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报业的兴起与晚清大变局息息相关

中国报业的兴起与晚清大变局息息相关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报业少年期所迈出的每一步都与整个晚清大变局休戚相关,报业的兴起与政治、社会和文化潮流的变动不可分割。在中国报业的少年期,在投身这个事业的人身上,我们不仅能体会到他们对理想的矢志不渝,而且能体会到他们对这个民族的责任感,他们与读者之间同呼吸、共命运的那种品质。一百多年前,在中国报业史的少年时代,梁启超、狄楚青他们就懂得了报纸首先要守护公正、客观、真实的原则。

中国报业的兴起与晚清大变局息息相关

不少研究中国新闻史的人总是把本国报业史的源头远溯到唐代(甚至更早)的邸报,连传世之作《中国报学史》的作者戈公振也未能免俗。其实,古代邸报与近代意义上的新闻纸根本不是同一回事,硬扯在一起最多只能增加一点虚无缥缈的“民族自豪感”,骨子里不过是一种凡事都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心态在作怪。

“自唐代起,中国就有了邸报。但邸报的作用仅限于传达朝政信息,所载内容无非皇帝诏令、诸臣奏议与宫廷动态而已,且只供官吏士大夫阅览。及至晚清,欧美传教士和商人来华办报,将西方报纸模式输入中土,开启中国近代报业之端绪。”[1]

毋庸讳言,中国报业史的第一页是由外国人书写的,报纸是舶来品,不是中国文化中自我生长出来的。中国报业少年期所迈出的每一步都与整个晚清大变局休戚相关,报业的兴起与政治社会和文化潮流的变动不可分割。

从外人在华办报开始,国人从译报到办报,从维新报业到革命报业,“以报业发展为经”,初生的报业经外国人之手在中国落地生根、发芽、成长,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一个新生事物在古老民族嫁接的艰难。从1815年第一种中文月刊在马六甲问世到1872年对近代中国影响深远的《申报》在上海诞生,再到王韬1874年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其间经历了近一个甲子的漫长岁月。从1874年到1896年《时务报》一纸风行又是22年,而严格意义上的报、刊分家要等到1904年《时报》出世才算初步完成。

在中国报业的少年期,尽管清政府使用了各种手段,诸如制定《大清印刷物专律》、《报章应守规则》、《大清报律》等在内的一系列旨在钳制舆论而不是保障舆论的报律,封杀报纸,逮捕、流放乃至杀害报人,通过租界拘禁章太炎邹容等,但处于转型时代的中国报人没有屈服,没有恐惧,没有停止对报业理想的追求。“苏报案”不仅轰动一时,而且永垂史册,章、邹在法庭上的出色表现感动了整个中国近代史,“风吹枷锁满城香”,这样的故事远超出了善于虚构的小说家的想象。1907年4月,因言获罪的《京华日报》创办人彭翼仲离京流放之日,有数千读者自发为他送行,其中一位叫郭瑞的读者自愿万里相随、陪同他远赴新疆,成为“中国新闻史上,很有点戏剧性的十分动人的一个场景”。年轻的陕西青年于右任,三落三起,先后手创《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关押、罚款、驱逐出租界等打击都没让他丧失信心,特别是最后的《民立报》时期,他和宋教仁等一起以热情的政论呼唤了一个伟大的社会转型的到来。

在中国报业的少年期,在投身这个事业的人身上,我们不仅能体会到他们对理想的矢志不渝,而且能体会到他们对这个民族的责任感,他们与读者之间同呼吸、共命运的那种品质。由他们经办的报纸,虽然在印刷质量、技术硬件上或许都很粗糙,但从报业的精神内涵上,他们与西方近代报业几乎是相对接、相吻合的。(www.xing528.com)

不可忽略的是,离开了租界,包括《申报》、《时报》、《大公报》以及于右任办的三份“民”字报在内,能否诞生都还是未知数呢。

报业或者说整个新闻业追求的核心应该是新闻自由、言论自由,而不是革命、维新,在动荡的晚清变局中,报业固然与维新、与革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报业仍有它自身的规律,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以《时报》为例,它有一定的康有为背景,但由梁启超手订的“发刊例”第一条即主张论说“以公为主,不偏徇一党之意见”,这不是说说而已,否则1907年9月康门弟子徐勤在写给康有为的报告中,就不会满纸都是对狄楚青的批评,以及对梁启超的抱怨。一百多年前,在中国报业史的少年时代,梁启超、狄楚青他们就懂得了报纸首先要守护公正、客观、真实的原则。《时报》作出这一选择,康有为的保皇会固然少了一个喉舌,暗淡的晚清中国则多了一份真正有品质的新闻纸。

【注释】

[1]陈玉申:《晚清报业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