝同盟小组、抗日救国小组为基础,吸收抗日积极分子,组建了救国会。一九三八年四月四日,蓟县县委在盘山千像寺召开了扩大会议,成立了抗日救国总会。总会主任卜荣久,宣传部部长王少奇,组织部部长王坤载,武装部部长李子光。到暴动前,在短短时间里,救国会就发展成为一支具有中小学教师、青年学生、农民、士绅、民国骨干等上千人参加的抗日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抗日热情极其高涨,暴动条件已经成熟。

一九三八年七月五日,蓟县县委在塔院北栗树沟召开紧急会议,李子光、王崇实、卜荣久,王少奇、徐智甫、白砥中、苏甦(四纵参谋)、铁华等出席会议。冀热边特委丁振军传达了特委田家湾会议决定,“确定蓟县暴动队伍为冀东抗日联军第五总队,商香阁任总队长,王崇实任政治主任,拟定七月十六日全冀东举行武装大暴动”。但随着形势变化,蓟县县委在盘山天成寺和板桥村连续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决定提前两天举行暴动,立即掀起了一场震撼燕山蓟水的革命风暴。(www.xing528.com)

右侧壁碑刻文:

一九三八年七月十四日,蓟县暴动队伍,王景轩(王建国)、苏甦(四纵参谋)领导的三区救国会员在邦均镇首先打响了冀东西部抗日武装大暴动的第一枪,攻克了邦均镇伪警察分局。

邦均镇是由十八个村庄密集组成的一个大镇。敌人在这里控制严密,驻有伪警察分局和地方民团训练队几百人。为了保证起义成功,苏甦、王建国召集抗日骨干纪凯、白秀江、张克增、白秀峰、白崇武、白子成、白荣华等同志,细致地分析了敌情,制定突然袭击,速战速决的战术方案。决定大枪组负责把住道口,防止敌人逃跑,阻击前来增援之敌;喊话组登房向敌伪人员喊话,宣传抗战道理,实行政治攻势,分化瓦解敌人;战斗组全力攻打伪警察分局。十四日白天派人到警察分局作了进一步侦查,掌握了当晚的口令。晚八时许,苏甦、王建国带领队员一行十四人拿着刚从敌人缴获来的四支大枪、两支手枪、十几枚手榴弹趁夜幕绕开大道向邦均进发。晚九点冲进伪警察分局。张克增瞄准敌人甩出第一颗手榴弹。敌人在手榴弹爆炸声中乱作一团,丢下武器,夺路而逃。民团训练队在“我们是抗日的队伍,不愿当亡国奴的拿起枪来抗日,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强大政治攻势下,被我争取,停止抵抗。整个战斗三十分钟胜利结束。打死伪警一人,伤五人,缴枪三十二支,子弹七千多发,电话机一部和其他物资,我无一伤亡。在胜利归途中,同志们心情激动,斗志昂扬,又一鼓作气突袭了大孙各庄的“戒毒所”和钨钢矿伪据点,缴获大枪九支。县委领导李子光等迎接祝贺这支凯旋队伍,并命名这支暴动队伍为蓟县抗联三区队。

攻克邦均伪警察分局,打响邦均第一枪,点燃了冀东西部抗日武装大暴动的烈火。各路抗日联军队伍连战皆捷,迅速发展壮大。全县十几支抗联队伍近万人参加了抗日暴动,给日本侵略者和汉奸政府在蓟县的统治以沉重打击,配合和支持了冀东抗日游击战争和根据地的建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