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同济建筑的研究方法及评论

同济建筑的研究方法及评论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元化的师资背景与学术派系成就了同济建筑学科在学术思想上的“百花齐放”,而学科平台的完整性则是同济建筑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同济建筑在建系初期还提出了借鉴“医学院设置附属医院”的模式,设立“教学附属设计机构”的设想,为教学提供便利的实践平台。1958年,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正式成立,实践体系与教学体系从而得以相互依托,共同促进。

同济建筑的研究方法及评论

最初的同济建筑系主要由圣约翰大学建筑系、之江大学建筑系和同济大学土木系合并而成,除此之外,还有少数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原土木系的师资力量。这些院校都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及各自不同的学术传统。之江大学建筑系在教学上倾向于欧美学院派的体系,在教学中注重渲染、透视等表现方面的训练和建筑形式训练;圣约翰大学建筑系属于现代派建筑教育体系,在基础训练方面强调动手造型能力,较多地受到了“包豪斯学派”的影响,这与当时中国普遍流行的“学院派”方法有着极大的差别,可以说,这种体系具有探索中国现代建筑的实验性意义。同济大学土木系于1947年开设了都市计划及建筑学课程,由留学欧洲的金经昌和冯纪忠讲授,对规划学科的重视成为同济大学土木系现代主义思想的独特体现。

多元化的师资背景与学术派系成就了同济建筑学科在学术思想上的“百花齐放”,而学科平台的完整性则是同济建筑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1952年创系之初,同济建筑系开设了建筑学专业和都市计划与经营专业(即城市规划专业前身)两个专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开设城市规划专业的院校之一。1956年,城市规划专业正式招生。1979年,同济大学在建筑类院校中首次开设风景园林专业,将我国传统园林理论引入景观建筑学学科,并最早形成了中国建筑类院校中建筑、城市规划、景观三足鼎立的学科布局。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同济建筑系都是中国建筑院校中专业最为齐全的建筑系[2]

同济建筑在建系初期还提出了借鉴“医学院设置附属医院”的模式,设立“教学附属设计机构”的设想,为教学提供便利的实践平台。1958年,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正式成立,实践体系与教学体系从而得以相互依托,共同促进。(www.xing528.com)

图1.20世纪80年代初冯纪忠先生在教室中指导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