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辅导员需求分析方法解析

高校辅导员需求分析方法解析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比以往学生注重未来发展的特征,现在的学生更多关注的是当下,是一种称之为“即时获得感”的存在。在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过程中,这种“即时获得感”体现在学生群体身上就是沉浸式的体验。为此,高校辅导员做好“靶向介入”,强化价值认同,首先要对学生群体的“即时获得感”做好需求分析。

高校辅导员需求分析方法解析

在对学生群体调研的过程中发现,随着“95后”“00后”大学生步入大学,他们的性格特征逐渐显现。相比以往学生注重未来发展的特征,现在的学生更多关注的是当下,是一种称之为“即时获得感”的存在。在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过程中,这种“即时获得感”体现在学生群体身上就是沉浸式的体验。例如,某高校发生网络舆情,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交流后发现,许多学生网络发声的原因是“跟风”,甚至被“裹挟”。这种“跟风”或“裹挟”即是学生沉浸在舆情发酵的网络体验中,而学生却认为,“网上转发一下,没什么关系。”

为此,高校辅导员做好“靶向介入”,强化价值认同,首先要对学生群体的“即时获得感”做好需求分析。具体来说就是对学生的内在体验进行需求分析。明确几个要点,例如学生主体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在想什么,学生有什么需求等。在实际工作中,每一类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都会使学生群体产生不同体验。例如,在轻生事件中,学生的沉浸式体验主要表现为害怕与恐慌;在学校管理因素引发的危机事件中,学生的沉浸式体验则主要是冲动和愤慨等。所以,“介入”需要对学生体验进行分析,掌握学生语言行为特征,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和成长需求,进而才能利用危机里的“机会”,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实现价值引领。轻生事件中“介入”的点或者说“介入”依靠的基础,就是生命观教育,是在事实与价值澄清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群体的思想引导、态度约定;而在学校管理因素引发的危机事件中,“介入”的点就是带有参与性的责任教育,是对共同参与学校治理过程的了解、认同和达成共识。(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