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栖息地与现代居住空间的融合方向:硕士研究生论文成果

传统栖息地与现代居住空间的融合方向:硕士研究生论文成果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转换到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中,空间形态要根据使用的频率分清主次,做好分割。

传统栖息地与现代居住空间的融合方向:硕士研究生论文成果

5.1.1 重塑传统居住空间的情感依据

传统居住空间是中国传统美学范畴内具有独特魅力的一部分,兼具着地域性与差异性的双重体现,在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中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某些人为或非人为的艺术形式给予人们某种情感上的暗示,就是自然审美过程中所萃取出的精华,也可以称之为意象。意象是艺术设计与感情寄托的产物,凝结了社会主体的美好向往与思想的部分。在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中,传统建筑文化需要依靠一定的设计手法更新延续。将传统文化体现在符号元素及其他衍生出来的形式上是最直接的体现,也是“意”展现出来的形式,符号、图案、颜色、布局、材质等,都会潜移默化地给使用者暗示出文化的存在。根据时代的特征做简化抽象处理或具象写实处理,将这些元素符号依附在形而上的审美意象。

无论居住建筑设计还是公共建筑设计都极为重要。例如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就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上淋漓尽致转化的代表。在设计前期部分,首要的任务就是对中国传统建筑、民居、园林做了宏观的调研,这些准备工作决定了此设计方案的精髓,如何在现代建筑中脱颖而出。在设计中期阶段,设计师们需要全方位、多种形式地在建筑空间环境中营造民族文化特征。在平面布局上,设计师们将中国古典园林与传统民居做到有效的结合,将大小不一的组合式院落为单位落在整体空间内部,是香山饭店的设计精髓之处。借鉴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与传统民居中院落与建筑空间内部衔接的部分为关键点,将香山饭店建筑的内部与外部园林各个空间都具有互动性。这种设计手法就值得借鉴学习,根据香山饭店的地理位置切实做到了“因地制宜”。在如何理解传统文化方面,深入剖析理论,取其形、续其意、传其神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对传统文化以及传递情感的设计任重而道远。

5.1.2 室内空间的自由延伸

居住空间的发展在建筑外观以及配套的园林景观的基础上,在室内部分也要围绕着和而不同、层次突出的主题中心。中国古典建筑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多以木材质为主,木结构建筑为主的建筑体系。在居住空间室内部分,传统建筑采用多以整体为主,多个小而功能丰富的空间环绕。架构清晰,分为内檐和外檐,是中式室内空间结构的特点。内檐是室内装饰的基础。中式空间讲究平衡对称,空间与空间之间要有连带关系,讲究互动。空间内部组合平面展开,都是对称布局的,例如墙面布置的字画家居摆设、屏风、漏窗等都是双数摆设。这样的设计起初是遵循平衡对称感,使用后则发现这样的设计能给人带来多角度多层次的体验。在传统居住空间中,中西方都属于对于本民族审美的追求,也是各民族传统文化赋予人民的审美特质。中式设计手法在于将处于繁多的事物中也能彰显其韵味。转换到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中,空间形态要根据使用的频率分清主次,做好分割。根据主次关系进行设计,将最主要的部分多做处理,让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能有更舒适的感受。(www.xing528.com)

5.1.3 室外空间的相互交融

现代居住区中,高楼耸立,对于室外空间设计多以公共休闲区域为主,与传统民居的合院式民居围合出的空间和中国古典园林大相径庭。院落开窗部分小且窗少、室内较昏暗是合院式民居的特点,既规整又封闭。这个特点导致室内空间不通透明亮,对于现代住宅通透、采光的需求不完全符合。但是合院式民居围合的设计手法能更大程度上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现代住宅正缺少这部分,可以适当借鉴。人们对于现代居住空间的要求是安静、安全、采光朝向、楼层等。那么现代居住空间能从传统居住空间中借鉴到许多关键点。例如传统居住空间中庭院与建筑室内均属于私人部分,通过围墙与建筑的围合能达到与外向分隔,既安全又私密的需求。能为使用者提供更大程度上的安全感,加强对空间的归属感。现代住宅建筑多偏高层建筑,私密性较强,但是缺少室外庭院部分。

在现代居住区庭院设计中,由于住宅建筑楼层高,视觉压迫感增强,导致使用者非必要情况下在室外逗留的时间缩短,达不到庭院的用途。在视觉心理学角度来剖析,连贯性的设计能够实现空间形式上的连贯性,能有效削弱使用者由于高建筑带来的压迫感。现代居住区平面布局中,可采用住宅建筑体围合的形式,这种围合形式相比底层围合的形式在围合强度上要高出很多,形成一种接近围墙的作用,围合出一个独立性强较私密的活动休闲空间,降低来自外部环境的干扰。在现代一些居住区设计中,会尽可能地延续传统民居的布局模式,以及空间设计样式。对于使用这部分区域的人来说可以形成内部安静的居住空间氛围。但是在部分居住区设计布局过程中,由于建筑物高度、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的差异,并不适合采取四面围合的形式,易出现过分围合封闭导致的压抑感。多数建造中采取水平方向布局较多,垂直性布局与垂直开敞性布局等一些形式使用相对欠缺。特殊情况可采用两面或三面围合的形式,有利于空气流通、日照充足。以上阐述的群落式围合在整体上可增强使用者对于内部居住空间与外部庭院的整体认同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