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招标投标的发展与实例教程

国际招标投标的发展与实例教程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招标投标制度在实践中不断被改进和革新,今天,国际上通行的招标投标制度已相当完善,已成为世界银行等国际援助项目普遍使用的制度。进入20世纪后,世界各国的招标投标制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国际金融组织采用招标投标方式,则是为了减少或降低贷款或投资风险。此外,进入21世纪,招标投标在合同签订的规范性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前者可以称为招标投标的自然属性,后者则是其社会属性。

国际招标投标的发展与实例教程

招标和投标起源于英国。招标投标制度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出现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早在1782年,当时的英国政府从政府采购入手,在世界上首次进行了招标采购。由于这种制度奉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它一出现就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随后被各国采用并沿用至今。随着招标投标制度在实践中不断被改进和革新,今天,国际上通行的招标投标制度已相当完善,已成为世界银行等国际援助项目普遍使用的制度。

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采购招标形成的最初原因是:政府、公共部门或政府指定的有关机构的采购开支主要来源于法人和公民的税赋和捐赠,而这些资金的用途必须以一种特别的采购方式来促进采购尽量节省开支,并最大限度地透明和公开,另外还与提高采购效率这一目标有关。继英国18世纪80年代首次设立文具公用局(StationeryOffice)后,许多西方国家通过了专门规范政府和公共部门招标采购的法律,形成了西方国家具有惯例色彩的公共采购市场。

进入20世纪后,世界各国的招标投标制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许多欧美国家都通过立法规定政府公共财政资金的采购必须实行公开招标。这既是为了优化社会的资源配置,又是预防腐败的需要。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如欧盟国家)采用招标投标机制,主要是希望消除国家间的贸易壁垒,促进货物、资本、人员流动。国际金融组织采用招标投标方式,则是为了减少或降低贷款投资风险。如关贸总协定(现为世界贸易组织)在东京回合谈判通过的《政府采购协议》就要求成员国对政府采购合同的招标程序作出规定,以保证供应商在一个平等的水平上进行公平竞争。发展中国家运用招标投标机制,则主要是为了改善本国进口质量,减少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0世纪70年代以来,招标采购在国际贸易中的比例迅速上升,招标投标制度也成为一项国际惯例,并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完善的并为各国政府和企业所共同遵循的国际规则。各国政府加强和完善了与本国法律制度和规范体系相应的招标投标制度,这对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发挥了重大作用。

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加之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招标投标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世界上主要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都在积极探索、规划和大力推行政府采购电子化。虽然各国的发展很不平衡,但是采购的电子化已是大势所趋。更重要的是,由于国际组织不仅注重采购电子化方面的立法,而且普遍在其采购实践中实现了电子化。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一些中等发达国家也都在采取积极的措施,推动政府采购及其电子化的发展。如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区,政府采购电子化的应用都比较普遍。(www.xing528.com)

此外,进入21世纪,招标投标在合同签订的规范性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最典型的就是国际咨询工程师协会(FIDIC)编制合同条款、格式等已被世界银行和世界各国所接受和应用,成为招标投标合同的范本。我国住建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所颁发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对此有相应的规定。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招标投标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银行关于招标投标的一些定义在1992年以后的更加规范、严格。由于世界银行有关招标投标文字的使用是权威性的,我国的招标投标制度在招标程序、招标文件、评标办法等方面,基本上都是学习和借鉴世界银行的。值得说明的是,由于中国机电设备招标中心和一部分招标机构在1992年前就成立了,所以在英文名称和刊物名称中,“招标”一词的英文使用的是Tendering,如招标中心的英文名称用的是Tendering Center,《中国招标》的英文名称为《China Tendering》。至于1992年后成立的一些其他招标机构,其英文名称中本来应该用Bidding,但实际上大都用Tendering,其原因是便于与中国机电设备招标中心的英文名称保持一致。目前,已有相当多的招标机构使用Bidding作为“招标”的英文名称。

尽管招标投标的某些方面发生了变化,但是可以发现,它有两个方面不会变,即最基本的功用和目的:一是按市场原则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二是以廉政为原则防止腐败。前者可以称为招标投标的自然属性,后者则是其社会属性。这也就是常说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两个基本功用和目的能否“万变不离宗”地得以实现,则取决于招标投标固有的公开、公平、公正特性能否得以顺利发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