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仁钦桑布:拉达克佛教建筑的传播者

仁钦桑布:拉达克佛教建筑的传播者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拉达克地区佛教的传入与仁钦桑布大译师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他对于佛教建筑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拉达克地区佛教寺庙建筑的影响极其深远悠长。在这个大环境下, 仁钦桑布大译师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脱颖而出。相传仁钦桑布在古格地区修建了108座佛教寺庙建筑,为佛教建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广为传颂为寺庙的建造者。拉达克的卡恰尔寺、古格的托林寺及尼雅尔玛寺被誉为仁钦桑布所建造的三大主要寺庙。

仁钦桑布:拉达克佛教建筑的传播者

洛札瓦·仁钦桑布(958—1055)是一位闻名于卫藏地区的修建寺庙的大师和翻译巨匠,翻译了很多佛教经典,这个名字和佛教后弘期紧紧联系在一起,人们把他视做后弘期的倡导者。随着古格王国势力的扩大,仁钦桑布和他的徒弟们将后弘期的佛教寺庙发展延伸。

拉达克地区佛教的传入与仁钦桑布大译师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他对于佛教建筑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拉达克地区佛教寺庙建筑的影响极其深远悠长。

大约在975年,为了与释迦王国之间修好,搭建良好的宗教往来关系,21位青年僧侣在益西沃的帮助下来到克什米尔以及印度东北部和西北部学习经法和有关佛教的内容教义。在这个大环境下, 仁钦桑布大译师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脱颖而出。仁钦桑布之于佛教建筑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杜齐[11]——意大利著名藏学家对于仁钦桑布很感兴趣并且开始关注他,他认为仁钦桑布是雪域高原上将佛教重新唤醒的先行者,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精髓。杜齐是近代佛教历史研究上第一位意识到仁钦桑布重要性的学者。大译师仁钦桑布一生有17年居住在印度,跟随高僧在印度北部各个佛教寺庙精读经文、熟参佛法。那烂陀寺(Nalanda)、超戒寺、乌丹塔普里寺(Odantapurì)及菩提伽耶遗址(Bodhgayā)皆在其游学的范围内。仁钦桑布率领32名克什米尔工匠艺术家和多位班智达随身携带佛教教义和建筑艺术典藏登上了喜马拉雅山的山口进行研习。重回阿里后,他组织大家修建经堂,把原文是梵文的经书译注成藏文。在仁钦桑布的带领下,32名工匠通习了喜马拉雅地区的建筑装饰艺术手法。他们将这些装饰样式同汉地、尼泊尔地区、东印度建筑装饰结合,融会贯通,形成当时盛行的建筑艺术风格。这种西部西藏的佛教艺术风格与后期藏传佛教在拉达克地区的传播关联颇深。仁钦桑布的事迹遍布拉达克、斯必提和古格等地的多处寺庙。时至今日,经典的梵文著作已不复存在。但得益于各个佛教寺庙内部保存的藏文字翻译的文集,我们尚可观其风貌。(www.xing528.com)

《仁钦桑布传》(杜齐译)记载,75名班智达被聚集在阿里,同时,仁钦桑布译师也召集了大量的弟子,集众所能,在西部西藏诸王的帮助下创作了一部典籍,内容相当丰富,包含了宗教、建筑、艺术、佛教哲学、密教、占卜、戒律等。仁钦桑布并没有拘泥于佛教典籍的字面译文,而是把其本质上的深刻含义通过自己多年的实践学习用心诠释出来。此外,在“印藏丛书”中,杜齐列举出能够确切鉴定名称及归属地的佛教寺庙名录。

相传仁钦桑布在古格地区修建了108座佛教寺庙建筑,为佛教建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广为传颂为寺庙的建造者。但是,鉴于108在佛教约定俗成的数理观念中代表神圣之意,所以大译师所建的寺庙数量极有可能是被历史传说扩大化了。大译师佛堂寺院分布在拉达克、锡亚尔、拉合尔和斯必提等地。拉达克的卡恰尔寺(Ha Char)、古格的托林寺及尼雅尔玛寺(Myar Ma)被誉为仁钦桑布所建造的三大主要寺庙。根据建筑样式、艺术风格、碑铭及传记等,我们推断仁钦桑布时代的佛教建筑都烙有印度克什米尔风格的印迹。

在拉达克,人们将部分圣地的成功完成也归功于仁钦桑布大译师,例如热克巴(Rag-pa)佛塔——巴郭附近、穆贝的小佛堂、芒居(Mang-rgyu)寺、临近萨波拉(Sa-spo-la)遭到破坏的两座佛塔以及巴郭旁遭到破坏的佛堂。文献上对于这些寺庙建筑未有记载,可是有明确的古书史料证明仁钦桑布译大师创建了聂尔玛寺(Nyar-ma,现被称为Nyer-ma,距离赤泽寺不远处),目前已经被全部毁坏。或许当我们完全清楚仁钦桑布的生活履历后,会识别出他修建的另一些不为人知的佛教寺庙建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