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华大学与西南联大的国际化发展研究:文化视角

清华大学与西南联大的国际化发展研究:文化视角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1898年京师大学堂建立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对西方现代大学制度移植、模仿的过程中不断地寻求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的发展道路。如果说,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近代大学对西方教育理念多元融合的“黄金期”,那么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的办学实践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清华学堂于1911年4月29日正式开学,中华民国成立后改称清华学校。在他任职期间,国立清华大学由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发展成国内首屈一指、声誉传播海外的著名学府。

清华大学与西南联大的国际化发展研究:文化视角

近代中国的大学既是中西方文化传播的载体,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自1898年京师大学堂建立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对西方现代大学制度移植、模仿的过程中不断地寻求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的发展道路。在以蔡元培为代表的众多高等教育家不懈努力下,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大学走过了对外来文化的适应和吸收阶段,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基本形成,多元化的近代大学体系逐步建立。不囿于一国,多方采择各国教育所长,中国大学在吸收欧美大学思想基础上,结合中国的传统与实际,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如果说,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近代大学对西方教育理念多元融合的“黄金期”,那么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的办学实践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决定从1909年起,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一部分以“先赔后退”的方式退还给中国,并和清政府达成默契,以所退庚子赔款发展留美教育。为了实施“庚款留美”计划,在北京设立“游美学务处”,着手筹建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清华学堂于1911年4月29日正式开学,中华民国成立后改称清华学校。清华学校附属于游美学务处,是一所两年制的留美预备学校。学生在8年的预备期间,不只是做好功课上的预备,而且要熟习美国的语言文字、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社会政治的情形,做好多方面的留学准备。同时,学校的这个教育宗旨,还寓有一个所谓远大的意义,那就是希望 “成一造就中国领袖人才之实验学校”[75]。根据这样的教育目的,清华学校的学制、课程、教材、教学法、教学内容等,几乎全部照搬美国学校。1925年9月,清华学校正式设立了大学部,开始由一所留美预备学校逐步向综合性大学过渡。1928年,清华学校正式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学校通过扩充学科、广延名师、充实设备等措施,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名声斐然,跻身著名大学之列,被西方大学颂为“中邦三十载、西土一千年”。(www.xing528.com)

清华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历任校长的努力,而梅贻琦更是清华大学变革的核心人物。从1931年至1948年,他担任清华大学校长18 年,是清华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贡献最大的校长。在他任职期间,国立清华大学由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发展成国内首屈一指、声誉传播海外的著名学府。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独占鳌头,在文学、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领域,亦是硕果累累,对中国现代学术体系的建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抗日战争期间,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势下,梅贻琦带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全体师生“八年之久,合作无间,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的奇迹。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创造的成就,得益于梅贻琦始终秉持开放办学理念,在融合西方先进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坚持走本土化的发展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