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师生情谊断绝:戊戌政变后的翁同龢与光绪帝》

《师生情谊断绝:戊戌政变后的翁同龢与光绪帝》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戊戌政变后,翁同龢被罢黜,且永不叙用,光绪帝永不再提师生之谊。康有为将翁同龢推为“中国维新的导师”,称正是翁同龢将自己推荐给皇上,自己才有得君行道的机会。此时,这位饱读诗书、温文尔雅的老师已经成了学生眼中变法维新的最大障碍之一。现在再看《北京法源寺》里那段师徒相顾无言、依依不舍的动人场景,原来只是作者为了情节的需要而设计的,并不是历史事实。

《师生情谊断绝:戊戌政变后的翁同龢与光绪帝》

戊戌政变后,翁同龢被罢黜,且永不叙用,光绪帝永不再提师生之谊。这件事给了翁同龢沉重的心理打击,他在临终前写道:“六十年中事,伤心到盖棺。”为什么会这样?

康有为将翁同龢推为“中国维新的导师”,称正是翁同龢将自己推荐给皇上,自己才有得君行道的机会。因此,主流观点,包括《北京法源寺》这样的历史小说都认为,翁同龢是因为向光绪帝极力推荐康有为才得罪了慈禧进而被罢黜的。

但是,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向光绪帝大力推荐康有为的人并非翁同龢,而是张荫桓。翁同龢并没有像康有为所说的那样对他推崇备至,也没有去康有为的住所与他倾心交谈。在翁同龢的日记里,从没有他自己去拜访康有为的文字。恰恰相反,翁同龢此后的日记里一直骂康有为是“策士”“狂甚”“经家一野狐”。当然,这个结论还存疑,因为有学者发现翁同龢的日记有很多删改的地方,应该是他在戊戌年四月被罢官之后,惧怕受牵连,从而动手对日记进行了删改。

不管翁同龢有没有举荐过康有为并因此被慈禧怀恨在心,光绪帝对翁同龢的愤怒却是实实在在的。一是光绪帝倾心于康有为的变法论时,翁同龢却说康有为居心叵测,这种态度让光绪帝恼火;二是光绪帝在提出一系列与国际接轨的礼仪改革时,遭到翁同龢带头反对,这令光绪帝盛怒不已;三是翁同龢固守夷夏之防,顽固不化,当德国亨利亲王访华时,他反对光绪帝在毓庆宫接风亨利亲王的命令,在殿庭之上,他又大声呵斥对方,威胁捆人,举止粗鲁,骄横跋扈。此时,这位饱读诗书、温文尔雅的老师已经成了学生眼中变法维新的最大障碍之一。另外,恭亲王奕䜣临终前对光绪帝说的话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所谓聚九州之铁,不能铸此错者。

……

十数年之教育,数千万之海军,覆于一旦,不得已割地求和……[翁同龢]居心叵测,怙势弄权。

——《申报》光绪二十年五月初九日

所以,翁同龢遭到罢黜,背后既有慈禧的意思,也有光绪帝的意思。多年后,翁同龢在老家去世,庆亲王上奏请求给予翁同龢谥号,光绪帝勃然大怒,历数翁同龢从甲午之战到割让青岛的误国之罪。当时慈禧一语不发,算是默认,庆亲王也不敢再说一句话,因此翁同龢没有得到来自朝廷的任何谥号。由此可见,光绪帝对老师的怨恨有多么强烈。直到溥㑺仪继位,翁同龢才被追谥为“文恭”。

现在再看《北京法源寺》里那段师徒相顾无言、依依不舍的动人场景,原来只是作者为了情节的需要而设计的,并不是历史事实。

翁同龢一辈子爱惜羽毛,既无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也没有儒家学者该有的心胸。那么,他这么做的效果如何呢?

甲午之战后,京师士林有人讽刺他“满面忧国忧民,满口假仁假义。满腹多忌多疑,满身无才无识”。民间把他与李鸿章相提并论,共致误国,说“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在民间看来,常熟人翁同龢与合肥人李鸿章都是尸位素餐、毫无作为、不顾民生疾苦的奸臣。张之洞在去世前还不忘在一首诗的后注里批评翁同龢:

叔平[翁同龢字叔平]相国,一意倾陷,仅免于死,此种孽缘,不可解也。

——《广雅堂诗集·送同年翁仲渊殿撰从尊甫药房先生出塞》注

翁同龢一生与李鸿章势不两立,可是到了最后,他的名声不见得比李鸿章好。李鸿章在世的时候,常常受到非议,担着骂名,却真为国家做了一些实事;翁同龢在世的时候,常常非议别人,爱惜羽毛,可曾为国家做了哪些实事?(www.xing528.com)

满口仁义道德的未必是真君子,顶着大师名号的未必有真才干。翁同龢一辈子为了名声做事,到底成就了谁?

【编者按】

如果说张之洞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翁同龢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他视自己的功名为头等大事,高于一切,在位之时,顶着一代帝师、“清流”领袖等种种光环,所受非议远少于李鸿章、张之洞二人,但是历史的评价是公正的。

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也意味着大清帝国的自强之梦就此破灭。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官员的心血,毁于一旦。但这场战争,对于大清帝国来说,尚不是最黑暗的时刻。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6月,清廷君臣的一项决策直接引来了一场巨大的灾难,也是中国近代最为屈辱的一段历史。那么,这场灾难的始作俑者究竟是谁?

参考文献

史料:

1. [清]张之洞:《张之洞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

2. 王伯恭:《蜷庐随笔》。

3. 谢俊美编:《翁同龢年谱长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年。

4. 赵尔巽等撰:《清史稿》。

专著:

1. 高阳:《翁同龢传》,吉林出版集团,2013年。

2. 雷家圣:《力挽狂澜:戊戌政变新探》,台北: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2004年。

3. 羽戈:《激进之踵:戊戌变法反思录》,山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