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禹王治水神与东夷民族的联系

禹王治水神与东夷民族的联系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夷这种说法,已确定是出现在周代。涂山氏的部落在东夷之中是很有实力的。白狐作为其政治象征的圣兽,在东夷中有把白狐作为图腾的民族。相反,选择即将作为中央政府之王的男子为女婿,或许可以说是女方家以东夷首领家族的身份所期待的政治婚姻。现在的涂山为了更多调查一些有关禹王妻子的史料,在2014年7月炎热的一天,笔者走访了女娇的故乡——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的涂山。

禹王治水神与东夷民族的联系

东方的野蛮人

涂山氏的部落是地方实力派,但他们在当时却被称作“东夷人”。

在中国王朝的历史观中,中原(河南省、山东省西部、河北省和山西省的南部、陕西省的东部)是(世界的)中心,从那里看,居住在远处(边境)的人全都是“野蛮人”。所谓“东夷”就是指“居住在东面的野蛮人”。与“夷”一样具有相近意思的汉字有“戎”“蛮”“狄”等,都是“野蛮人”的意思。在《礼记》“王制”中有这样的记载“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这就是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词源。顺便提一下,“胡”“蕃”“羌”也具有同样的意思,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这样一段时期,从王化的角度,把居住在边境地区的民族蔑称为“五胡(中国西北的各民族)”“吐蕃(西藏)”“羌(五胡之一)”,并用这些汉字分别给他们贴上了标签。

东夷这种说法,已确定是出现在周代。从夏商到周代,所谓东夷主要是称呼山东、淮河、苏北、淮北地区,即现在的山东省、安徽省、江苏省周边。在之后的秦汉时期,范围扩大到包括更东部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以及琉球及其周边的岛屿,此外也包括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当然不同的时期,同一个词的意思也会有所变化。

涂山氏的部落在东夷之中是很有实力的。白狐作为其政治象征的圣兽,在东夷中有把白狐作为图腾的民族。在与涂山氏首领的爱女女娇相遇的瞬间,禹王的眼前出现了“白狐”,这应该是理所当然的结局。

婚姻是否带有政治目的

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圣贤传说中所隐藏的含义。禹王是中国正统王朝之中的优等生,禹王所娶的妻子是“东夷”的女儿,从故事具体的层面上来说,禹王与涂山氏的这一婚姻,可以理解为政治联姻,亦可以说是民族融合的典范之一,这都值得细细品味。

在中国当时的母系社会,女性在婚姻中占主角位置,男性入赘女方家当女婿是理所当然的。对于男性,通过结婚而成为“乘龙快婿”可以说是一种自然趋势。禹王之所以在三十岁还未娶妻,也可以解释为他在等待有财产和权力的女性出现。相反,选择即将作为中央政府之王的男子为女婿,或许可以说是女方家以东夷首领家族的身份所期待的政治婚姻。所以,也可以认为妻子是为了大局,才下决心忍受对婚姻的不满。

总而言之,在中国的古典书籍中并没有保留关于他们婚姻细节的记载。但是,如果历史记录者的意图是要显示民族统一(大禹的“地平天成”)的话,那就可以由此推测出几个动机。一个就是统治上的战略。如前所述,中原王朝“不在乎”对周边部族、民族所附加的蔑称,在中国要消除“异民族”这种意识,便采取禹王与涂山氏结婚这样的形式来实现,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

另一个动机就是维护禹王一直以来的形象。这正如前一章中所叙述的那样,禹王并不是通过武力平息了战乱,而是通过兴修水利留下“和平圣王之名的。因此给他冠上了“婚姻”之名的吧。结成婚姻关系,可以有效避免部族、民族之间的战争,保持和平的印象

政治婚姻听起来有些刺耳,但在日本这十分清楚地表明了日本接纳禹王的理由。

现在的涂山

为了更多调查一些有关禹王妻子的史料,在2014年7月炎热的一天,笔者走访了女娇的故乡——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的涂山。那里还保留着关于涂山氏的一些史迹、文物文献

上海坐高铁大约一个半小时到涂山,之后,我是打出租车到涂山山脚的。禹会村有大片丰饶的农田,人口大约五千人。这个地方之所以出名,据传是因为这里曾是召集诸侯集聚的会议场所,也可以说夏由此走向兴盛。在村落的入口处至今还竖着一块大石碑,石碑上写着村子的名称。禹王曾三次从家门经过而没有回家的地方就是这个村子吗?这让我感慨万千。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地方,却拥有关于禹王记忆的四千年辉煌历史,这是最宝贵的财富。女娇站着等候禹王回家的那块岩石已被确认,那块岩石被称为“望夫岩”。这里就是发出“候人兮猗”叹息声的地方。禹王与女娇结缘的地方“台桑”至今还保留着。

在涂山的山顶上有祭祀禹王的庙宇(禹王庙)(图3-2)。这座庙是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47—公元前195年)在公元前195年登涂山时命人修建的,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这可以看出早在公元前,汉王朝的创始人已如此看重禹王。禹王是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帝王,而刘邦则是二千多年前的帝王。现代的中国人所想的汉高祖和汉高祖所想的禹王是相似的。

在禹王庙里种着一棵高大的杏树和两棵柏树。此外,还有两块石碑,一块刻有“有夏皇祖之庙”,另一块上面记载着有关降雨祈祷的祭祀活动。无暇顾及家庭的禹王故事,也被收录到教科书中。现代的中国人对禹王治水有这样的意识,即认为禹王治水的功绩是夫妻二人共同配合的结果。从禹王宫里供奉的女娇塑像来看,我觉得这点已得到了佐证。

图3-2 位于山顶的禹王庙。在这块碑上刻有“夏之兴地于涂山”。

中国历史上对禹王的评价

目前作为观光地,来这座禹王宫(禹庙)的游客络绎不绝,历史上也曾有众多的重要人物来此拜访过。这其中包括三国时代的曹操父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父亲曹操,逼迫汉朝最后一代皇帝献帝退位而建立曹魏政权的儿子曹丕),唐朝武则天时代的名臣狄仁杰,“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轼的弟子——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儒学大家朱熹、明代太祖洪武帝的辅臣宋濂清代书法家邓石如等。这些人中,除邓石如外,全都是政治家或官僚。若说到与日本的关联,作为江户幕府公认的思想体系“朱子学”的创始人朱熹特别受关注。在探索何为政治、何为理想的君主这一问题上,禹王的存在是不可忽视的。

柳宗元的著名作品《涂山铭并续》(《河东先生集》卷二十)中有这样一段概要:

惟夏后氏建大功,定大位,立大政,勤劳万邦,和宁四极,威怀之道,仪刑后王。当乎洪荒方割,灾被下土,自壶口而导百川,大功建焉。虞帝耄期,承顺天历,自南河而受四海,大位定焉。万国既同,宣省风教,自涂山而会诸侯,大政立焉。

苏轼(其更广为人知的名称则是“苏东坡”)的作品《濠州七绝·涂山》中有以下的诗句:

川锁支祁水尚浑,地埋汪罔骨应存。

樵苏已入黄熊庙,乌鹊尤朝禹会村。

(《东坡先生编年诗》卷六)(www.xing528.com)

这首七言律诗的意思是“被禹王捕获的怪物支祁在时的淮河尚混浊,在禹会村因诸侯会议迟到被禹王斩首的叫汪罔的首领的遗骨尚在。黄熊庙(祭祀禹王父亲鳏的鳏庙)已经衰败,就连当地的樵夫都可以随便出入。与此相比,禹王与诸侯结盟,与涂山氏结婚的地方——禹会村依然受到人们的参拜”。

苏轼生于1031年,死于1101年,他的诗中描写了人们拜访一千年前的禹会村的情景。《东坡先生编年诗》在之后添加了苏轼的弟弟苏辙的诗。

娶妇山中不肯留,会朝山下万诸侯。

古人辛苦今谁信,只见清淮入海流。

这首诗的意思是:娶了女娇后的禹王没有留在涂山的家里,而是到山脚与诸侯们进行会盟。现在有谁知道古时禹王治水所付出的辛苦,只见清澈的淮河水注入大海

苏辙因为担心后人不知道禹王为治水所付出的牺牲和辛劳而感慨,暗地里也是在鞭策自己。

知道宋濂的人或许并不太多,尤其是在大多数人几乎已经丧失了古典文化素养的今天,但据说日本曾经大量地输入他的诗文集,在其生前,就有了爱好他诗文的人。他在当时日本知识分子中颇有影响力。宋濂殁于1381年,毕生侍奉明朝的洪武帝(在位时间1368—1398年),他曾编撰了《元史》,并因此受到朝廷重用,官及皇太子傅,是学者和政治家,明代许多典章制度就是由他创立和编写的。他的作品《游涂山二山记》(《宋学士文集》卷五十四)记载有涂山是由禹王开凿而产生的故事。其要点归纳如下:

说到古迹,涂山和荆山最有名。两座山本来是连在一起的,淮水这条河在荆山背后蜿蜒流淌,但禹王把山辟开,让河水分流于两山之间。时至今日,人们看到这样的景象,仍会想起禹王当年治水的功勋。

关于禹王与诸侯进行会盟的地点“涂山”究竟在何处?有关会盟的地点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浙江省绍兴市大禹陵的所在地会稽山,另一种说法是在重庆市,最后一种说法就是刚才论述过的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的涂山。

除此之外,还有欧阳修的诗人好友梅尧臣在《涂山》这首诗中,用稍带冷淡的笔致写下了以下关于禹王庙的诗句:

古传神禹迹,今向旧山阿。

莫问辛壬娶,从来甲子多。

夜淮低激射,朝江上嵯峨。

荒庙立泥骨,严头风雨过。

(《宛陵先生文集》卷三十四))

译文:自古以来就流传有禹王遗迹。禹王在辛壬之年与涂山结婚,癸甲年生下儿子。夜晚的淮河水流分成数条缓缓地流淌,在上游能看见险峻山峰裸露的岩石。在已变成废墟的禹王庙里矗立着用泥土塑的禹王像,用岩石雕刻的头像在经受着风雨的吹打。

这样的记述或许会令人觉得生疏。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没有与之前已叙述过的苏轼的诗句“乌鹊尤朝禹会村”这一句整合起来。

梅尧臣出生于1002年,死于1062年。因为与苏轼的年龄相差34岁,所以他们所处的时代并非完全相同。梅尧臣诗句里所说的“荒庙”,如果是“荒废的禹王庙”的意思的话,是否会指其前往“禹会村”参拜过,并且亲眼目睹过的“禹王庙”荒废的景象?其意思或许是指在这数十年间里,禹王庙再次被修复过,而梅尧臣所看到的是修复之前的样子,而苏轼看到的是修复后的?或许也可以这样理解。对此我们不再深究。

另外,在清代的文学家洪亮吉的《洪亮吉集》第五册中,有这样的记载,即他参拜禹王之后,感慨到如果禹王不治水的话,现在我们可能早已变成鱼了。可以确认,即使到了十八世纪的后半期,人们依然保持着对禹王的崇敬之心。

从前面所叙述的过大禹陵的入口处到陵墓一百米左右的参道的两旁,有五对神兽相向而立。这些神兽分别是熊、野猪、三足鳖(三只脚的龟,图3-3)、应龙(三爪龙,图3-4)、九尾狐。在大禹陵的解说中,之所以让这些神兽守护禹王陵,是因为它们都曾为禹王治水立下过汗马功劳。把禹王的妻子女娇涂山氏一族的图腾九尾狐放在这里也是理所当然的。涂山这个地方具有如古籍中所反映出的真实史迹。

图3-3 三足鳖。(来源于《山海经》)

图3-4 应龙。(来源于《山海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