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北民族与民族政权-中国地方史纲摘要

东北民族与民族政权-中国地方史纲摘要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汉末年,公孙氏割据辽东,高句丽曾接受公孙氏政权的管辖。勿吉与北魏等中原政权始终保持着密切而友好的联系。慕容廆去世后,其子慕容皝于337年自立为燕王,此后100年间慕容鲜卑在东北西南部地区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北燕政权。北魏王朝时期,东北的西北部地区一些原始游牧、狩猎民族相继南下,与残留在西辽河流域的东部鲜卑人相互融合,又不断分化形成新的原始族群。北魏时期东北西部地区的民族主要有:库莫奚、契丹、室韦等。

东北民族与民族政权-中国地方史纲摘要

魏晋北朝时期,东北民族与民族政权分布格局从总体上看,东部有松嫩平原的夫余政权、以浑江流域(后以平壤)为中心的高句丽政权;东北部有牡丹江下游及黑龙江下游的挹娄、勿吉人;西部有辽西地区的鲜卑与诸燕政权,西辽河、老哈河的契丹、奚人和嫩江流域的室韦、乌洛侯、地豆于、豆莫娄等族;南部有辽河流域的汉族和公孙氏政权。魏晋时期是东北各民族迅速发展的时期。

南部一直是汉族的聚居区。东汉末年,中原战乱不已,公孙度乘机割据辽东,利用州刺史统掌一方军政大权之机,偏居东北一隅,历经3世4主,统辖辽东达半个世纪之久(189~238),史称公孙氏政权。在公孙度、公孙康父子统治时期,釆取招抚流亡、保境安民、绥抚邻近少数民族等政策,对于开发建设东北南部地区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加强对辽东的统治,公孙氏政权时期将辽东郡析置辽东、辽中、辽西3郡,置平州,派官员加以管辖。不久以武力扩张势力,“东伐高句骊,西击乌丸,威行海外”。[91]将其势力延伸至乐浪、玄菟2郡,并于朝鲜半岛中部设置带方郡,“东夷九种皆服事焉”,[92]成为东北地区最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在曹魏基本统一北方后,公孙渊在阳受魏命的同时,阴通孙吴。先是联吴反魏,却又反复无常,诱斩吴使。其倒行逆施,招致魏国的征讨,公孙氏管辖的地区,最终置于曹魏的统治下。

东部,夫余国(前59~494),[93]其中心地区在今松嫩平原,疆域范围南至高句丽,北至松嫩平原,东北与挹娄相接,西与鲜卑族相邻。国土方圆2000里,人口8万户。[94]东汉灭亡后,公孙度以宗室女嫁给夫余王尉仇台,夫余依附于公孙氏政权。公孙氏灭亡后,夫余王臣属于曹魏。入晋后,夫余接受平州东夷校尉的管辖。鲜卑慕容氏兴起后,夫余无力与前燕抗衡,从此衰落下去。470年夫余受到东部高句丽的致命打击,“所攻破城六十四、村一千四百”。[95]后夫余又受到勿吉人的进攻,夫余王及妻孥归降高句丽,[96]夫余国灭亡后,其领土部分并入于高句丽,另一部分领土则为南下的勿吉所占领。

高句丽王国(前37~668)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政权,创造了代表秽貊族系最高发展水平的灿烂文化。高句丽政权始终与中原王朝保持着臣属关系。东汉末年,公孙氏割据辽东,高句丽曾接受公孙氏政权的管辖。曹魏政权建立后,高句丽臣属于曹魏,但双方屡有冲突,244、245年曹魏幽州刺史毌丘俭两次征讨高句丽,使其遭受沉重的打击,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高句丽的势力主要局限在今浑江、鸭绿江流域,无力向辽东扩张,与中原王朝保持了40余年友好关系。西晋末年,高句丽虽然仍是晋在东北地区的属国,却乘中原战乱之机占据乐浪郡。广开土王时,从百济手中夺取了原带方郡所辖地区,将汉江以北广大地区并入其版图。前燕政权建立后,屡次与高句丽作战,342年燕王慕容皝亲统大军4万征高句丽,克其都城丸都,高句丽王单骑出逃,其母及王妃被燕人所俘。经历了这次打击之后,高句丽臣服于前燕,但在接受前燕封号的同时也向东晋朝贡。后燕立国后内乱不断,国力始终不及前燕,无力控制高句丽。后燕与高句丽一直争夺辽东地区。407年后燕灭亡后,高句丽最终占有辽东。

在南北朝时期,427年高句丽迁都朝鲜半岛的平壤,进入全面发展时期。高句丽的隶属关系也呈现出双重性,同时向南、北朝称臣。如北魏世祖时,高句丽王琏遣使朝贡,请国讳,并接受北魏的封号,都督辽海诸军事、征东将军、领东夷中郎将、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正式成为北魏的属国。北魏分裂后,先后臣属于西魏北齐、北周,与中原保持着和平的隶属关系。高句丽臣属于北朝的同时,也向东晋南朝朝贡,接受东晋南朝的封号。由于高句丽地处东北,主要还是臣附于北朝。

东北部,先秦的肃慎人在汉魏晋时期称为挹娄,南北朝时称为勿吉。他们分布在白山黑水之间,《三国志·魏书·东夷传》记载,挹娄人“土地多山险”。“有五谷、牛、马、麻布。人多勇力,无大君长,邑落各有大人”。“出赤玉、好貂”,中原人称之为“挹娄貂”。“自汉已来,臣属夫余,夫余责其租赋重,以黄初中叛之”。夫余虽然多次出兵讨伐挹娄,但终不能征服之。

勿吉人时期,社会经济已有明显的发展,原始农牧业技术有所提高,“其国无牛,有马,车则步推,相与偶耕。土多粟、麦、穄,菜则有葵”。“其畜多猪,无羊。嚼米为酒,饮之亦醉”。[97]实行偶耕农业,粮食的品种增多,已会酿酒。5世纪后期,勿吉逐渐强大起来,并向南发展,“破高句丽十落”。[98]勿吉控制的区域大大扩展,形成了7个较大的部落集团。但是,各部落不相统属,尚未形成统一的部落联盟。勿吉与北魏等中原政权始终保持着密切而友好的联系。北魏延兴年间(471~476),勿吉首领乙力支入贡北魏。太和(477~499)初年,勿吉一次即向北魏贡马500匹。此后以至于东魏,朝贡不绝。[99](www.xing528.com)

西部,西晋时期,在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大凌河一带分布着东部鲜卑三部:慕容部、宇文部、段部。曹魏初年,慕容部首领莫护跋率部入居辽西郡,臣服于中原的曹魏政权。景初二年(238),莫护跋曾因协助司马懿平定公孙氏政权被封为率义王,定居在棘城之北(今辽宁阜新附近)。其子木延因跟随母丘俭征高句丽有功被封为大都督、左贤王。木延之子涉归被封为鲜卑单于。在涉归去世之后,其子慕容廆成为慕容部的首领,他打着尊晋的旗号逐步吞并了宇文部和段部。慕容廆去世后,其子慕容皝于337年自立为燕王,此后100年间慕容鲜卑在东北西南部地区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北燕政权。436年北魏灭亡北燕。

北魏王朝时期,东北的西北部地区一些原始游牧、狩猎民族相继南下,与残留在西辽河流域的东部鲜卑人相互融合,又不断分化形成新的原始族群。北魏时期东北西部地区的民族主要有:库莫奚、契丹、室韦等。

库莫奚简称奚,居住在今老哈河流域。畜牧业发达,仅在338年北魏攻打奚人掠获的马牛羊就有10余万头。北齐以后,奚人部众渐盛,分为五部,曾一度结成联盟,首领为阿会氏。奚人曾臣属于北魏并“岁致名马文皮”。[100]亦曾臣附于突厥,其文化风俗中可见到突厥文化的明显迹象。

契丹族与库莫奚“异种同类”。北魏登国年间,契丹“与库莫奚分背”各自为部之后,“经数十年,稍滋蔓,有部落”。[101]过着随水草畜牧狩猎的不定居生活,部落各有大人,不相总一,其社会处于原始氏族部落的发展时期。北魏时期,契丹、奚人各部分别以“名马、文皮”向北魏朝廷通使朝贡,每岁贡献不绝。

室韦,也作失韦,北魏时大约居住在今诺敏河以北,至嫩江上游一带。北齐以后,室韦分为五部。五部之间“不相总一”,“并无君长”。室韦各部亦没有形成军事大联盟。突厥强大时,曾置三吐屯管理室韦,南、北室韦每岁入贡于中原,“献其方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