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空间治理理论及实证

城市空间治理理论及实证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对城市空间增长的推动1996—2009年间,武汉市道路长度明显增加,由1996年的634 km增加至2009年的1243 km,道路长度翻了一番,这一数据反映出武汉市用地空间的快速扩张。

城市空间治理理论及实证

1.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对城市空间增长的推动

1996—2009年间,武汉市道路长度明显增加,由1996年的634 km增加至2009年的1243 km,道路长度翻了一番,这一数据反映出武汉市用地空间的快速扩张。由于城市发展及向外扩张离不开道路基础设施支撑,交通的通达性及服务设施的便利性降低了用地开发的综合成本,进而吸引各项建设沿路聚集,武汉三环线沿线用地的快速增长即是交通设施对城市空间作用的直接结果。

武政办〔2001〕20号文件《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加快“十五”时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的通知》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内容纳入其中,既表明政府对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视,确保了交通设施建设的顺利推进,又为城市各项建设开发提供了基础支撑。

武政办〔2007〕124号文件《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明确了未来城市交通发展方向。文件指出,积极发展公共交通及轨道交通优化常规交通布局,到2012年末,初步形成以低密度高运量轨道交通和快速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交通为主体,以出租汽车等其他公共交通为补充的功能层次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体系,保障公共交通优先发展。该交通模式的建立为城市空间结构及用地布局带来巨大变革,新城空间扩张正是此模式下直接作用的结果。

2.综合政策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影响

宏观战略目标导向下,武汉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可操作性的政策,并对城市空间的发展及扩张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政策推动了城市空间的增长,部分政策掣肘了城市空间的增长。(www.xing528.com)

武政办〔2005〕99号文件《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武汉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城市建设用地要从产业发展、土地利用两方面考虑,在以产带城的同时,科学合理规划,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集约度,限制土地盲目扩张,促进经济、社会及环境协调发展。实行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修缮和完善建设用地总体规划,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控制建设用地增量;开展集体建设用地整理,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加强土地存量资源的改造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适度控制新增土地建设用地规模。加大闲置土地资源处置工作的力度,通过多种手段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坚持规划优先的原则,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都市工业园区建设,探索“旧城改造”模式,加强对单元规模改造、历史文化保护、人口规模控制、城市升级改造等多方面的研究,提高旧城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土地集约利用,提高交通运输的同时降低土地资源使用量。

武政办〔2008〕92号文件《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近期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重点工作及要点的通知》提出,发展绿色产业、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布局,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增强金融服务辐射带动;加快推进全国环保技术,确定生态建设核心地位,建设全国环保产业研发和装备基地;推进城乡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改革,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流转,统一管理运行,盘活土地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土地集约化发展,保护耕地;推进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低碳交通;积极开展两型社会建设示范活动。

武政办〔2008〕76号文件《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建议案办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推进都市型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加强与各省区产业联动,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区域间经济发展共赢;培育及发展科技自主创新,研发高科技产品,提高产业竞争力。完善武汉市城市圈建设,稳步推进高新区发展,加强东湖高新区与黄冈、黄石、鄂州孝感高新区协同合作及产业联动,打造世界级创新型科技园区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武汉高新产业发展提供核心引擎;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生态文明及两型社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绿色GDP核算制度、领导干部环境保护绩效考核制度及环境质量评估等制度,大力促进政府、公众及企业共同参与环保事业,形成良性互动;推进青山、东西湖低碳循环建设,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单一政策之间相互叠加及影响形成综合政策,从城市发展的不同层面及维度发生作用,最终引导城市空间布局及功能结构演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