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创业的伦理问题及应注意事项

大学生创业的伦理问题及应注意事项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④企业所有权的法律形式。⑦明确创建者签署确认归企业所有的任何知识产权。⑨回购条款, 明确当某位创建者因病逝世、 退出时出售股份的处理方案。通常, 创建者协议的重要议题涉及某位创建者逝世或决定退出带来的权益处理问题。

大学生创业的伦理问题及应注意事项

创业伦理是创业者在开拓市场、 资本积累、 互惠互利、 协同合作、 个人品德、 后天修养等方面的一些行为准则。 创业者组建一个新企业后, 势必要进入市场竞争的圈子, 相应地, 也要遵守这一圈子所共同维护的行为规范。 当一个创业者成长为一个企业家时, 他会越来越重视自己在社会中的形象, 并开始注重自身的伦理和自己企业的伦理建设。 毕竟, 没有哪个企业愿意和一个臭名在外、 不讲诚信的公司进行合作。

1.创业者与原雇主之间的伦理问题

不少新企业是人们辞职创建的。 在辞职进行创业后, 一些创业者出乎意料地发现,自己已置身于与受前雇主公司敌对的境地。 以下是辞职时必须遵循的两个重要原则:

(1) 职业化行事

首先, 雇员恰当地表露离职意图十分重要, 同时, 在离职当天, 雇员应处理完先前分配的所有工作。 急不可耐地离职会让雇主十分恼火, 而且雇员不应该在最后几天的工作中忙于安排创办企业事宜, 这些并非职业化的行事风格, 也是对当前雇主的时间与资源的不恰当使用。 如果雇员打算离职后在同一产业内创业, 至关重要的是, 不能带走属于当前雇主的资料信息。 雇主有权利防止商业机密失窃(如客户清单、 营销计划、 产品原型和并购战略等), 或阻止商业机密从办公室向雇员家里的非正当转移。根据所谓公司机会原则, 关键雇员(如高级职员、 董事和经理) 和技术型雇员(如软件工程师、 会计和营销专家) 负有对雇主忠诚的特殊责任。 在职期间, 雇员可以利用下班时间策划如何与雇主竞争, 但决不允许窃取雇主机密; 只有当雇佣关系终止后,雇员才能说服其他同事到新企业工作, 或真正开创一家与雇主竞争的企业。

(2) 尊重所有雇佣协议

对准备创业的雇员来说, 充分知晓并尊重自己曾签署的雇佣协议至关重要。 在一般情况下, 关键雇员都签署了保密协议和非竞争协议。 保密协议是雇员或其他当事人(如供应商) 所做的不泄露企业商业秘密的承诺, 这要求雇员在职期间甚至离开公司之后, 都必须严格遵守该协议。 非竞争协议则规定了在特定时间段内, 个人禁止与前雇主相竞争。 如果签署了非竞争协议, 要合理地离开公司, 雇员就必须遵守相关协议。

2.创业团队成员之间的伦理问题

创建者之间就新企业的利益分配以及对新企业未来的信心达成一致非常重要。 对创业者团队来说, 易犯的错误就是因沉迷于开办企业的兴奋之中而忘记订立有关企业所有权分配的最初协议。 创建者协议(或称“股东协议”) 是处理企业创建者间相对的权益分割、 创建者个人如何因投入企业“血汗股权” 或现金而获得补偿、 创建者必须持有企业股份多长时间才能被完全授予等事务的书面文件。 以下列出了创建者协议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①未来业务的实质。

②简要的商业计划。

③创建者的身份和职位头衔。

④企业所有权的法律形式。

⑤股份分配(或所有权分割) 方案。(www.xing528.com)

⑥各创建者持有股份或所有权的支付方式(现金或血汗股权)。

⑦明确创建者签署确认归企业所有的任何知识产权

⑧初始运营资本描述。

⑨回购条款, 明确当某位创建者因病逝世、 退出时出售股份的处理方案。

通常, 创建者协议的重要议题涉及某位创建者逝世或决定退出带来的权益处理问题。 大多数创建者协议都包含一个回购条款, 该条款规定, 在其余创建人对企业感兴趣的前提下, 法律规定打算退出的创建人有责任将自己的股份出售给那些感兴趣的创建人。 在大多数情况下, 协议还明确规定了股份转让价值的计算方法。 回购条款的存在至关重要, 这是因为: 第一, 如果某位创建者离开, 其余创建者需要用其股份来寻求接替者; 第二, 如果某位创建者因为不满而退出, 回购条款就给其余创建者提供了一种机制, 它能保证新企业股份掌握在那些对新企业前途充分执着的人手中。

3.创业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伦理问题

创业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伦理问题涉及:

(1) 人事伦理问题

这些问题与公正公平对待现有员工和未来员工有关。 不符合伦理的行为范围非常广泛, 从招聘面试中询问不恰当问题到不公平对待员工的方方面面, 其根源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性别、 道德背景、 宗教等方面有所不同。

(2) 利益冲突

这些问题与那些挑战雇员忠诚的情境有关。 例如, 如果公司员工出于私人关系以非正常商业理由将合同交给其朋友或家庭成员, 这就是不恰当的行动。

(3) 顾客欺诈

这个领域的问题通常出现在公司忽视尊重顾客或公众安全的时候。 例如, 做误导性广告销售明知不安全的产品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