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40芝加哥学派与密斯玻璃盒-旅途上的建筑携你漫步美洲

40芝加哥学派与密斯玻璃盒-旅途上的建筑携你漫步美洲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0-1 芝加哥曼哈顿大厦芝加哥学派非常有影响的建筑是芝加哥会堂大厦,建于1890年。在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上,从欧洲移民美国在芝加哥伊斯诺利州工学院任教的密斯发展了芝加哥学派的理念,密斯反对任何装饰,他在芝加哥设计的几个项目彻底地贯彻了他的设计原则。

40芝加哥学派与密斯玻璃盒-旅途上的建筑携你漫步美洲

追求“理想”的但实际上并不需要的功能,也是一种形式主义

1873年,一个17岁的小伙子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他放弃了在费城一家著名建筑设计事务所学徒的难得机会,到人生地不熟的芝加哥去闯天下。这个小伙子曾经在麻省理工学院学过一年建筑,但认为没什么可学的就退学了。尽管他乳臭未干,却踌躇满志。他认为费城不是大展宏图的地方。芝加哥两年前被大火烧毁,将有无数建设机会,在那里才会大有作为。这个小伙子就是芝加哥建筑学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美国现代建筑之父和摩天大厦之父的路易斯·沙利文。

芝加哥似乎是生产“学派”的地方,经济学有芝加哥学派社会学有芝加哥学派,传播学有芝加哥学派,气象学有芝加哥学派,数学分析学有芝加哥学派,建筑学也有芝加哥学派。有学派就会出人才。芝加哥只是一座城市,居然出了10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在建筑领域芝加哥人才辈出,有詹尼、沙利文等美国现代建筑先驱;有沙利文的徒弟,世界级建筑大师赖特;有全世界规模最大业绩最辉煌的建筑设计事务所——SOM;世界建筑大师密斯也在芝加哥大展才华。

芝加哥建筑学派是指19世纪晚期在芝加哥活跃的一些建筑师工程师,他们不是学院派,不是研究型学派,甚至没有学者和艺术家参与其中。芝加哥建筑学派是实干派、实践派和实用派,其主要人物是敢于大胆创新的工程师建筑师。芝加哥学派最主要的主张和成就是用现代技术和材料建造高层建筑,他们设计建造了最早的高层建筑,形成了摩天大楼的技术体系和初步的经验,确立了现代建筑的风格。芝加哥学派强调建筑形式追随功能,主张简单的造型,反对繁琐的装饰。芝加哥建筑学派引领了美国现代建筑的方向,芝加哥也成为摩天大楼的摇篮。

芝加哥是一个建城较晚的城市,1839年,美国独立63年后才建城,最初只有1千多居民。作为西进运动的重要基地,更由于运河和铁路网形成的便利的交通条件,芝加哥迅速发展成为美国大湖地区工业和金融中心。19世纪下半叶,芝加哥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城市,是“永无休止的建筑地皮拍卖场。”经济高速发展给建筑师带来了很多的机会。1871年一场大火把芝加哥大多数建筑烧毁了,如沙利文所预见的,建筑师有了更多的机会。

经济高速发展和重建城市的紧迫性推动建筑师和工程师寻求快捷可靠省钱的建造方式,越来越昂贵的地皮迫使建筑师向空间要面积。芝加哥建筑学派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欧洲人用钢铁结构建造桥梁和大型展览馆如英国水晶宫”的新技术;美国人奥的斯发明了蒸汽升降机,进一步发明了电梯;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等建筑力学的进步,为芝加哥建筑学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芝加哥建筑学派的先行者是威廉·勒巴龙·詹尼,集大成者是路易斯·沙利文。

詹尼是一位工程师,1879年,他设计建造了芝加哥第一莱特尔大厦,标志着芝加哥建筑学派的登场。第一莱特尔大厦是一座7层楼,钢铁框架与砖墙结合结构,是美国最早用钢结构建造的“高楼”。7层楼按照现在分类属于多层建筑,但140年前是名副其实的高楼大厦。那时的建筑主要是砖石结构和木结构,无法建造大空间高楼。教堂塔楼虽然可以建得很高,但内部没有多少空间。

第一莱特尔大厦虽然在结构上采用了现代技术,但建筑立面却没有脱掉古典的外衣,显得比较沉重。第一莱特尔大厦现在已经拆掉了。

詹尼设计的芝加哥曼哈顿大楼建于1890年,是世界上第一栋16层高楼,保留至今(图40-1)。曼哈顿大厦是住宅,外立面不像之前的建筑那么厚重繁琐,窗户比较大,简洁明快。

978-7-111-54964-2-Chapter40-1.jpg

图40-1 芝加哥曼哈顿大厦

芝加哥学派非常有影响的建筑是芝加哥会堂大厦(图40-2),建于1890年。会堂大厦主体建筑10层,塔楼17层,高82米,是文化商业综合体,有4000座大型歌剧院,有宾馆,有写字间,还有商业店铺和餐饮。会堂大厦体量比较大,气势宏伟。

会堂大厦的主设计者是詹尼的徒弟,我们前面提到的路易斯·沙利文。他的设计非常精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沙利文的成就超过了师傅詹尼,沙利文的徒弟赖特的成就又超过了师傅沙利文,这是后话。

沙利文比詹尼更具有现代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功能与形式的关系上,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他主张抛弃繁琐的装饰。当然,会堂大厦没有完全抛弃装饰,但运用得比较自然得体。会堂大厦外立面采用三段式。底部粗犷,中部规矩,顶部细腻。

三段式是沙利文构想的高层建筑模式:用两道横向线条或其他分隔手段,把建筑立面分成三段,底下1或2层用于公共空间,是特殊的布置和风格;二层以上顶部以下是标准层,是规则的布置与风格;顶部用于配套间等,也是立面建筑语汇收口部位,又是一种特殊的布置和风格。沙利文看重功能和结构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的艺术潜力。沙利文说过:高楼大厦的每一寸都必须是高傲和翱翔的,在完全的狂喜之中拔地而起。

978-7-111-54964-2-Chapter40-2.jpg

图40-2 芝加哥会堂大厦

会堂大厦的基础设计很有创意。由于基础土质比较软,结构工程师创造性地采用了筏型基础。这种基础结构现在广泛用于软土地基。

建于1904年的施莱辛格百货公司大厦(图40-3)是沙利文在芝加哥最著名的建筑,这座大厦主体结构是钢结构,外立面完全是现代建筑的面貌。它的大面积窗户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被称作芝加哥窗。(www.xing528.com)

沙利文最成功的作品是圣路易市的温赖特大楼,我们将在第44章介绍。

在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上,从欧洲移民美国在芝加哥伊斯诺利州工学院任教的密斯发展了芝加哥学派的理念,密斯反对任何装饰,他在芝加哥设计的几个项目彻底地贯彻了他的设计原则。

26层的湖滨公寓姊妹楼是密斯非常著名的作品,1951年建成,钢结构明框玻璃幕墙建筑,方方正正,规规矩矩,没有任何装饰,极其简洁,结构骨架和建筑表皮一览无遗(图40-4)。

芝加哥湖滨公寓比混凝土建筑和其他实体墙建筑轻盈明亮,匀称得体,虽然没有装饰,但也有迷人的魅力,被认为是国际主义风格的经典之作。

湖滨公寓如果是写字楼没什么问题,与附近的金融区也非常协调。但作为住宅似乎有些不合适。无论是功能方面、造型方面和表面质感,都与住宅的感觉有距离,看上去没有生活气息。

密斯在芝加哥另一个非常著名的建筑是克朗楼(图40-5),是密斯为伊斯诺利州工学院设计的教学楼,建于1956年。密斯在伊斯诺利州工学院担任建筑系主任长达20年。美国大学建筑常常由本校建筑系教授设计,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都有这样的情况,肥水不流外人田,近水楼台先得月。

978-7-111-54964-2-Chapter40-3.jpg

图40-3 施莱辛格百货公司大厦

978-7-111-54964-2-Chapter40-4.jpg

图40-4 芝加哥湖滨公寓姊妹楼

克朗楼是长方形玻璃盒子,钢结构骨架,落地大玻璃窗,非常简洁,有悬浮的感觉。克朗楼有几道钢梁在屋顶之上,这是密斯为了保证室内空间在视线上无障碍贯通,把结构梁设置在屋顶之上,屋顶吊在梁下。这样在室内就看不到梁柱了。实际上就使用功能而言这是没有必要的。追求“理想”的但实际上并不需要的功能,也是一种形式主义。

密斯还设计了一个玻璃别墅——范斯霍斯住宅,1951年建成。这是一栋全透明住宅,只有卫生间和浴室在封闭的空间里。结构用钢骨架焊接而成,由8根纤细的钢柱支撑,钢结构精心打磨后涂上白色油漆,地板是架空的,落地玻璃,有悬浮的感觉。玻璃住宅非常有个性,但不适合居住,造价也超资85%。业主范斯霍斯女士是个单身女人,无法住进没有私密性的房子,她把密斯告上了法庭。玻璃住宅后来由于城市规划原因被拆掉了。

玻璃住宅过于简洁,功能性考虑得也不好,保温、隔热、私密性、安全性、空间分隔、家居生活对材料质感亲切性的要求等都没有顾及,不符合居住要求。居住功能是复杂多样的,不是都可以简单简约的。密斯作为功能主义者为了少而少,反倒创造了一种新的极端的形式主义,一种虚化了建筑本质弱化了基本功能的自以为是的形式主义。

不考虑用户的使用功能和造价限制,只注重艺术效果,是建筑师的自我主义,是一种强加于人的角色倒置,并不可取;同样,不顾及用户对形式的特定要求,坚守功能主义心理定式,坚守建筑师自己信奉的理念,也是一种强加于人的角色倒置,同样不可取。

密斯在芝加哥的3个著名建筑都是玻璃盒,湖滨公寓是竖立的玻璃柱,克朗楼是躺着的玻璃条,范斯霍斯住宅则是玻璃块。

978-7-111-54964-2-Chapter40-5.jpg

图40-5 伊斯诺利州工学院克朗楼

978-7-111-54964-2-Chapter40-6.jpg

图40-6 范斯霍斯玻璃住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