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桂林山水:遇龙河,一流的自然遗产

桂林山水:遇龙河,一流的自然遗产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12桂林小东江遇龙河发源于临桂县,是漓江在阳朔境内最长的一条支流。“遇龙河是世界上一流的人类共有的自然遗产”,沿途山形灵巧秀丽,水流平缓,村落密布,古迹众多,最具恬静幽雅之美。遇龙河谷地长约30千米。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阳朔县遇龙河是世界上一流的人类共有的自然遗产。图4-14阳朔遇龙河十里画廊位于月亮山旅游风景区内遇龙河两岸5000米范围内,是阳朔岩溶风光最为典型和集中的地方。

桂林山水:遇龙河,一流的自然遗产

(1)地理位置

遇龙河景区属于亚热带岩溶地貌景观(孙九霞和保继刚,2005),位于桂林东南部,距离桂林市50千米。景区距离机场约60千米,321国道直达,距离最近的高速公路(白沙站)出入口约1千米,距离最近的高铁站(兴坪站)约25千米,交通十分便利。

图4-12 桂林小东江

遇龙河发源于临桂县,是漓江在阳朔境内最长的一条支流。阳朔属于典型的岩溶地貌,群山峻岭,连绵起伏,一个个独立的山峰拔地而起。桂林—阳朔地貌形态由峰林变化为峰丛,呈现出典型的峰丛—峰林—孤峰岩溶地貌。遇龙河,古名安乐水,因中游有著名的遇龙桥而改名为“遇龙河”,全长43.5千米,流域面积158.47平方千米。其上游有古桂柳运河支流等河流,之后流经阳朔县的金宝葡萄、白沙、阳朔、高田等5个乡镇、20多个村庄,有28道堰坝、百余处景点,在大榕树附近的工农桥与金宝河汇合成田家河,由书童山入漓江(刘宪标,2006;邱启照,2013)。

“遇龙河是世界上一流的人类共有的自然遗产”,沿途山形灵巧秀丽,水流平缓,村落密布,古迹众多,最具恬静幽雅之美。整个遇龙河景区,没有现代化建筑,没有人工雕琢痕迹,没有都市喧嚣,一切都是原始、自然、古朴、纯净的,实为桂林地区最大的自然山水园地(刘宪标,2006)。遇龙河上有大大小小的石桥、木桥,还有河中的28道滩,河畔引水灌田的竹筒水车,岸边古榕掩映的农庄,庄旁石阶上荡衣的村姑,河边垂钓的老翁,碧潭上嬉戏的鸭群和光腚的玩童,村舍间袅袅的炊烟,构成了一幅充满乡土风情的油画。“天平绿洲”“情侣相拥”“平湖倒影”“夏棠胜境”“双流古渡”“梦幻河谷”等景点,让人仿佛进入天人合一的诗意境界和返璞归真的自由天地。

(2)地质地貌

遇龙河是一个岩溶向斜谷地,河沿着向斜轴部发源。向斜谷地或向斜盆地是褶皱构造中岩层向下凹曲的低地部分,具有良好的储水构造,且褶皱越开阔,谷地越开阔(陶琦,2016a)。

图4-13 遇龙河峰林平原

遇龙河峰林地质公园地处葡萄、白沙、高田及阳朔四镇的接合部,面积为144.2平方千米,以纯岩溶地貌为主,有峰林平原、峰丛洼地、岩溶洞穴、向斜谷地、岩溶水体景观和溶潭等六大类型(陶琦,2016a),整体成带状展布。公园西接驾桥岭,东与漓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桂林世界自然遗产地相伴(农晓春等,2015)。遇龙河峰林地质公园岩溶峰丛、峰林共存,是一种典型的岩溶地貌发育模式,地表水和地下河成为一体,岩溶洞穴发育形态多样、成因复杂。区内有多种古石器、古建筑等,形成了集岩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山水景区。地质公园景观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葡萄峰林景区、世外桃源景区、遇龙河峰丛景区(农晓春等,2015),以峰林地质遗迹为特色,峰体形态有塔状、锥状、柱状、螺旋状、单斜状、圆丘状、马鞍状等,可称得上“遇龙河流域峰林甲天下”,与川、渝、贵的峰林景观资源相比,在规模、形态、种类上均略胜一筹(图4-13、表4-5)。遇龙河峰林地质公园不仅反映了一种典型岩溶演化成因机制,也反映了不同地质历史阶段古地理、古气候、新构造运动等环境面貌特征,在岩溶地貌学、洞穴学、水文学、构造学、岩石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可开展全球古气候、古环境、古生态变化等方面的研究。千姿百态的石峰、众多的洞穴、各种地表水体的岩溶自然景观和人文古建筑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历史价值(农晓春等,2015),吸引着崇尚亲近自然的游客。

表4-5 遇龙河峰林地质公园自然和人文景观(www.xing528.com)

(3)水文特征

遇龙河主河段是指白沙世外桃源至大榕树工农桥段,长约16千米,两岸绿野平坦,不但能看到山水美景,还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村落,造型各异的小桥,别有韵味的水车,山、水、竹、草、桥梁和谐共处,一派田园风光,是阳朔县重点文物古迹和田园山水风景所在地(陶琦,2016a)。遇龙河谷地长约30千米。遇龙河宽38~61米,深0.5~2米,多年平均流量约5米3/秒。河中筑有28道水坝,但不通航,修建水坝的初衷是为了截水灌溉两边的农田,如今变成了一个个“音符”,给游船带来一个个小高潮。夏季,遇龙河水较深,有3~5米,游船经过大多数的坝时一冲而下,有的坝高达四五米,冲坝时有惊无险(陶琦,2016a)。

(4)岩溶自然景观

遇龙河汇集了山水交融的岩溶地貌,美不胜收的田园风光,天人合一的诗意境界,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四季宜人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孙九霞和保继刚,2005)。遇龙河河道蜿蜿蜒蜒,穿过古老的遇龙桥,撞过道道滩头,千回百转,一路田园牧歌,得叠翠的群山拥抱。遇龙河水质清澈,水草如带,鱼翔浅底;两岸桃红柳绿,山峰千奇百怪,田园村舍幽静自然。遇龙河,好山好水,空气清新,号称“小漓江”,其美景丝毫不逊于漓江山水(图4-14)(盛雪,2012)。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阳朔县遇龙河是世界上一流的人类共有的自然遗产。有“小漓江”之称的遇龙河蜿蜒向东流去,注入漓江,静止的山峰远近高低,各有不同,呈现浓淡不一的青黛色,如诗似画,让人陶醉。遇龙河景色四季各异,晴雨不同,一天内有三看,中午山光水色佳,晚看炊烟朝看霞(陶琦,2016b)。

图4-14 阳朔遇龙河

十里画廊位于月亮山旅游风景区内遇龙河两岸5000米范围内,是阳朔岩溶风光最为典型和集中的地方。十里画廊在阳朔县向北通往银子岩的路上,北起图腾古道,南至月亮山,沿路奇峰林立,田园如诗;沿程有蝴蝶泉、大榕树、聚龙潭、月亮山等景点。沿途的山峰峭壁垂直,远看是一个较宽而平的面,近看却有些突起,是个攀岩的绝好地方。攀岩场中以蝴蝶泉、月亮山洞、羊角山峰、穿岩峰、金猫出洞山等最为著名(陶琦,2016b)。蝴蝶泉景区地貌奇特,峭壁林立,干净而坚固;遇龙河两岸月亮山周边一带,都可见如盆景般的岩溶山峰(陶琦,2016b)。大榕树上有许多似藤的气根,扎于地下形成枝干。聚龙潭是阳朔境内唯一可兼水陆游览的溶洞,潭底连通的暗流直通阳朔白鹤山下的深潭汇入漓江(陶琦,2016b)。月亮山,灰黑的顶部山峰中部有一穿洞,为高20多米、跨度30多米的巨大拱形孔,形似圆月,人从山下仰望,可见穿洞酷似天上明月高挂,故名月亮山(图4-15),又称明月峰。它属于动感景观,适合远观,月洞最初是地下洞道的一部分,后洞道坍塌,顶部仅剩一部分,洞道仅余拱孔,形成天生桥,又因地形抬起,桥拱洞被抬高,形成月洞景观(陶琦,2016b)。

图4-15 月亮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