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楚国的天神崇拜:天文学探索

楚国的天神崇拜:天文学探索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楚人对天空之神的崇拜,较明显地表现于战国时期的文学作品《楚辞》之中。在《楚辞》中,天空之神被尊称为“皇天”,并被描述成既能主宰自然变化,又能主宰人类命运的具有广泛威力的大神。不过,楚人对天空之神的崇拜并不是本民族原始自然崇拜的产物。因为,把天空当作主宰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至上神,是西周“天帝”和“天命”神学的核心;而西周的“天帝”和“天命”神学,则是在殷代“至上神”宗教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楚国的天神崇拜:天文学探索

楚人对天空之神的崇拜,较明显地表现于战国时期的文学作品《楚辞》之中。

在《楚辞》中,天空之神被尊称为“皇天”,并被描述成既能主宰自然变化,又能主宰人类命运的具有广泛威力的大神。例如,宋玉《九辩》云:“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凛秋。”(天神把一年平分为四季,我只对凄凉的秋季悲伤。)又云:“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漧?”(天神使秋雨下了这么多,地神何时才能把它吸干?)这些诗句都把天神说成是自然现象的主宰。

屈原离骚》云:“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天神是公正无私的,发现品德好的人就给予扶持。)《天问》云:“皇天集命,惟何戒之?”(天神在降赐大命的时候,对受命为君者是怎样告诫的?)宋玉《九辩》云:“赖皇天之厚德兮,还及君之无恙。”(仰仗天神的深恩厚德啊,保佑君王的身体健康。)以上诗句都把天神说成是人类命运的主宰。

不过,楚人对天空之神的崇拜并不是本民族原始自然崇拜的产物。因为,把天空当作主宰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至上神,是西周“天帝”和“天命”神学的核心;而西周的“天帝”和“天命”神学,则是在殷代“至上神”宗教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大家知道,“至上神”崇拜是奴隶制社会的产物。在原始社会,由于人与人之间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人们所设想出来的自然诸神都是各自显灵的平等之神,彼此间没有地位高低的区别,也不存在隶属关系。但随着阶级的分化和奴隶主君主专制统治的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在宗教上也表现出来了。人们开始认为,神灵世界同人间社会一样,也是不平等的;在神灵世界,也有一个如同人间的奴隶主君主一样的众神的统治者,它就是高居于万物众神之上的至上神。

在殷商时代,至上神被称作“帝”或者“上帝”。从殷墟卜辞的记事可以看出,殷人所崇拜的上帝具有主宰风雨雷电、旱涝丰歉等自然现象的威力。例如,“帝其令风”(《缀合》195),“帝令多雨”(《乙编》5329),“帝其令雷”(《南北》辅15),“不雹?帝不”(《乙编》2438),“上帝降堇(馑)”(《续存》1.168),“帝降食”(《乙编》5296),“帝令雨足年”(《前编》1.50.1),等等。另外,上帝还具有主宰战争胜负、行动吉凶等社会现象的威力。例如:“我伐马方,帝授我佑”(《乙编》5408),“隹帝令乍我祸”(《金璋》496),“王封邑,帝若”(《铁云》220.3),等等。

大概正是因为上帝神通广大,既主宰着天地间的各种自然现象,又主宰着人间的各种社会活动,致使殷人一直未能为这个想象中的至上神确定一个具体的归宿。正如郭沫若曾经指出的那样:“卜辞称至上神为帝,为上帝,但决不曾称之为天。”[3] 直到西周克殷以后,周人才把上帝与不被殷人看重的天空联系起来,使它们确立了特殊关系,即认为高高在上的天空就是主宰世界万事万物的至上神。

西周金文的记载表明,周人不仅继续像殷人那样把至上神称作“上帝”,而且把至上神称作“天”,把上帝的意志称作“天命”。另外,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周王还制造了“君权神授”的迷信,把自己神化成上帝的儿子——天子。例如,《何尊》:“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大意是:武王战胜了大邑商,就向天报告。《井侯簋》:“帝抚命于有周。”大意是:上帝对有周安排了使命。《二十三祀盂鼎》:“文王受天有大命。”大意是:文王从上天得到了大命。《刺鼎》:“天子万年。”大意是:天子万岁。《毛公鼎》:“皇天无(yì),临保我有周。”大意是:皇天没有厌倦地保护我们有周。《史墙盘》:“上帝降懿德。”大意是:上帝降下美德。(www.xing528.com)

天空之神在西周由殷商时的普通神一跃而变成至上神,是西周统治者为借用殷商的至上神崇拜服务于自己的政治和思想统治,所采取的一项完善至上神崇拜的重要措施。这项措施利用了人们对天空高远莫测的自然属性的神秘感,而不表明周人对天空本质的认识有什么进步。天空之神神格地位的改变,使得它在人们心目中不仅保持了过去的神秘感,而且增加了威严感。这对于当时人们探究天空自然本质的努力来说,无疑设置了巨大的思想障碍。所以,在天帝和天命神学的束缚下,西周时期的人们对天空本质的认识,并没有比殷代取得更明显的进步。

尽管如此,殷周时期的人们对于地上万物的自然本质却进行了力所能及的研究,并产生了一定的认识。例如,《尚书·洪范》所记述的周武王与商朝遗臣箕子的对话中,就把神灵的作用撇在一边,具体探讨了地上五种基本物质的不同属性,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态度: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后来,人们进一步认为,“五行”就是构成地上万物的基本元素。如,《国语·郑语》记周幽王太史史伯云:“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不过,在自然崇拜和天帝观念的束缚下,人们仍然相信这五种自然物质都各有神灵主宰着它们,且它们又都是由天帝创造的。如,《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晋臣蔡墨云:

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记宋臣子罕云:“天生五材(杜预注:金木水火土也),民并用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