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研究-体验与评论的一种途径

建筑研究-体验与评论的一种途径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办好一本学术期刊有多么不易,所面临的压力和付出的艰辛有多少,作为《时代建筑》的首任主编,我很早就对这些深有感触。《时代建筑》创建于1984年,当时我们对办刊都没有太多经验可言,一切从头开始。在《时代建筑》这几十年的成长轨迹中,文军的努力和贡献是极其重要的。1986年,当他刚刚结束跟我就读的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的研究生学业后就留校任教,开始协助我做《时代建筑》的编辑工作。

建筑研究-体验与评论的一种途径

(支)文军常来家看望我和李德华先生,并且每次都会介绍他担任主编的《时代建筑》杂志的工作进展及相关情况,有时还会带来他认为很有创意的新刊给我们。每次听到他谈起这个期刊编辑团队既稳定又持续富有活力的工作状态,见到面前一期又一期精致的杂志,欣慰与赞叹总是油然而生。

办好一本学术期刊有多么不易,所面临的压力和付出的艰辛有多少,作为《时代建筑》的首任主编,我很早就对这些深有感触。《时代建筑》创建于1984年,当时我们对办刊都没有太多经验可言,一切从头开始。可以说,编辑团队很大程度上是凭借着对学术期刊工作的一份情怀,对推动国内建筑界设计实践与学术发展的强大的责任感和满腔热情,克服各种困难,逐步积累经验才一步步成熟起来的。这种态度和精神持之以恒,从未动摇,坚持到今天,让国内、国际的建筑界看到了这份期刊如此振奋人心的成就。

在《时代建筑》这几十年的成长轨迹中,文军的努力和贡献是极其重要的。1986年,当他刚刚结束跟我就读的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的研究生学业后就留校任教,开始协助我做《时代建筑》的编辑工作。在与我共事的十多年里,我深入观察和了解到,文军是一个具有恒心和毅力要把一件有价值的事做到最好品质的人。在他逐步成长为主编之后,他有更多机会、更大平台施展自己的能力,为期刊发展构建更高目标。伴随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当代中国城市和乡村都有了惊人的发展,成为建筑创新实践的一片热土。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国内职业建筑师群体迅速成长,建筑创作的文化自信显著增强,而且也看到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建筑师关注的焦点和竞争的舞台。文军是一名敏感于国内外建筑发展趋向、善于把控期刊发展方向的专业媒体人。他领导的《时代建筑》在20年前就及时调整定位,专注于以国际视野聚焦“当代中国”,关注“中国命题”,并以每期主题组稿的方式与当代中国建筑深度互动,不仅充分发挥了期刊在学术话语组织和传播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也使期刊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最新建筑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窗口。

文军还有另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的谦逊和他不同一般的亲和力,这也是他领导的这份期刊能够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一个重要原因。多年来,他主持的编辑团队汇集了一批热心于期刊事业的建筑学人,无论是专职的还是兼职的,都具有很高的专业素质和很强的敬业精神,并且善于合作。通过协同办刊,编辑部不仅汇聚了众人的智慧,也促进了一批年轻学者的成长。

我还了解到,文军虽然长期担任主编工作,甚至还出任同济大学出版社社长五年,但他一直没有停止过自己对国内外建筑发展的独立观察、理论研究和实践评论,发表了不少学术论文,培养了数十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他曾向我提起,要把自己多年的成果汇编成书,我觉得这很好,但当我真的看到文军即将出版的这套文集时,还是相当吃惊:分量这么重,涉及面如此宽,视角又这么广,都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当然,这让我再一次深切体会到,作为当下专业期刊的主编,不仅应该在编辑出版每期刊物、每本书上得心应手,更需要始终对行业动向、学科进程以及相关各个领域的发展保持高度的洞察力和批判性。

作为他以前的老师,我真切地为文军这么多年的工作和成绩感到骄傲,感到心满意足。(www.xing528.com)

罗小未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时代建筑》创刊主编(1984-2001)、编委会主任

2019年9月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