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吐蕃王朝与唐王朝关系概述

吐蕃王朝与唐王朝关系概述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数世到布德贡甲继任吐蕃王时,始有悉补野吐蕃国的称号。629年,年仅13岁的松赞干布继父位成为吐蕃的赞普。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其子早亡,由其孙芒松芒赞继立,新赞普年幼,军政大权掌握在大相禄东赞手中,此后禄东赞父子长期控制吐蕃朝政,对外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扩张,重点是与唐朝争夺河湟地区,唐蕃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以战为主、战和不定的局面。

吐蕃王朝与唐王朝关系概述

西藏地区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人类生活的踪迹,昌都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揭示了距今4000多年以前,西藏地区土著居民原始畜牧、狩猎并兼营农业的生活的景象。[136]关于西藏原始居民的来源有诸多种说法,[137]今天一般认为隋唐时的吐蕃是由当地土著部落和古代的西戎、氐羌部落融合而成。活动于西藏山南雅隆河谷琼结一带的雅隆部落逐渐成为吐蕃诸部落的中心,部落之首领称为赞普,赞普意为雄壮。关于雅隆部落赞普的祖源在藏文史籍中有多种说法,[138]近年学界主张源于西藏本土说似乎更合乎实际,但本土说在记载中也不一致,一种传说曰始祖聂赤赞普来自天界;另一种传说曰始祖聂赤赞普的父亲是太郎神,母亲是波沃(今西藏波密)女。恰白·次旦平措认为此说可信,并详细考证了聂赤赞普由波密至雅隆的经过。[139]

聂赤赞普生活于公元前3世纪,即藏史传说中的第一世藏王。历数世到布德贡甲继任吐蕃王时,始有悉补野吐蕃国的称号。[140]又经十余世到松赞干布的祖父达布聂西和父亲朗日伦赞为吐蕃王时期,积极对外扩张领土,以武力兼并诸小邦,其辖区北面越过雅鲁藏布江,西面达到今后藏西部与阿里地区交界一带,社会经济显著发展,畜牧业、矿冶业、农业等技术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在吐蕃部落联盟日益强大的同时,内部的矛盾斗争也爆发了,朗日伦赞被反对势力所毒死。

629年,年仅13岁的松赞干布继父位成为吐蕃的赞普。年少的松赞干布已显示出雄才大略,平定内部叛乱后,对诸部落发动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青藏高原上的部落邦国大部分被吐蕃统一。633年松赞干布迁都逻些(今拉萨),发展经济,制定法律,强化王权,建立健全职官制度,重新划分行政区划,实行军政合一的统辖制度,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吐蕃王朝。

吐蕃王朝赞普是至高无上的君主,赞普之下官僚机构称为尚论制度,分为三个系统:一是贡论,即大相论苣(大论),论苣扈莽(小论、或副相),悉编掣逋(一作都护),主掌处理军国大事,负责军事征讨。二是曩论,即内大相曩论掣逋,副相曩论觅零逋,小相曩论充,主掌内部政务。三是喻寒波,即整事大相喻寒波掣逋,副整事喻寒波觅零逋,小整事喻寒波充,主掌监察和司法。贡论、曩论、喻寒波三个系统九位长官,合称为九大尚论,即上论掣逋突瞿。《智者喜宴》曰:“贡论行事犹如丈夫,以威力决断外务;曩论如同贤妇操持家政;整事之官,对贤者,虽有仇隙,也当奖赏,对恶人,即是亲子也当用刑。”[141]

吐蕃政权在地方设置的最高一级行政组织为“茹”,共分为5茹,也有人将之称为五翼或者五支,分别为乌茹、约茹、叶茹、茹拉和苏毗茹。茹之下设有61个桂东岱,桂东岱既是吐蕃政权下设的军事组织,也是在茹下设立的一级行政组织。又有18个“势力范围”(也有称之为采邑[142]),是以吐蕃各地大家族原有势力范围为依据而划分,基本在五茹之内。是吐蕃政权在政治上对地方豪强的一种让步政策。[143](www.xing528.com)

638年,松赞干布在进攻吐谷浑和党项时,同经营西域唐朝发生了直接的武装冲突,于是率兵20万攻打松州(今四川松潘)。唐太宗遣吏部尚书侯君集出兵支援,大败吐蕃军。此后,出于巩固西域新占领地区和唐朝经营西域的需要,641年唐太宗将17岁的文成公主嫁与松赞干布。松赞干布为了表示对唐和亲的重视,亲率部属及军队至柏海(今扎陵湖)迎接,向送亲使节李道宗行“子婿之礼”。文成公主入藏深化了汉藏两大民族之间的联系,而且对吐蕃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为吐蕃带去了不曾有的各种蔬菜种子茶叶、车舆及马、黄牛、骡、骆驼等牲畜,随其入藏的还有大批的工匠,促进了吐蕃的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文成公主还带去了大批书籍,同时把中原医学、天文学数学等科学技术和文学传入到吐蕃。松赞干布也曾派吐蕃贵族子弟仲琮、名悉腊等到长安学习汉文诗书。唐高宗先后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144]并刻其石像立于昭陵前。当松赞干布于650年逝世时,唐高宗为之举哀,并派右武卫将军鲜于臣济入吐蕃吊祭。

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其子早亡,由其孙芒松芒赞继立,新赞普年幼,军政大权掌握在大相禄东赞手中,此后禄东赞父子长期控制吐蕃朝政,对外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扩张,重点是与唐朝争夺河湟地区,唐蕃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以战为主、战和不定的局面。670年唐朝为了保证通西域的畅通,派薛仁贵统军10万讨伐吐蕃,助吐谷浑复国。但在大非川唐军被吐蕃40万大军所败,吐蕃军乘胜攻下了唐陇右道的龟兹、于阗、碎叶、疏勒四镇,吐蕃控制了塔里木盆地武则天执政后,692年大败吐蕃,收回安西四镇,唐朝重新控制了西域。此后,唐与吐蕃在西域及边境地展开了长期的争夺,双方在西域反复较量。在安史之乱中,吐蕃又趁机进攻河西陇右地区。763年吐蕃的20万大军竟长驱直入攻下长安,对长安大肆洗劫15天,吐蕃的势力达到了顶点。

唐蕃之间曾有过6次会盟,710年唐朝还答应了吐蕃的和亲请求,以左卫将军杨炬为专使护送金城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是继文成公主入藏后的又一件大事,为加深汉藏人民的了解与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唐蕃双方的争端始终不曾停止,直至821年双方最后一次会盟,再次重申了“永崇甥舅之好”,确定了“西为大蕃,东实巨唐”[145]的局势后,大规模的冲突才基本结束。此后,双方各自都进入了王朝的末代,9世纪中期吐蕃王朝崩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