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材料美学特征:视觉感受及表面形态构成

材料美学特征:视觉感受及表面形态构成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明确何为材质,无论哪种材料,其表面都具备一定的质地、纹理与色彩,这些视觉特征及其表面的形态构成也就是材质。就视觉感受,材质的质地和纹理反映了界面的细部特征。装饰材料所具有的美学性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装饰特性。意大利建筑美学大师在《建筑的美学和技术》一书中详尽的分析了这一材料独特的施工技术和造型的潜在能力,围绕着混凝土和预制混凝土丰富的造型艺术表现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材料美学特征:视觉感受及表面形态构成

建筑而言,材料可以泛指构成建筑的所有物质实体。这里主要是指构成建筑界面的材料。通常包括天然材料和经过加工处理的材料。

首先明确何为材质,无论哪种材料,其表面都具备一定的质地、纹理与色彩,这些视觉特征及其表面的形态构成也就是材质。它是建筑界面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界面起着形态构成和性格表达的作用。“建筑形象的塑造离不开造型、色彩以及材质等要素,而材质是建筑界面最基本的物质实体,起到其他形式要素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视觉和触觉共同作用的效果,尤能给人以深刻入微的知觉体验。”

就视觉感受,材质的质地和纹理反映了界面的细部特征。而细部也极大的增强了立面的“耐读性”,丰富了立面的层次和深度,使建筑富有了艺术美感。有些材质可以引起人们的视觉联想:如石头的粗糙传达沧桑与粗犷,木材的年轮富于温馨和柔情。

就触觉感受,不同的材料和质地给人以不同的触感,如大理石通常给人以光滑、坚硬的触感,金属面给人以清凉的触感,而木材给人以温暖、柔和的触感,石头给人以粗糙的触感。这些不同的触感又传达出一定的建筑内涵,如光滑的触感传达着简捷、干净,粗糙的触感传达着朴实、大方。

材料是色彩的载体,色彩不可能游离于材料而存在。材料的色彩可分为二类:第一类是材料本身具有色彩美感或材料的自然色彩特征,不需要在施工中进行色彩加工的,如各类石料、面砖、金属材料及其制品、玻璃及其制品等,这些材料的色彩要在具体的空间环境中体现其美感作用,主要是靠设计者、施工者根据具体环境的整体需要去比较、选择运用。材料的固有色及材料的天然色彩属性是装饰施工中的可贵色彩,必须充分发挥其色彩的美感属性,决不能削弱或影响色彩的美感功能的发挥,应运用对比、点缀等手段去加强其色彩的美感功能和天然色彩的自然形态,丰富其表现力。

第二类材料是可根据装饰环境的需要,在施工中做选色处理,以调节材料本色,强化和烘托材料本色的美感作用,达到装饰环境色彩的和谐。在可造色的第二类材料中,有的具有材料自然肌理美感,如水曲柳柚木、梨木等木料及其加工制成品,在选色时其色彩的明度、色度、色相可随环境需要任意选择,但材料的自然美感肌理不能受影响,只能加强。否则就失去了材料的肌理美感作用。

孤立的材料色彩是不能产生强烈的美感作用的,只有运用色彩规律将材料色彩通过组合和协调,突出材料色彩的表现力。任何材料色彩都有明暗程度上的不同,色度上的差异,冷暖色调上的不同,在设计、施工中运用色彩规律将各类材料的色彩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完美的艺术空间整体。

同类、类似色的组合。材料的同类色也就是相似色的组合、协调,是明暗度差异不大,色相基本属同类别上的微差,无较大的冷暖反差材料色彩的组合。这种组合易于统一色调,一般先选定一种面积大的材料作基调,再选相近或同类中明暗度上有一定差异的材料色彩来组合。同类、类似色材料的组合,给空间带来和谐、统一、亲切、温暖、纯净、柔和。以及统一中见变化和丰富、华丽的效果。

对比色的组合。材料色彩的对比,主要是明暗度上的对比,色相上的差异,冷暖色调上的对比。这种组合能给空间带来强烈、紧凑、活跃、充满生气的效果,可以烘托出某种材料的肌理、质惑、色彩及突出空间的视觉中心。这种组合形态也应先选定一个主调,再选用其它在明度、色度、冷暖程度上与基调成反差对比的材料色彩,使其达到空间需要的色彩效果。

建筑形象源于对社会心理、文化内涵和历史承接的思考。传统的建筑信息赋予人们以“集体记忆”,并从中领悟“历史合理性发展的链条”,明确当代建筑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和使命。人从外界接受信息刺激,就会产生心理反应,产生持续记忆,以至影响以后的判断与理解。对传统建筑材料特征理解的形成源于个人及集体的心理行为。

材料有着特殊的性质而建筑物需要几年才能建成。这两者都会随时间的流逝,复杂地改变。JuhaniPallasma 在他的大量论述中,讨论了关于可触、可感知的建筑的问题,建筑的这种慢速、易变的特性与信息稍纵即逝和充满情感世界之间存在着非常微妙的关系。纯净的建筑形象完善与凝结在它产生的时刻,即一个无时间的真空中。随后,建筑的成熟也是衰老过程对之的冲击,风化和使用过的痕迹被视为历史的记忆。正如Pallasma 阐明的那样,材料可以唤起,甚至愉快地表达时间的流逝—石头的地理起源;砖制造过程中的火焰与泥土,以及不老的建筑传统:铸铁的古老铸造过程和纪录岁月印记的绿锈,而木头则是曾经生长的大树,一个有生命的机体。

装饰材料所具有的美学性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装饰特性。主要包括了材料的材质,质地,色彩,肌理。这里所提到的材料美学并不单纯指原材料的美学价值,而是指原材料经过加工后所产生的审美效果。我们不能将材料美学笼统的理解为材料本身固定不变的审美价值,而是人在加工和应用过程中变化的、流动的审美价值。因而人们对材料的审美价值的探索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www.xing528.com)

首先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了解一下材料美学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科技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和判断一个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然而,材料科学的进步是衡量科学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使用石器材料的时代,古人设计出青铜器的造型。而在使用铁器的时代,人们设计出色彩丰富,造型纤巧的塑料制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志,当然也就有其相应的材料美学原则。因为材料美与设计美是密不可分的,人们对于技术和材料的开发,受到民族文化,地理环境,人们思维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从材料科学的发展观来说,西方古典建筑使用的石材,现已经被钢筋混凝土材料所代替。意大利建筑师P"L·奈尔维把它称之为是一种可以抗拉的人造“超级石材”。由于钢筋混凝土的出现,建筑在技术性与艺术性之间有了更加新颖和多样的发展。也通过这一材料的发展为设计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理论体系和设计思路。意大利建筑美学大师在《建筑的美学和技术》一书中详尽的分析了这一材料独特的施工技术和造型的潜在能力,围绕着混凝土和预制混凝土丰富的造型艺术表现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从建筑材料的不同特点,来研究材料的美学问题。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善于利用材料的特性,赋予材料以生命和美感,并将其运用到设计作品中,来表达材料的质感和趣味。他设计的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整个室内并没有通过展室将空间进行分割,而用玻璃和大理石墙对空间进行限制,这对日后室内布局的现代思想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墙体从地面贯通至顶棚的玻璃,同时,结构支撑依靠纤细的钢柱来完成。这一区域的装修采用了豪华的材料,包括大理石、灰华石、条纹玛瑙石、纳色玻璃以及镀铬的钢材。

在现代室内装修设计中,人们不仅仅只是注重材料的实用功能,而是在探索如何挖掘材料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感效果,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设计师通过运用材料的色彩、肌理、质地和形状等视觉元素进行设计与搭配,在美化室内环境的同时,表达情感思想和对生活的理解。例如:肌理丰富的大理石和花岗石板材争奇斗艳。材料所特有的色泽与质感,使艺术作品极具现代感。透明的玻璃在室内外之间形成与大自然融合无碍的视觉满足美感,将无尽的风景引入室内环境。天然的木材纹理给人以温暖,亲近之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混凝土表面粗糙,色彩昏暗凝重,给人一种沉重压抑的感觉,并且还带有一定的历史意味。

在现代室内设计追求空间造型简洁化、抽象化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材料的质感效果,每一种材料都有其特殊的质感效果,就像我们的表情一样,喜怒哀乐各不相同,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同样,装饰材料也由于自身不同的特性而表现出不同的装饰效果,即使是同一类型的材料用在不同的环境下也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首先,要充分利用好装饰材料的质感。不同材料的质地给人类五感所带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金属质地给人以高贵,新颖的感觉,而且具有强大的时代感。纺织纤维质地给人以柔软,舒适,典雅大气之感。玻璃质地则显得通透清爽,给人明亮纯净之感,它将室外景观融入到室内,加强了室内外环境的交流。

其次装饰材料的质感运用。常见的装饰材料中,抛光平整光滑的石材质地坚固,硬朗,在特定环境下也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纹理清晰的木质、竹质材料给人以亲切、柔和的感觉,同时使人产生一种温暖又有些许怀旧之感,在原始中又不乏现代气息。

此外,在不同的功能空间中,装饰材料的情绪性表现的更加明显。例如商场或购物店面,其内部装饰往往鲜亮夺目,其材料的肌理,质地,色彩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同时材料的情绪性又不应过强,一个舒适,温馨的环境更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产生一种热情洋溢的情绪来吸引消费者驻足。像KTV,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的空间材料的情绪性往往比较强烈,造型更加独特,用料更加丰富,色彩也更加绚丽,通过这种醒目,丰富的材料运用产生一种激情澎湃,刺激愉悦的情绪效果。另外,像医院,图书馆等的空间环境,在选择材料时应尽量以简约、素雅的材料,同时色彩及肌理效果要较为柔和,整个情绪基调应该是平静,稳定的。如大理石的表面光洁,使人会感到,坚硬的力度感,多运用在银行保险公司法院等场所,感到稳定、安全与信任。室内设计师在设计中适当运用联想来加强效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实际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的空间及设计要求,有选择性的搭配材料,这样互相衬托,使空间层次感更加丰富,有主有次,相辅相成。

装饰材料的表现力是通过美学要素加以表现的。它包括了质地,色彩和肌理等诸多方面。要打造现代室内设计空间环境,不必刻意的追求繁杂的细部造型和空间处理技巧,应该将装饰的重点放在材料自身的质地,肌理的组合运用,还有要根据不同的空间来表现使用不同的材料,也要注意同一种材料的在不同空间空间环境下所表现的不同效果。如果要营造具有艺术特色的个性空间环境,往往需要不同材料之间的组合,把材料本身具有的质地美,肌理美和色彩美充分展现出来,同时还要协调好各种材料质感的对比关系。

不同的材料呈现出不同的质地和纹理,材料表面肌理的不同构成了丰富多变的纹理样式,水平的,倾斜的,交错的,曲折的等各种自然与人工纹理,有效地丰富了室内环境的视觉感受。

在选择材质的时候,物体的固有色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因素,是形成色彩组合的重要基础,对材质本身色彩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室内空间的风格,形成不同的色彩氛围组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