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APEC会议的第15次召开:对气候变化治理的不利影响

APEC会议的第15次召开:对气候变化治理的不利影响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APEC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1993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举行以来,已经召开了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前十四次会议讨论的主题都与经济贸易密切相关。对第十五次APEC会议企图在联合国《公约》外建立气候制度的计划,国际社会反应各异,总体来看毁多誉少。因此,APEC会议对《京都议定书》没有形成任何有益的补充,反而是一个对气候变化真正努力的分化行动。

APEC会议的第15次召开:对气候变化治理的不利影响

自APEC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1993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举行以来,已经召开了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前十四次会议讨论的主题都与经济贸易密切相关。第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开始强调能源环境问题,但是,会议讨论仍然以经济问题为主。2007年9月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APEC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首次将气候问题与经济问题(多哈回合谈判)并列为会议主要议题,并发表了独立的气候宣言,即《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关于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清洁发展的宣言》(简称《悉尼宣言》)。

由于APEC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地位,《悉尼宣言》的出台对2012年后国际气候制度的建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故被视为《公约》框架外的一个区域性官方机制。《悉尼宣言》的要点包括:应该制订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长期目标,以指导并确立“后京都时代”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规则;需反映各成员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以及行动能力的差异;推广低排放、零排放的能源与技术对实现温室气体减排至关重要;APEC将设立减少能源强度和增加森林覆盖率的地区目标,强化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关政策。宣言也为该组织成员提高能源效率设置了意向性目标,即到2030年,APEC地区的单位产值能耗比2005年至少减少25%,森林覆盖面积到2020年至少增加两千万公顷。

对第十五次APEC会议企图在联合国《公约》外建立气候制度的计划,国际社会反应各异,总体来看毁多誉少。一部分人反对在《公约》外再建气候机制,理由如下:第一,虽然《悉尼宣言》呼吁设定一个全球目标以防止“对气候系统危险的人类干扰”,但它没有就2012年之后阻止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设定时间表。第二,由于《悉尼宣言》不强制各成员国减排,对延伸和加强《京都议定书》的强制性目标的努力将有所损害,威胁《京都议定书》未来的命运。预计从现在起到2050年,如果不限制减排,来自APEC国家的排放将增加130%,而使用可再生能源如核能、清洁煤、提高能效等则可以减少49%的排放,计算的结果仍然是排放的净增长。第三,《悉尼宣言》关于森林覆盖率的目标同样具有自愿和非约束力的性质,这将不能有效防止某些国家将具有高保存价值的自然林毁掉,然后进行再造林。第四,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签署的《铀出口协议》削弱了防止核扩散的国际努力,《悉尼宣言》只片面强调了核电的作用,忽略了核电在未来电力市场中所占份额将逐步缩小的趋势。而且,就算到2050年核电产量能翻番,也只能减少5%的温室气体排放,但由此产生的核废料和核扩散问题所带来的成本远远高于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产生的费用。第五,《悉尼宣言》含糊其辞、目的不明确,强调自愿原则,澳大利亚和美国在气候变化方面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行动。因此,APEC会议对《京都议定书》没有形成任何有益的补充,反而是一个对气候变化真正努力的分化行动。(www.xing528.com)

当然,也有人认为《悉尼宣言》在棘手的气候变化问题上创造了共识。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华德认为,《悉尼宣言》是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世界最大的污染者第一次承诺要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