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孤儿免费补课,助力自强解困,温暖回报

孤儿免费补课,助力自强解困,温暖回报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不断受到资助及老师们的照顾,该生感到解决贫困的最关键点在于自立自强。在逐渐解决了自身问题以后,李明不忘加强自我建设。李明在大学期间能取得这样的进步,多亏了国家对大学生的各项资助政策。李明是受助学生当中,相当成功的一个案例。

孤儿免费补课,助力自强解困,温暖回报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 董琰

一、 案例概述

李明是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日语系1206班女生,父母在其五岁时因意外去世。在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从黑龙江到福建的颠沛流离期间,爷爷因打工过度疲劳和思念儿子而罹患肺癌晚期离世,他的病也花光了家里仅存的一点家底。走投无路的祖孙俩来到上海。她初中毕业时因户口问题被告知无法参加中考,经多方资助及校方对学费的减免才勉强完成中职学业,又在八方支援下,克服了重重困难才能参加上海的高考,进入大学。与她相依为命的奶奶年纪渐长,体弱多病,无力扶持,因此面临诸多经济方面的困难,曾因交不起学费差点辍学。但李明积极乐观,自我解困意识强,从初中起就一直勤工俭学补贴家用;虽是高职生,但其专业成绩优异,大二时就已获得日本语能力考试一级与大学英语六级的证书,并获得学院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等;在系党支部红星连的工作中表现突出,曾组织5个语言补习班,牺牲自己宝贵的业余时间免费为同学进行辅导补课,交流学习心得,深得学生欢迎,大大提高了日语系同学的英日考证过关率,营造了日语系良好的学习风气

二、 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法

1.资助解后顾之忧,扶持助乐观心态

该生刚入学时,性格较内向,不善言辞,也不大爱参加院系组织的活动。虽然成绩不错,却表现得很自卑。由于经济的原因,她也常常愁眉不展。对未来较悲观消极。系里的老师得知情况后,想尽办法帮助她。在上海高校的学生所能享受的所有贫困生待遇,老师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她。每年贫困生可拿到3500元的助学金,该生在两年内每年都是足额领取。评选奖学金时,她也因优异的成绩而获得最高金额的奖励:2013年获得5000元的国家励志奖学金,2014年获得8000元上海市奖学金。这些资助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她经济上的困难,对于她的家庭也是一种强有力的支持。受到多种照顾的她,开始渐渐变得开朗起来,开始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去社区参加活动等。另外在班里、宿舍里也乐于帮助同学,热心为同学服务,逐渐能和周围同学打成一片,和谐相处。

2.自立自强脱困,加强自我建设

多次获得资助,也有效地加强了该生的自我脱困意识。因为不断受到资助及老师们的照顾,该生感到解决贫困的最关键点在于自立自强。于是平时的她一直在努力充实自己。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她利用课余时间去学校食堂打工,周末给社区学生补课挣生活费。另外,也会写一些稿子给杂志社,赚些稿费。打工不仅让她赚到了一些钱补贴生活费,也锻炼了她多方面的能力,比如与人沟通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等。

在逐渐解决了自身问题以后,李明不忘加强自我建设。她努力学习,成绩一直以来都相当优异。在职校时,她就已考出日本语能力考试二级证书。进入大学后,她仍然是班中佼佼者,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大学学习的强度和量都大大提高了,语言的学习需要不断积累不断复习。李明同学一边勤工俭学,一边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把休息与娱乐的时间腾出来进行自身能力的提高。虽然不易,但是她却做到了:她在大一就取得了日本语能力考试一级证书、大学英语四级证书,大二第一学期便取得了大学英语六级证书。她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给系里、班里的其他同学都作出了榜样。(www.xing528.com)

3.免费组织补课,爱心回报社会

政府资助政策使李明在思想觉悟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提升。在加强自我建设、努力学习的同时,她也积极以实际行动帮助那些想学习但又无人辅导,感到很迷惘的同学。大学讲究自我管理,自主学习,但是有不少学生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而校外的补习班对于在校学生来说价格也相当昂贵,一般学生根本承受不起。在我系学生党支部红星连提供的平台上,李明凭借自己在学习方面的优势,组织那些学习成绩好、能力突出又乐于奉献的同学开展免费的语言辅导班。每天晚自习下课后,教学楼已经变得空荡荡的时候,他们就开始给别的同学做辅导。对于他们来说,这并不是一件信手拈来的小事。每次上课前,他们都要备课、写教案,在课堂上也有许多课堂技巧需要他们学习。除去上课的时间,他们在课外仍需要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语言培训班的开设,带动了我系的学习氛围,越来越多的学生也开始埋头读书。暑假过后,在该年度的第一次英语四级考试与日本语能力考试中,我系学生取得了明显进步,有不少人在毕业前取得了相应的证书。这样的学习效果,与李明等学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三、 启示与思考

对于学生的资助,如果对象正确,可以说能给予他们精神及经济两方面鼓励。如果没有对学生的资助,家庭贫困的学生们很可能因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而放弃对学习的热情,甚至其中有些人会对生活心灰意冷,产生厌世的情绪,有些人甚至会直接放弃考大学,早早踏入社会。而事实上,对于经济上的困难,大部分贫困学生只需自身努力坚持一阵子,便可平稳渡过。很多放弃学业的学生可能多年后回头看,才会发现这一点。然而,依靠资助政策,很多成绩优异、品质高尚的贫困学生,也可以自信满满、抬头挺胸地走进大学校园,接受高等教育,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李明在大学期间能取得这样的进步,多亏了国家对大学生的各项资助政策。这些政策给予大学生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不仅资助了他们的大学生活,还对促成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李明是受助学生当中,相当成功的一个案例。在学校中开设语言辅导班,为其他同学无偿辅导功课其实是她懂得感恩、回馈社会的一种体现。这样的一个群体,只有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国家的关怀,他们才会懂得怎么样去关怀别人、怎么样去关怀这个社会及其他的弱势群体。在校内时期,他们会为同学辅导功课分文不取,等到踏入社会,他们也一定会乐于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我相信,受到过资助的这些贫困学生,将来一定也会继续传递正能量,将奉献精神发扬光大。

李明的案例,其实给了我们每一位教师以及资助工作者一个很好的范本。我们在资助学生的同时,一定要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并且教会他们感恩,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做人,并帮助他们搭建平台。大学是踏入社会的最后一步,在大学中,学生所受的影响是深远的,虽然贫困学生只占所有在校大学生的一部分,但对这一部分学生来说,资助,也应当成为他们大学教育中重要的一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