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阆中文化:陷入困境的反求援遭遇

阆中文化:陷入困境的反求援遭遇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巴子国在阆中称王仅仅7年光景,就为友秦出其不意地灭国,这也是一出历史悲剧。苴侯遂逃命阆中向巴王求救。为了彻底打赢这场战争,巴向秦国请求援兵相助。秦国灭蜀,巴国功著,但为什么巴国反遭灭亡了呢?对此,专家认为,张仪因贪巴、苴之富而灭巴,仅是原因之一。秦军一路高呼感谢,巴人沿途以歌舞相迎,巴王以隆重礼仪接待,张仪遂突然袭击,活捉了巴王,迅速撤回秦国。

阆中文化:陷入困境的反求援遭遇

阆中渝水(嘉陵江阆中段)一带,山川秀美,池泽众多,林木丰茂,物产丰富,加之有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盐,先民在这片土地生活得十分滋润。

巴子国迁都阆中后,终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宁、得天独厚的环境和休养生息的难得时机。于是,巴子对内修政安民,对外结好秦、苴。虽西有世仇之蜀,南有强敌之楚,最终仍取得了民富国强。

据《巴志》和《四川通史》记载:周显王四十六年,秦惠文王后元二年(前323年),“七国称王,巴亦称王”。这里的“七国”,指的就是中原一带的几个强国。在“礼乐崩坏”的年代里,他们为摆脱日趋衰弱的周王室的控制,纷纷自立为王。

远国不说,就阆中巴国周边而言,北方的秦国,通过几度变法,国力空前强盛。据《资治通鉴》记载,秦惠文公于周显王四十四年(前325年)称王。

在秦惠文王称王之后仅两年,巴子也绝宗周自行称王了,而且是在阆中称王。这表明巴子国自迁都阆中后,在取得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经过40余年的经营,国力有了显著增强,社会经济文化有了明显进步。(www.xing528.com)

然而,巴子国在阆中称王仅仅7年光景,就为友秦出其不意地灭国,这也是一出历史悲剧。

据《蜀志》《巴志》记载: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前316年),古蜀开明十二世国内有桀纣之乱,又因王弟苴侯在其封地苴(广元昭化北一带)私亲于阆中巴王,蜀王乃迁怒于苴侯,便率师亲伐苴侯。苴侯遂逃命阆中向巴王求救。巴、蜀由此开始了本已停息多年的世仇之战。为了彻底打赢这场战争,巴向秦国请求援兵相助。而秦国早就有吞并蜀国的野心,苦于道路险远,孤军深入无胜算把握,值此天赐良机,秦惠文王便大胆否决张仪先伐韩国的主张,果断采纳司马错防韩伐蜀的建议。这年秋天,秦惠文王派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率秦军,打着援巴、苴,禁暴止乱的名义,从石牛道(后世称剑阁道)伐蜀。蜀王被迫迎战于葭萌,在阆中巴国板楯劲旅的全力配合下,蜀王被秦军大败而逃,最终被追杀于武阳(今彭山境)。十月,蜀国灭亡。

秦军伐蜀,出兵并不太多,能够以较少的兵力迅速灭蜀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充分利用了巴蜀世仇这一历史背景,以及巴王急于复仇取胜而后快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了巴师勇锐善战且熟悉山川地理环境的先决条件,才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和决胜权。

秦国灭蜀,巴国功著,但为什么巴国反遭灭亡了呢?《蜀志》《巴志》说:“仪贪巴、苴之富,因取巴,执王以归。”对此,专家认为,张仪因贪巴、苴之富而灭巴,仅是原因之一。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张仪发现从阆中渝水,可从上而下势如破竹地攻击秦国欲换而不可得之楚巴、黔中地区,如果沿汉水、嘉陵江而下攻打楚国,可致楚国腹背受敌,难以招架。而阆中乃是一个最便捷最重要的军事通道和战略要地。于是,张仪密定灭巴之计,为答谢巴王鼎力相助,他率军亲往阆中致谢。秦军一路高呼感谢,巴人沿途以歌舞相迎,巴王以隆重礼仪接待,张仪遂突然袭击,活捉了巴王,迅速撤回秦国。阆中巴国便轻松地被灭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